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武汉“健康码”:一码互联服务全有

2022年01月07日 10阅读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倩倩 通讯员 查敉

程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武汉战疫”健康码累计赋码2452.8万人,累计扫码总量达8.8亿,总调用近11.9亿次。2020年2月8日,面对重大疫情考验,“武汉战疫”微信小程序应运而生,及时推出健康码应用。用数据对抗疫情,用代码捍卫生命。2020年,“武汉战疫”健康码入选人民日报评选的“科技战疫2020中国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政务类微信小程序热度在全国排名第二。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武汉战疫”健康码被赋予了新的使命,由“应急码”转变为常态下的“市民码”。如今,“多码合一、一人一码、一码互联”市民码服务体系正在武汉加速构成。“一码在手、服务全有”,正从梦想照进现实。“一码在手”医、游、住、行三镇无忧9月19日,“秋老虎”打盹,凉风习习。家住江汉区福星华府小区的卫俊杰一家三口开车来到东湖绿道踏青。现场预约后,他们凭健康码进入景区。离开时,停车场车挤人多,卫俊杰没找到停车缴费二维码。他又打开健康码,找到“停车缴费”页面,输入车牌号,缴费后依次离场。“找不到、瞄不准缴费二维码是常事,在有些商圈,不关注公众号就无法缴费,既耽误通行时间,又影响出行心情。”卫俊杰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打开健康码,无论车停在路边还是室内,输入车牌号就能缴费,实在方便!“学会了!打开健康码,下拉找到‘养老金在线年审’,按照提示‘刷脸’!”9月24日晚上,在女儿的指导下,69岁的武昌区退休老人梁启珍自行完成了养老金年审。梁启珍表示,早几年,养老金年审需要到社区或社保局办理,后来支付宝等网上渠道开通,但她既没有支付宝,也不太会操作,还是请女儿回家帮忙。“健康码不一样,我天天用,熟悉得很!”9月26日上午,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前来就医的市民发现,仅凭健康码就可以完成入院、医院自助机挂号、缴费等流程,纷纷感叹省心、便捷!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祖江林介绍,患者扫码进入门诊大厅后,在挂号窗口直接出示健康码,工作人员扫描后即挂号成功,无需再出示身份证、医保卡、就诊卡等证明身份。同样,在自助挂号机上,扫码灯自动识别“绿码”也可直接挂号。2020年12月,武汉市在调研16个市直部门的基础上,印发“一码互联”工作方案,要求依托群众基础广泛的“武汉战疫”小程序,汇聚整合多项公共服务和基础电子证照,建设民生服务端总门户。截至目前,“武汉战疫”小程序已开发8个应用场景与9个专区,可提供医疗、社保、交通、教育、旅游等133项高频公共服务,实现全市64家景区“一码游武汉”、46家医院在线预约挂号、101家医院亮码就医、1.5万个车位停车服务以及32类电子证照“在线亮证”。城市大脑不断生长数字红利惠及百姓生活乘坐地铁、生活缴费、查询公积金、办理老年人优待证……每一次,武汉市民刷用健康码享受到的便利,都是武汉市破局大数据“孤岛困境”的有力证明。“码是什么?可以是人、法人或者房屋,它是人或城市部件在数字空间中的投影。”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大数据管理处处长薛童表示,经过前期整合,“武汉战疫”健康码已具备身份标识、信息融合、业务优化三类功能。薛童介绍,通过公安部门、大数据中枢,以及微信的数据与认证能力,该局核验了全市21个相关部门数据,完成全市人口及来汉人员的身份识别,实现一人一码;以身份标识为核心,融合社保、医保、医疗、交通、文旅、养老等领域的索引标识信息,打通数据,实现多码合一;通过整合业务流程,推动“一码住三镇”“一码游武汉”“一码行全城”等智慧应用场景落地,实现“一码互联”。今年4月26日,武汉市民生服务“一码互联”项目获得2021数字中国创新大赛(DCIC)数字政府第一名;8月26日,又摘得2021年IDC数字化转型——未来智能领军者。“‘多码合一’对用户是一项福利,但它的实现需要打通各个条线的数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从武汉的项目上,我们看到了理想照进现实,技术以人为中心,为用户带来了更多更好的福利。”比赛现场,评委会专家如是点评。“一码互联”带来的便利,正在深入渗透到武汉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自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9月13日至9月26的两周内,通过“武汉战疫”链接的各项民生服务中,交通通告、公积金预约信息查询、武汉反诈中心、企业反应通道等服务使用频次增长率居前十。“高龄补贴智能发、城市随手拍、先看病后付费、金融缴费这些功能和场景正在探索和完善。”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年底前将继续推出4大功能和场景,为武汉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数字惠民服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