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织密“四张网”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湖北日报

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因农立区、因工兴区,不仅是武汉市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也是全国有名的农垦大区、农业强区。全区国土面积499.7平方公里,农村土地面积21.8万亩,农村人口9.8万人。2019年全区农业总产值26.23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741.36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万元。民以食为天,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千家万户的生命健康。作为武汉市重要的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全国知名的食品加工业基地,东西湖区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牢固树立“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理念,大力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长效机制织密“监管网”。该区建立健全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安全追溯、农业投入品管理等20余项制度,细化35个考核项目,形成了一整套操作性强、全域覆盖的长效“监管网”。——四级检测织密“侦察网”。该区设立区、街道、大队、企业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横到边、竖到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确保能够及时发现不合格的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产品溯源织密“数据网”。该区将农产品检测、生产过程记录、投入品监管等纳入追溯平台加强日常信息化管理,将全区10个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和32家农业生产单位纳入追溯平台进行网络化管理,并在武汉市率先开展电子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点,用大数据技术搭起一张庞大“数据网”。——部门联动织密“执法网”。该区建立农安、食安、公安“三安”联动机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农资打假、执法办案等工作有机衔接,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了“监管检测一张网,执法办案一盘棋”的工作格局。通过多年努力,东西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合格率始终稳定在99%以上,连续14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已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业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区—街—大队”三级联动,企业强化自律,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今年5月31日,湖北省政府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正式授予武汉市东西湖区“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称号。“监管网”上下联动

齐抓共管保安全东西湖区坚持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为抓手,党政一把手带头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农业主管部门牵头负责,街道办事处属地管理,及时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该区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研究推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地方政府负总责,相关部门负监管责任,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机制。该区将创建工作纳入职能单位年度绩效目标考核,加强考核和督导,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不作为、慢作为等导致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一律追责问责,按照底线思维倒逼各级各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做好各项工作。该区严格落实农产品检测合格准出制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零容忍,定期印发《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情况通报》和《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简报》,定期通报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情况,出台《东西湖区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县)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健全东西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细化35个考核项目,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保障网络。“侦察网”四级检测横到边

竖到底12月8日,在东西湖区公共检验检测中心里,两名检测人员正对一早抽取的26个蔬菜样品进行处理。只见工作人员从几袋大白菜秧子上随机剪下约2克重碎片,依次加入缓冲液、酶液和显色剂,水浴15分钟后开始上机检测。不一会,16份样品的检测结果出炉,抑制率全部在0%至9%之间。检测人员介绍,“抑制率是判断农药毒性强度的定性指标,如果数值超过50%,说明蔬菜上的农药残留超标。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执法部门,查扣这批蔬菜,等我们进行下一步定性分析,判定到底是哪些成分超标。”从检测结果来看,当天来自长青街、维农合作社的几批蔬菜,检测结果全部合格。而每组样品的检测时长不超过40分钟。该负责人表示,“确保不因为检测耽误生产销售。”东西湖区农业农村局综合管理科农安工作负责人涂建高介绍,为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新要求,该区建立健全了区、街、大队和企业四级检测机制。除区级检验检测中心外,每个街道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检测、风险检测、农业投入品监管、协助农业执法等。每个涉农大队基本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配备协管员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检测工作。涉农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室,负责上市前农产品的自检工作。“整个检测体系‘横到边、竖到底’,确保无遗漏。”2020年截至目前,东西湖区计划检测农产品样品65831批次,实际完成92679批次,完成率140.78%,农产品检测合格率100%。同时,分别在第一、第二季度接受省、部飞检2次,检测蔬菜、食用菌29批次,合格率100%。“数据网”一旦出问题

