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潘庆芳
汪瑶烈日下,头戴红色安全帽,身穿黄绿色反光背心的汪正榜来回小跑,身影在卡车穿梭、尘土飞扬的港佛公路工地上格外显眼。“一定要保证砂石料供应,不能影响工期。”满头大汗的他对着手机大喊。9月14日,崇阳县,天气依然炎热,港口至佛岭公路建设如火如荼。见到湖北通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正榜时,他已在现场指挥调度3个多小时。“这是一条富民路。”皮肤黝黑的他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这条长10.3公里、宽7米的崇阳县道改造项目今年4月动工,预计年底建成后,将惠及周边3个乡村6000多人,并带动数千亩中药材、柑橘、黄桃等种植产业。与路结缘29年通远建设公司是崇阳交通运输局下属国有企业,承担该县大部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作为掌门人,1992年参加工作的汪正榜,在公路建设岗位摸爬滚打29年,修过的大小公路不计其数,仅高速就修了昌九、京珠、十漫、杭瑞等多条。一上班,汪正榜就和路结下不解之缘。他修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江西的昌九高速,所在标段全长7公里,周边荒无人烟。每天天没亮,他就和工友们背着水壶出门放线,直到天黑才回宿舍。晚上,他又整理当天的资料,直到深夜。在通远建设公司试验室副主任徐威看来,汪正榜对修路到了痴迷的程度。他记得,工程要配置C50高标号混凝土,但对原材料质量、用量配制、试件养生等要求很高。汪正榜有鼻炎,对粉尘过敏,特别是对粉煤灰、减水剂严重过敏。在对砂石原材料筛分、减水剂、粉煤灰等材料试验时,每次都不停咳嗽。实验C50高标号混凝土时,他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天一夜,直到研制成功。他说:咳嗽不怕,就怕实验数据不真实。去年7月,崇阳县港口乡油榨村的一处路基被大水冲毁,众多村民出行受阻。汪正榜迅速组成共产党员抢险突击队并担任队长,顶风冒雨抢险。他们用砂石袋填堵被冲毁的路基,险情得以排除,道路恢复通行。7月7日晚,新塘岭水库水位大幅上涨,如果漫坝,将会冲断附近新修的旅游公路,冲毁下游村民的房屋。汪正榜立即带队赶赴现场,疏通溢洪道,用沙包加固堤坝,水库化险为夷。整整三天三夜,汪正榜连续奔赴港口乡油榨村、天城镇新塘岭水库、崇阳S359金沙段,没吃一顿饱饭,没睡一个安稳觉。为民修路暖民心“修路为了方便老百姓出行。”这句话,汪正榜常挂在嘴边。驱车行驶在崇阳雨山至梓木的产业路上,道路两旁绿荫叠翠。村民谭金良指着崭新的沥青路对记者说,以前的路只有3米多宽,坑洼较多,雨后根本无法通行。现在的新路有6米多宽,大车可直接开到他的茶园收鲜叶。眼下,汪正榜带领建设大军,紧紧围绕全县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抓进度,保质量,克服各种困难,确保各项工程顺利推进,仅去年就开工建设40多个重点项目。把路修到村民心坎里。5年来,崇阳县完成乡村精品旅游线路400余公里、扶贫产业路600公里,所有乡镇全部通达二级以上沥青路,村村通四级以上水泥(沥青)路,20户以上自然村小组之间全部通水泥(沥青)路。这些路,大部分是汪正榜团队修建。今年,汪正榜为民生路提档升级再踏征程。他介绍,目前崇阳“三年消危”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已开工10座。同时,农村公路单车道改双车道的工程也启动,141条路全长514公里,投资2.2亿元。据了解,从业29年来,汪正榜修路1500多公里,助力崇阳获得全国“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的金字招牌。今年6月,50岁的他荣获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