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袁超一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我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的重点内容。发布会上,省卫健委主任涂远超介绍了我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在项目安排、工作重点方面的统筹谋划,以及目前工程建设的进展。谋划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项目2247个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是对接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打造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湖北样板”重大部署的民生重点工程。涂远超介绍,省委省政府将公共卫生补短板工程作为推动我省疫后重振的重中之重,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省卫健系统抢抓机遇,大力推动,目前进展良好。全省目前共谋划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项目2247个,规划总投资2545亿元。把握“四个坚持”,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和可转换涂远超介绍,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将把握“四个坚持”原则,统筹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和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推动资源共享和可转换。一是坚持医防结合。推进疾控机构、传染病医院、综合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合协同、资源梯次配置、服务系统连续,实现预防和医疗融合发展。二是坚持平战结合。依托各地综合性医疗机构,新建或改扩建可转换病房,既满足“战时”快速反应、集中救治和物资保障需要,又充分考虑“平时”职责任务和运行成本,解决可持续问题。三是坚持应急与谋远结合。既重点建设当期秋冬疫情防控建设项目,满足疫情防控需要,又统筹考虑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以及应急救治场所的建设。四是坚持强基与提能结合。既注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又充分发挥医联体作用,统筹调度医疗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提升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体现健康“守门人”作用。针对短板,重点加强“四体系一平台”建设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弱项,涂远超介绍,我省将重点加强“四个体系、一个平台”的建设。针对疾控体系,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实验室设备配置,提升传染病病原体快速检测、疫情发现、现场处置能力。针对医疗救治体系,重点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改造升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针对基层防控体系,重点建设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诊室),配置设备设施。针对院前急救体系,重点加强省市县120指挥中心建设,建立直属急救站点,配置救护车辆。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方面,重点加强省市县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全省健康数据互联共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远城区和市县延伸涂远超介绍,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合理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是我省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建设的显著特点。在医疗资源合理扩容方面,加大优质医疗资源建设支持力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远城区和市县延伸。在区域均衡布局方面,重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除基本建设项目外,省级统筹安排抗疫特别国债,为每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标准化移动医疗卫生服务车,指导各市州为村卫生室配备智能健康服务包。在疫情期间投资9个亿的基础上,查漏补缺,为每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齐数字化影像设备、彩超、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等数字化设备,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目前,全省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已开工建设项目898个,规划总投资994亿元。预计年底开工项目将达到1000个左右,规划总投资将达到1000亿元。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对打造“湖北样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涂远超表示,省卫健委将进一步压实各地、各单位责任,把支持政策用足,把建设资金用好,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早竣工、早发挥效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