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寻访初心故事致敬检察荣光

2022年01月11日 10阅读 来源:湖北日报

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寿江

通讯员 段军霞 戴小巍 朱晓华

阅读提要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人民检察制度创立90周年。

90年来,在荆楚大地上,一代代检察人本着初心、向着使命、奋勇前行。

探索和艰辛、光荣与梦想,激励着全省检察干警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奋力谱写湖北检察事业新篇章。

“七一”前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赴省内多地,寻访不同时代一个个坚守司法为民初心、担当公平正义使命的故事,致敬湖北检察荣光。

程玉阶:“国家公诉第一人”执法如山

人物名片

程玉阶(1910-1931),又名程汝阶,麻城人,1931年任鄂豫皖苏区革命法庭国家公诉处处长,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称为“国家公诉第一人”。程玉阶为革命牺牲时,年仅21岁。

在红安县检察院院史陈列室展厅,用蜡像等复原了当年鄂豫皖苏区革命法庭审判土豪劣绅的一个场景。

“中间站着的公诉人就是程玉阶。”近日,陈列室讲解员江玉卉向到访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程玉阶作为鄂豫皖苏区革命法庭首任国家公诉人,2014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认定为“国家公诉第一人”。

生平简介显示,程玉阶18岁任中共黄麻县乘马岗区(今麻城市乘马岗镇)委书记,21岁任革命法庭国家公诉处处长,1931年冬牺牲。

相关记载显示,程玉阶执法如山,为鄂豫皖苏区司法惩恶治腐和国家公诉制度建设作出了有益探索,赢得苏区军民的信任。1931年,河南省杨山煤矿赤色工会经理高振武利用职务之便,采取做假账等手段,贪污销售款1000块大洋,工农监察委员会查明案情后移交革命法庭,程玉阶出庭公诉,革命法庭判处高振武死刑。

黄火青:宣读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起诉书

人物名片

黄火青(1901-1999),枣阳人。1978年3月至1983年6月,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1980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开庭审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黄火青作为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察厅厅长宣读了起诉书。

初夏时节,枣阳市新市镇黄火青革命事迹展览馆里,一批批参观学习者慕名而来。

“今年来的人特别多,很多是单位组织党员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新市镇干部付涛介绍,展览馆是我省廉政教育基地之一,目前当地正着手对其进行改造升级。

文史资料记载,青年时期的黄火青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进步思想影响,参加了当地学生运动。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战争年代,黄火青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黄火青曾任天津市委第一书记、市长,中共东北局书记,辽宁省委第一书记。

黄火青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时,正值我国检察工作停顿10年之后。他不避困难,勇挑重担,为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心系家乡建设发展。在黄火青故里山上一块大石头上,刻着黄火青题写的“绿化桐柏山区”一行大字。枣阳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鲁凤仙现场告诉记者,该院新进人员,都要来此参观学习,她第一次来时,就对这行字印象深刻。

“黄火青同志是从枣阳走出的共和国第三任检察长。”枣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贾俊现场表示,黄火青对我国检察事业、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的贡献,激励着一代代枣阳检察人勇往直前,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贡献力量。

周光坦:老红军检察长的家国情怀

人物名片

周光坦(1900-1966),红安人,原中共川陕省委书记、红军总卫生部政委。1950年任最高人民检察署中南分署副检察长。1955年4月至1966年11月任省检察院检察长。

“父母给我取名步坦,是希望我能继承外公不怕吃苦、真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的长征精神。”近日,周光坦的外孙宫步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其名字来由。

近年来,宫步坦将外公周光坦的战争岁月、革命历程及为民情怀等写作成文,发表在党史文史刊物上。

解放前,周光坦较长时间负责部队卫生工作。1934年2月,他奉调到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任院长兼政委。多位曾在该医院工作过的老红军后来回忆,周光坦特别尊重随军医生,同时也对医护人员要求严格。

周光坦在参加革命之前是个篾匠,未受过正规教育,入伍后他一点一滴学文化,对知识分子一直很尊重。他一生之中受过两次重伤,其中一次是早年在战场上被敌人的子弹射穿后脑,因救治及时捡回一条命,他深知军队医务工作的重要性。在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工作期间,他一直把条件相对好的住房给经常做外科手术的医生们居住,并想方设法保证医生们的就餐营养。不过,一旦发现有医护人员对伤员态度不好,周光坦也会严肃批评和教育。

