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刘宇
通讯员 谢庶麟
阅读提要
云梦,我省国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县。全县常年在外务工经商人员有16万多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56.6%。近年来,云梦一大批能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留英硕士回乡“织网”——
滞销农产品成爆款
“多亏了李碧莹,不然亏大了。”群鑫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天群说。
去年,袁天群在云梦义堂镇曾腾村试种紫薯,面积300多亩。由于没种植经验,紫薯成熟后看相差,加上事先没重视销路,眼瞅着70万斤紫薯就要烂在地里。
在朋友推荐下,袁天群找到李碧莹。
李碧莹,今年28岁,曾在英国攻读国际营销管理硕士,2017年10月回到云梦,创立湖北众盈天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从事农产品网络销售。
袁天群上门的第二天,李碧莹就带着团队来到曾腾村,现场拍摄挖紫薯,主播边吃边直播,同步在拼多多、淘宝等电商平台发布视频。连续3天直播带货,滞销的紫薯一下子受到关注,不到一星期销售一空。
云梦农产品丰富,特别是蔬菜,年产量近百万吨,销售一直是难题。李碧莹网上卖紫薯的故事在云梦传开后,前来求助的企业和合作社络绎不绝。
“他们(电商)需要什么,我们地里就种什么。”今年3月,诚惠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勇与李碧莹签订一年销售合同。李碧莹负责提供种植信息、销售,胡勇负责组织生产,双方按比例分成。
目前,李碧莹的团队已与京东、拼多多等多家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源源不断地把云梦鱼面、白花菜、白合花菜、府河萝卜等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去年,该公司农副产品线上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
老板变身“种菜大王”——
预判市场抢先机
今年初,云梦四季长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四田把去年卖得超火的300多亩特色南瓜,全部换种花椰菜。
刘四田心里有数:去年北方雨水多,南瓜大量减产;今年雨水又“转移”到了南方,且北方南瓜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再种南瓜,赚不到钱”。
合作社社员刘望清二话不说,跟着换了品种。
对这位“种菜大王”,包括刘望清在内的村里人打心眼信服:对市场判断准确,跟着干准没错。
2013年以前,刘四田一直在武汉从事蔬菜销售,积累了一些资金。有一次,他回到老家云梦县隔蒲潭镇陈刘村,看到村民种植的大白菜都烂在地里,心里不是滋味。他决定回乡种菜,带领大家一起干。
回乡第一件事,刘四田找到省市农科院专家,引进蔬菜新品种,将原有的大白菜、包菜等大路品种换成西蓝花、特色南瓜等紧俏品种。
第二件事,刘四田把物联网技术引进菜园,通过遍及田间地头的传感器和探头,实现了蔬菜害虫远程监测、水肥一体化、电脑配肥。
品种好,技术好,信息还得灵。依托以前做蔬菜销售建立的人脉网络,刘四田与全国几十个蔬菜基地建立了信息沟通机制。
信息灵通,四季长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每次种植调整,都踏在“点”上,合作社种植的蔬菜价格比周边蔬菜基地普遍高出30%。
听说陈刘村有个“种菜高手”,周边农户纷纷找到刘四田,要求入社,目前合作社基地规模达5000亩,社员192户。
企业白领回乡养虾种稻——
低洼田变丰产田
“再过几天,每天会有上万斤的小龙虾从这里运往武汉。”5月6日,云梦县沙河乡伍湖村,看着眼前一眼望不到头的虾稻田,湖北梦辰泽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新红很自豪。
短短5年,他将家乡的3800亩低洼田打造成虾稻田,亩产收益翻了近10倍,产值达2000多万元。
今年44岁的陈新红,中专毕业后到外地打拼,曾担任某知名家电企业区域市场总代理。2016年夏天,他回乡探亲时正遇到洪涝,一场大雨把乡亲们种的庄稼都淹了。“村里低洼田多,为何不推广潜江虾稻共作模式,变劣势为优势。”陈新红向村干部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年10月,陈新红回到家乡,创办新红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荒芜的低洼田。
起初,从未种过地的陈新红心里也没底,他请来华中农业大学及市、县农业专家团队进行技术指导,将低洼田改造成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稻虾共作田。“每亩仅小龙虾收入就达千余元。”陈新红说。
小龙虾赚钱,水稻收入也可观。一开始陈新红试种常规稻,收益不高。于是他改种黄毛粘和鄂香2号等优质稻种。“亩产超过1000斤,价格高过常规稻不少。”陈新红还引进大米加工生产线,注册品牌。
为旱涝保收,陈新红还在稻田周边修建排灌设施,筑高防水堤。“再来一次2016年那样的大雨,绝对淹不了。”陈新红底气十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