能一追到底今年6月10日,东西湖区汇春、强鑫、绿蔬园、西部红星四家合作社作为武汉市首批试点,顺利开具了带有追溯二维码的食用农产品电子合格证,成为全市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又一创新。有了这张合格证,市民只需要用手机一扫合格证上的二维码,蔬菜的各种信息就会出现在手机上,相关信息包括产品的名称、生产者、产地、种植面积、种植日期、肥料农药使用情况、产品采收情况、农药残留检测情况、产地情况简介等。合格证使得农产品像工业产品一样身份透明,一旦出了问题就可以追溯到底。今年以来,东西湖区一直全力抓牢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实施。一是对标制定实施方案。该区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结合该区实际,出台了《关于印发东西湖区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东农文〔2020〕20号),指导开展试行工作。二是组织宣传培训活动。东西湖区农业农村局印发《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700余份,宣传海报和横幅60份,发放、张贴、悬挂在街道、企业、合作社内。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线上组织局内部科室、相关街道及农业生产主体共117人参加农业部主办的关于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湖北专场培训会,线下联合区农广校对辖区内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进行现场宣讲培训,强化其对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工作的认识。三是建立试行主体名录库。东西湖区农业农村局将全区45家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科技大户纳入生产主体名录库中重点监管,并印发《食用农产品合格证》1000余本。四是开展首批电子合格证试点。东西湖区农业农村局在新东网技术支持下,利用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开具方式由手工开具变为直接打印带有追溯二维码的合格证。截至目前,全区共出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7258张,带证上市农产品23712.1吨,其中电子证开具2832张,上市农产品917.2吨。“执法网”部门联动打击违法行为今年4月,东西湖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成功办结一起非法调运生猪案,涉案金额达963746元,合并处罚154561.9元,成为武汉市农业综合执法系统今年查办的涉案金额最大、处罚金额最高的一起执法案件。2019年12月底,东西湖区一家大型屠宰厂接收了来自河北某地一焦姓货主运来的210头生猪。在进厂宰杀前,东西湖区农业农村局派驻该厂的官方兽医按规定对这批生猪进行查证验物,结果发现货主出具的检疫证无法通过识读器读取。210头生猪使用的是伪造检疫证,一旦流入市场,后果不堪设想。得知这一消息后,该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杨正举迅速组织调度,与队员石庆寿、赵红兵等人兵分两队,一路前往河北进一步核查,另一路则留在东西湖区对210头生猪进行补检。调查得知,伪造检疫证上署名的动物卫生监督所在当地属于监管机关,并不直接向农户发证,确认此证为假。涉案货主交代,自己因为担心检疫流程复杂、费事,所以花钱请人代办。“拿到的检疫证上有二维码,用手机一扫,各项信息齐全,我也没有想到是假的。”而在东西湖区,210头生猪经专业检疫检验机构鉴定全部合格后,才送入屠宰厂进行生产加工。随后,东西湖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依法依规对焦姓货主进行了行政处罚,并将伪造检疫证的相关案件线索移交本地公安部门,立案侦查。据介绍,东西湖区不断加强部门联动执法,农业综合执法、公安经侦、市场监督管理等执法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作办案。除侦办重点案件外,区农业执法部门还会联合区公安分局,将日常执法与专项执法相结合,重点在春节、中秋、国庆及高温季节、重要农时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集中、问题易发时期,对农药、“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兽药、畜禽屠宰经营、水产品违法添加禁用物资、农资打假重点领域施行严格检查和专项整治,发现问题,及时依法严肃查处。强保障战“疫”保供农产品“零事故”今年疫情期间,东西湖区承担了向武汉市供应农产品的重任。每天数以百吨计的蔬菜、肉类、鲜鱼送入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至关重要。2月初,启动农产品保供工作后,东西湖区农业农村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保障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从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提升农产品检测密度和频次等多个方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该局还将下沉社区和生产保供工作合理安排布局,分成多个专组,将防疫、生产、保供、安全等重点工作一起抓,重点抓实疫情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据统计,1月至6月,东西湖区共接受市级巡回监督检测8次,抽检蔬菜、水产品样168批次,主动送检水产品定量检测12批次,合格率均为100%。强宣传

农产品安全观念深入人心今年以来,东西湖利用“3.15”消费权益日、农业科技下乡、“食品安全宣传周”“东西湖区质量月”“农产品质量安全进农村”等活动契机,开展现场宣传30余场次;利用网络、新媒体、广播电视等媒介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的重要意义;制作播放创建专题宣传片,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宣传册、《致全区人民的一封信》、创建宣传册等资料,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全区还组织800余名区、街、队三级监管人员参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培训,对纳入辖区监管名录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质量安全专项培训,进一步强化了生产主体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也使得人民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显著提升,老百姓参与度显著提高,形成了社会共治的新格局。强品牌

“二品一标”产量占比超三成为强化农业绿色高质量生产,加快提升农产品质量,东西湖区稳步推动全区农产品品牌建设,扎实推进“二品一标”认证工作,先后推动武汉市北湖农特水产品专业合作社、武汉天泽瑞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等绿色食品申请认证。截至目前,全区“二品一标”农业企业达25家,认证农产品144个。其中绿色产品89个,有机产品24个,地标产品2个,分别是东西湖葡萄和柏泉绿茶,认证面积2.31万亩,认证产量15.17万吨,认证产量占全区农产品生产总量的35%。策划:高忠撰文:涂建高 胡思凡图片:徐一帆 晏君 成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