1955年4月起,周光坦任省检察院检察长。在他的领导下,全省检察机关加快推进组织体系建设,省检察院由两科一室扩编为六处一室,到1956年底,全省建立了92个检察院,组织体系基本建成。全省检察机关抓紧进行业务试验,陆续担负了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出庭支持公诉等工作,直接受理刑事案件侦查工作,以及对侦查活动和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刑事案件判决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等。

钟澍钦:带领湖北检察驶入发展快车道

人物名片

钟澍钦(1933-),湖南桃江人。1983年5月至1998年1月任省检察院检察长。曾参加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件出庭公诉工作。

6月24日,省检察院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钟澍钦等该院老领导、老同志手捧“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激动不已。

钟澍钦1950年参加工作,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据《湖北检察志》记载:“1980年6月至1981年1月,省检察院副检察长钟澍钦奉命任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察厅检察员,参加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审查起诉工作,出席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依法对该集团成员姚文元提起公诉……”

钟澍钦1983年任省检察院检察长后,带领全省检察机关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积极开展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积极开展各项检察业务,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钟澍钦检察长带领下,湖北检察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声春雷,驶入发展快车道。

“不少工作在破冰中启航。”长期负责湖北检察史志编辑工作的该院退休检察干警梁利华介绍,在钟澍钦担任检察长期间,全省检察机关乘风破浪,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全面贯彻实施修改后的刑法、刑事诉讼法,不断加强执法监督力度,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制统一。省检察院成立了反贪污贿赂工作局,设立了举报中心,成立了民事行政检察处并积极开展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省检察院带领全省检察机关探索成立了乡镇检察室,成立了税务检察室,大力推进检察队伍建设,涌现出了首届“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王顺来、全国模范检察长叶子新等一大批影响全国的先进典型。

随着我省检察事业的迅速发展,办公环境也不断改善。早在1950年省检察署成立时,办公地点在武汉市黄鹤楼道。此后省检察院在荆南街、彭刘杨路都办过公。1978年11月至1985年3月,曾借位于首义路原省政府第二招待所的房子办公。改革开放后,省检察院有过两次大的办公楼搬迁,其中一次就发生在钟澍钦任检察长期间,即1985年省检察院搬至彭刘杨路251号办公。另一次则是2003年12月,省检察院搬至雄楚大街现址。“检察院办公环境的不断改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生动例证。”近日,梁利华带着记者在武昌一一寻访上述办公旧址时,感慨地说。

陈式琴:参与侦诉日本战犯

人物名片

陈式琴(1930-),浙江人,1978年调入省检察院工作。曾任省检察院技术处处长。

“最难忘的是在东北参与审判日本战犯的经历。”近日,在省检察院老干部活动中心,91岁的陈式琴回忆往事时说。

1954年3月,在苏北检察机关工作的他,被抽调到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处理日本战犯东北工作团工作。

“我作为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一名书记员,主要负责审讯工作。”陈式琴回忆,当时从上海到北京,最大的感受就是冷。等到了东北,所带的一件薄薄的棉袄根本就抵御不了严寒。

“我平生第一次用9块钱买了件棉布大祅,再花2块钱买了顶兔毛帽子。就这身衣着,伴随着我在东北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下乡调查能找到的交通工具只有大卡车。为了取暖,他和搭便车的村民挤在一起。

到了乡镇,往往还要在厚厚的积雪里,行走上十里甚至几十里路,才到达目的地。

白天调查取证,晚上就住老乡家。几天后,村民们得知有个检察官来调查日本鬼子在村子里的罪行后,都邀请他上自家取证。

“再怎么艰苦,都要把这项工作做好,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陈式琴说还记得在村长家借住时,村长把家里最好的被子拿出来给他盖,晚上还特意给他加热火炕,每每想起就让他感到温暖。

晚上写材料,为不浪费灯油,陈式琴常常在大门口借着雪光写。

“取证之后审讯时,原本是不太配合的战犯,看到我们收集的证据之后,吃惊不小。”他说。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署)

历任检察长

陈一新

(任职时间:1950年11月-1955年3月)

周光坦

(任职时间:1955年4月-1966年11月)

古博(代理)

(任职时间:1978年9月-1980年1月)

房昭义

(任职时间:1980年2月-1983年4月)

钟澍钦

(任职时间:1983年5月-1998年1月)

靳军

(任职时间:1998年2月-2006年1月)

敬大力

(任职时间:2006年2月-2016年1月)

王晋

(任职时间:2016年2月-2021年1月)

王守安

(任职时间:2021年2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