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张忠家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万里长江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泓清泉发端,自西向东横贯中华大地,越云贵高原、经巴山蜀水、穿荆楚潇湘、入江南水乡,出千峡,汇百流,纳万川,浩荡奔流,不舍昼夜,汇聚成一条壮美的生命之河、文明之河。长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亿万年沧海桑田,五千年文明变迁,一百年波澜画卷,长江见证了一个伟大民族创造奇迹、缔造辉煌的壮阔历程,感知了一个伟大政党忧国忧民、泽被苍生的厚重情怀。回首百年奋斗史,一幅幅恢宏壮美的长江万里图跃然眼前:这是从历史中走来的长江。南湖红船开启了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浩荡航程,自此中华民族的命运,与中国共产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个伟大政党肩负宏大使命,在气壮山河的百年大潮中,从一个不到60人的“地下党”,发展成为世界最大执政党。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历经“人间正道是沧桑”,当年的小小红船已成巍巍巨轮,正开启“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崭新航程。这是火热建设中的长江。百年长江,只是一瞬,中国发展,却是划时代的。从曾经的“生命禁区”到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从险峻的峡谷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水利枢纽工程,从荒蛮的两岸到繁华的都市,从武汉试点、浦东开发,到重庆直辖,从长三角到双城经济圈,再到长江中游城市群,从70多年前开始的飞跃,到40多年前开始的转折,长江承载和映照着一个巨变的中国。这是奔向光辉未来的长江。看长江,就是看中国。记录长江,就是记录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长江巨龙从高原之巅奔向蓝色大海,如何再次腾飞、将要飞向何方,攸关中华民族福祉,攸关人类未来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立时代潮头,坚持人水和谐,构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廊道,让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永续畅流,引领中华巨轮扬帆远航、行稳致远。“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我们赞美长江、依恋长江,再次奏响雄浑激越的新时代长江之歌。奔流不息的长江水,与共产党人的家国情,珠璧交辉、相得益彰,熔铸于中华民族血液里,续写着经天纬地的奋进史诗。“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江山新画卷徐徐铺陈开来。长江,是认识中国、热爱中国的人文地理符号;长江的时代变迁,更是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鲜活教材。这条奔腾不息的大江,流淌着亿万中国人的共同记忆,更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百年历程。值此建党百年之际,开设“中国共产党百年长江情”这一专栏,也是社科人的初心与使命。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践行社科人的初心和使命,倡导发起“中国共产党百年长江情”专栏,以“聚焦百年、立足长江、彰显情怀”为主题,聚焦万里长江百年变迁,立足长江革命史、建设史、发展史,系统总结长江流域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彰显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仰、深厚的家国情怀、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使命。该栏目于2021年4月8日在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正式推出。截至5月15日,专栏已刊发省社科院等单位专家优秀图文、视频作品50余篇,通过中央、省市各级主流媒体及学习强国平台共发布稿件1000余篇(次),全网阅读量、搜索量3000万+,#中国共产党百年长江情#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700万+,互动近300次。其中,《始终保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渡江精神》《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誓言》被中央网信办全网推送,全网转发推荐400+篇(次),全网阅读量、搜索量700万+。社科人,是党的历史的学习者、研究者,更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阐释者、传播者。通过“中国共产党百年长江情”专栏,搭建特色鲜明的党史学习教育开放、互动、交流平台,为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新、走心贡献社科力量,庆祝建党100周年。启航扬云帆
忆浩荡长江英雄情怀一百年前,面对深重的民族灾难和激烈的社会矛盾,为改变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着艰辛的探索和顽强的抗争。热血理想
铸就崭新中国长江燃烧着永不熄灭的理想信念之火。信念坚定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正是有千百万真正的共产党人品味到信仰之甘、真理之甜,才会为追寻真理、践行信仰,吃百般苦、受千般困、担万般难,才能够面对枪林弹雨,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在长江的激越江流中,涌动过党领导的二七京汉铁路大罢工者的鲜血,涌动过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及革命群众大肆屠杀的鲜血。革命理想之花的盛开,从来就离不开鲜血与汗水的浇灌。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视死如归,到“什么是红军”永不褪色传单的流播;从周逸群、贺龙领导的鄂西革命武装在千里洪湖与国民党反动势力的不屈斗争,到“铜锣一响四十八万”黄安人民血与火的淬炼;从千里挺进大别山,到百万雄师过大江……万里长江两岸涌现了无数大义凛然、高风亮节的共产党人,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甘洒热血,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祖国和人民表现出了最深沉的博大之爱。气势磅礴汇聚复兴伟力长江汇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人民如澎湃的江流,是推动中华民族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不竭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井冈山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开始,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革命的星火在长江沿岸燎原开始,其后,无论是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还是领导人民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斗争,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在历史大决战关键时刻,我们党千里跃进大别山,组织实施了著名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百万雄师过大江能够气吞万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任何时候,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才能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薪火永传挺立中华脊梁长江谱写了中华民族挺起精神脊梁的史诗。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横贯中华大地的长江,以无数烈士的鲜血和生命荡涤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污浊。沿江两岸所诞生的红船精神、红岩精神、“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渡江精神、伟大抗洪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它们一脉相承,永远跃动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永远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需要我们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梅珍生)引航踏江河砺大江宏图奋斗情怀滚滚长江哺育着沿岸亿万儿女,新中国成立以来,满怀豪情的长江儿女同其他中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除水患,兴水利,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在布满荆棘的长江治理道路上创造出一个个辉煌,书写出“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时代答卷。