6月30日,枝江市仙女镇向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代年走访完2组村民后,又向3组梅昌文家走去。“村里将怎么发展,村民有哪些意见和建议?我这个村支书必须用‘脚板’认真丈量,才能在村里凝聚出谋发展、奔小康的‘最大公约数’。”烈日下,汗水早已湿透衣衫的周代年步履坚定、话语铿锵。
周代年身体力行听民声、聚民智的背后,印证的是枝江市聚焦“三大载体”,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推进“三在”工程和市域发展强大动力的生动实践。
“地方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干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后疫情时代,枝江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构筑“书记到我家”“三送一解”“三亮四美”等三大载体,推动党员干部扎根到群众中、到一线去,抢抓发展窗口期,凝聚出复工复产、乡村振兴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实”在人为,三级书记“大走访”
党员干部沉下去,才能把实情摸上来;离开“案头”走进“村头”,才能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头”。
为此,枝江市大力搭建“书记到我家”党建促发展载体,构筑起经济社会发展“上下贯通、整体联动、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全市800余名市镇村“三级书记”组成“走访团”,遍访198个村(社区)11万余农户、居民,收集群众反映热点、焦点、难点问题5600余条,办理民生实事4200余件。同时,利用支部主题党日、湾子会、屋场会和入户走访等契机,向党员群众反馈问题办理和实事解决情况,及时让群众成为知情人,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镇、村书记来我这走访时,我提出了一个‘举办梅雨季节田间管理培训’的愿望,不曾想第二天就得到反馈,说跟我一样想法的农户不少,镇里马上邀请农技专家到村,手把手教我们。”七星台镇陈家港村村民陈桂平感慨道,党员干部把实事办到家的高效率,更进一步坚定了他发展生产的信心和决心。
“实”无巨细,当好群众“主心骨”
后疫情时代,信心比黄金重要。培育发展“硬”实力,夺取“双胜利”,营商的“软”环境至关重要。
基于此,枝江市着力开展了“送政策、送信心、送服务、解难题”的“三送一解”活动,41名市级领导带头下沉农村、社区和企业,528名驻村工作队员全覆盖包保农村,3600余名干部职工下沉社区,515名“服务秘书”联系340家企业,一线推动、一线解决、一线落实,实施问题“清单化管理”、销号“一体化推进”,“用工难、生活难、出行难”等300余个群众关切问题迅速得到解决,党员干部成为企业和群众的“贴心人”“主心骨”。
枝江市新引进高端医药制造项目——上海汇伦湖北制药公司董事长董大伦感慨地说:“在枝江的项目原以为会受疫情影响推迟建设,没想到枝江经济开发区通过远程办公,帮助公司完成了土地报批、用地条件函红线图制发等一系列工作,给我们极大的触动,我们在全国各地投资了这么多项目,没有哪个项目像枝江的服务贴心、速度快、效率高!”
“实”半功倍,组团服务“润心田”
雁群高飞头雁带。党员干部无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头雁”。为了让党员意识强起来、党员身份亮起来、党员使命担起来、党员模范竖起来,枝江市大力实施了“三亮四美”活动。
“三亮四美”即党员亮身份、亮作为、亮承诺。村“两委”班子年初承诺“十件实事”,每月在支部主题党日和“说事日”通报、公示;组建“产业发展生活美”“生态环保环境美”“和谐共建治理美”“文化引领人文美”700余个功能型党小组和党员服务队,通过党员示范,吸纳乡贤能人、龙头企业带头人、产业大户等,开展常态化“组团式”服务。
安福寺镇秦家塝村党员赵之华,主动作为,承担起贫困户脱贫致富“好帮手”的责任,主动为贫困户免费提供柑橘种植技术、提供有机肥料,免费发放柑橘树苗、引导群众更新柑橘品种。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合作社,以“党员示范户+农户”的帮带模式,带领42户贫困户走出困境,奔上了小康道。
枝江市“三亮四美”的做法,真正实现了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头。该做法荣获“湖北十大党建案例(提名)”。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姚定安
通讯员 熊黎明 李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