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让残疾人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

2022年01月07日 10阅读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志兵

通讯员 何莉莉

记者:如何认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夏亚灵: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旗帜、昂扬自信、笃定前行的政治宣言书,是弘扬真理、与时俱进、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纲领性文献,是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行动指南。

“七一”重要讲话坚持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原则。我们必须自觉增强残联组织的政治性,自觉坚持党对残疾人工作的全面领导,团结和带领广大残疾人,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七一”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富有创见的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理论自信。我们必须自觉增强残联组织的先进性,自觉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始终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主题,组织、宣传、教育动员广大残疾人群众和残疾人工作者走在时代前列,为谱写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新篇章做出应有贡献。

“七一”重要讲话向全党发出号召,强调要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我们必须自觉增强残联组织的“群众性”,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和残疾人群众融在一起,从日常的小事做起,着力解决残疾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记者:如何贯彻落实“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新时代残疾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夏亚灵: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针对特定人群面临的特定困难,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新时代残疾人工作高质量发展,说到底就是要为残疾人群众多办实事、多解决实际问题,让残疾人群众生活更加殷实、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提升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落实易返贫致贫残疾人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推进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加大残疾人社会救助保障力度,充分发挥“普惠”加“特惠”政策红利,分层分类落实好针对性帮扶措施。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福利制度和社会优待政策,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推动残疾人“阳光家园计划”项目补贴提标扩面。

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开展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建立完善和落实残疾人就业创业支持政策措施,依法推进按比例就业,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多渠道、多形式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以就业为导向,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千方百计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就业创业实现生产增收。实施“十百千万”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计划,到2025年建立150个省级残疾人就业创业品牌基地,培训有需求的城乡残疾人9万人,新增残疾人就业5万人。

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实施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加强残疾预防。加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力度。建立残疾人基本型辅具适配补贴制度。切实完善残疾人教育保障机制,积极推进融合教育,让残疾人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提升残疾人文化体育公共服务。推进省级盲人按摩医院、县级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服务设施等兜底线工程建设,“十四五”末,实现县级残疾人康复中心、托养中心和综合服务设施三者有其一。

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提高公众的无障碍意识,“十四五”期间为8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提供无障碍改造服务。进一步提高残疾人事业法治化水平,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积极支持更多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并提供履职便利。完善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建立维权热线、残联系统网上信访公共平台,发挥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作用;坚决打击侵害、遗弃、侮辱、虐待残疾人的行为。

记者:如何使“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残疾人事业领域落地生根?

夏亚灵:全省残联系统要把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与推动“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开好局起好步紧密结合,把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果转化为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坚持党对残疾人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职责范畴和目标考核范围。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形成协同高效工作合力。

凝聚扶残助残社会力量。鼓励各类公益慈善组织为残疾人提供慈善帮扶,健全志愿助残工作机制,引导机关干部、企业事业单位党员常态化参加社区结对帮扶服务残疾人。优化多元化的残疾人服务供给模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康复、教育、培训、就业、托养等服务机构,积极培育社会助残组织。加强残疾人事业全媒体传播能力建设,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文明社会氛围。

发挥残疾人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提升残联组织“代表、服务、管理”能力,完善专兼挂残疾人工作队伍机制。实施县域残疾人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建设县、乡、村三级联动互补的基层残疾人服务网络,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加强对优秀残疾人后备人才的培养,引导全省残疾人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团结引领广大残疾人听党话、跟党走,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与全省人民一道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