除水患铸就长江安澜为政之要,其枢在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长江治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治水兴水成就:荆江分洪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自主修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是新中国在长江流域兴建的第一座高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新中国在长江干流建成的第一个大型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更是有史以来人类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人工跨流域调水工程。70多年来长江流域建成的各类水利工程数量,远超之前两千多年的总和,实现了彪炳史册的辉煌跨越,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安全保障。兴水利激发澎湃动能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经过新中国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正在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长江流域已建灌区15.6万处,有效灌溉面积2.49亿亩,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水电是全球公认并为各国所大力发展使用的清洁能源,我国科学有序开发大型水电、严格控制中小水电,长江已建及在建的大型水电站18座,总装机容量9205万千瓦。三峡电站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度,惠及半个中国,累计发电量超过1.35万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3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69亿吨。针对南方水多、北方水少,1952年毛泽东提出了“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50年的反复论证,12年的卓绝建设,6年的科学调度,长江已累计向北方调水超过400亿立方米,滋养着沿线40多个城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3亿。立潮头谱写治理新篇浩荡长江,横亘湖北1061公里。长江之歌时时刻刻在这片土地激荡,推动荆楚大地从一穷二白、温饱不足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从“十年九不收”的“水袋子”“穷窝子”到粮食年产量稳定在500亿斤以上,从“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到“让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从“武字头”国企挺起工业脊梁到全力构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从汉正街“天下第一街”到“中国光谷”、世界“设计之都”……厚重的奋斗足迹印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恢宏历史。“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长江锻造了湖北“勇向潮头立、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特质。湖北须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守正创新,统筹安全与发展,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不断创新推进江河湖库系统治理,让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继续谱写长江治理与保护的辉煌篇章。(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研究员路洪卫)远航济沧海抒江山如画家国情怀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牵挂的一条大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先后在重庆、武汉、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推动”到“深入推动”再到“全面推动”,领导沿江11省市共谋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的发展之道,共奏“千帆竞秀,百舸争流”的新时代之歌,共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壮丽篇章。众志成城护清水共绘青山绿水新画卷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长江,对长江的兴衰发展萦绕于心、谋划于胸。从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指明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沿江11省市纷纷“铁腕出击”:从“猛药去疴、刮骨疗毒”扎实推进水污染治理到“固本培元、营血卫气”倾力推进水生态修复;从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到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坐拥最长长江干线的湖北省,坚决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扎实推进“双十工程”,壮士断腕破解“化工围江”难题。在长江大保护战略指导下,长江流域优良断面比例从2016年的82.3%提高到2020年的96%以上,2020年首次实现消除劣Ⅴ类水体,两岸绿色生态走廊逐步形成,“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的壮美画卷再现。齐心聚力谋合作
共绘协调发展新画卷长江经济带既是一个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涉及山、水、林、田、湖、草和江、河、湖、库等多个生态要素。同时又是一个巨大的经济社会系统,涵盖生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经济带不是一个个独立单元,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当前,“促进区域协调”共识在长江两岸传递,“统筹区域发展”行动在上中下游逐步展开:从基础设施联通到产业发展联动,从科技创新一体到区域市场融合,从生态治理齐抓共管到绿色发展同向发力,沿江省市以“一盘棋”思维和“一体化”举措,积极推进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发展。内畅外联赋新能
共绘开放创新新画卷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强调,“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综合运输大通道加速形成,长江干支线高等级航道里程达上万公里,三大航运中心扬帆起航,沿江高铁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多式联运体系不断完善,一批批枢纽机场项目加快实施,长江黄金水道正在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动脉。上海张江、武汉东湖、苏南、长株潭、成都、合芜蚌、重庆、宁波、温州、鄱阳湖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加快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高水平对外开放契合了长江沿线人民开放合作的美好愿景,开启了长江沿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通道,拓宽了长江沿线省市的“朋友圈”,架起了中国支援全球抗疫的桥梁纽带。新时代奔腾不息的长江正意气风发、扬帆踏浪,宣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和“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治国理政方略,宣示了新时代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创新无止境的信心和决心,宣示了开放的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心使命与历史担当。(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静)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