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武汉TAXI”正式上线的首单诞生在东西湖区。
零时12分,家装设计师罗聪从位于金银湖的公司下班,使用其他平台叫车但无车应答,他尝试通过“武汉TAXI”一键叫车。“没想到有车辆秒接单。”
罗聪介绍,他平时出门以打车为主,“武汉TAXI”正式上线前,他就在网上看到了新闻,并下载了APP备用。在他看来,“武汉TAXI”对经常加班至深夜的人来说很有用,“无论是因为冬天寒冷,还是因为夜间安全,都不愿意站在路边等太久。官方平台的司机都是经过审核并备案的,比较让人放心。”
“平台的上线体现了武汉出租车行业突破自我、变革求新的决心,同时也展示了武汉市智慧交通建设的成果。”武汉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人说。近年来,该局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开拓思维、创新求变,探索出租车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和路径,搭建部门、协会、投资、技术等四方联合协作平台,推进行业治理能力和市场服务水平“双提升”。
新老业态融合打造出租车行业转型典范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交通出行越来越便捷,人们对出行方式和交通工具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
近年来,武汉市交通运输局不断制定和完善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落实国家及行业管理要求,全方位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和服务质量。抓住巡游出租车业务转型的契机,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使得出租车行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便捷出行的需求,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2020年3月,武汉市交通运输局、武汉市出租汽车暨汽车租赁协会、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武汉小码联城科技有限公司着手打造建设武汉市出租汽车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
平台建设旨在将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升级为“互联网+”,将出租车新老业态双向互济、良性互动,让移动支付、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在武汉出租车行业进行推广应用。从而提升市民出行体验感以及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公共出行的智能化发展,将武汉出租车行业打造成为交通运输新老业态融合发展的典范。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包括行业监管平台、企业管理平台、
中心化调度平台、司机接收端、乘客服务码小程序、第三方多元开放平台等六个主要部分,为行业监管、企业管理、运营服务等三个方面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不仅能提高行业管理者的综合监管和服务能力,还能方便企业对车辆的管理。通过搭建投诉、服务评价等为一体的运营服务平台,为乘客提供安全、高效、放心的线上线下打车模式,实现“门到门”贴心服务。此外,平台投诉举报、服务评价等功能,可以切实发挥公众监督作用,维护乘客正当权益。
“智慧+”监管体系提高出租车服务水平
武汉市出租汽车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上线,是武汉市智慧交通建设的成果,将有利于改进出租车的运营方式和监管模式,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安全、更便利、更优质的出行服务,全面提升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全新的平台系统可实现车辆在线率监控、车辆定位监控、历史轨迹回放、应急指挥调度、应急调度指令下发等,实时掌握车辆和驾驶员的营运状态,为行业监管提供精准、便捷、全面的技术保障。
其中,特别是对重点区域,例如节假日和春运期间的“三站一场”(武汉站、武昌站、汉口站和天河机场)进行实时监控,出租车总体数量、空车数量、载客数量以及车辆分布将一目了然。行业管理部门可根据出租车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并预警,提醒和帮助调度人员进行应急调度处理。对出租车进行应急指挥调度时,该系统既可以群发调度和语音播报,也可以单车调度和直接通话。
平台提供的出租车实时监测大数据以及分析结果,还可与公众的服务紧密结合。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通过自动采集、存储、汇总,分析出来的出租车相关营运数据,能为政府及管理部门制订城市交通规划、调控出租车运力数量、评价行业服务质量、制定价格政策、发放燃油补贴等工作提供科学、准确、可靠的依据;为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定和服务质量考核等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有效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公信力;在有效监管市场环境,规范市场运营秩序,维护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方面有了更精细、更智慧的指导意见。
此外,出租车经营企业可通过平台提供的车辆监控调度等功能,实现企业对车辆的管理,节约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时,通过为乘客设计的线上线下“招车”模式,为出租车转型升级提供互联网抓手,有利于驾驶员增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