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色经典的现代表达

2022年01月10日 10阅读 来源:湖北日报

“熟悉又陌生,新鲜又感动”是观众们对舞剧《洪湖水浪打浪》的一个评价。“熟悉”在于“洪湖赤卫队”这一红色经典对于中国人,尤其是湖北人,早已是深入骨髓的集体印记了。“陌生”在于这一题材演出过歌剧、电影、戏曲,几十年来这是第一次以舞剧的形式亮相,并且在表现手法上别出心裁,反响不俗,实现了年轻的创作者们“不脱离也不局限于经典”的追求。

舞剧《洪湖水浪打浪》由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中国电信武汉艺术团联合推出,是向党的生日献上的一份新礼。该剧整体舞台呈现气势恢宏,凝练流畅,美轮美奂。一般来说,舞剧“长于抒情,拙于叙事”,主创在歌剧原作基础上优化精练,主要人物设为韩英和张副官,着重讲述了“彭府取枪”与“营救韩英”几个主要事件,运用双重视角等影视化的叙事手法拓宽了用舞蹈表现人物外部活动和心理活动的空间,补充了原作人物语言之外的情感表达。从舞剧场面编排上,可以看出主创在探索一种现代人的美学表达和艺术呈现样式,希望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剧场体验,让革命信念、面对困难坚持奋斗的精神世代传承下去。

其中一些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幕中,在带有锣鼓点的音乐节奏下,赤卫队员们半夜在彭府“借”枪,他们机警、默契地配合,飞檐走壁、腾挪闪转。这里的群舞场面很巧妙地融合了戏曲武戏的特点,翻跳跌扑的动作轻盈敏捷。在夜色中韩英撞到一个醉酒的家丁,两人摸黑打斗的场面颇有京剧《三岔口》的趣味。

在赤卫队取到了枪支回到湖区基地休息、庆祝时,安排了一大段“鱼舞”。赤卫队员们捉鱼共舞的场面,生动、壮观地反映了洪湖的富饶美好,表现了鱼和水、人和湖相融相生的依存关系。舞蹈中化用了茅古斯等原始舞蹈中与自然沟通的肢体动作,十分震撼、抖擞,在精神内涵上依然是对歌剧经典唱段“洪湖水

浪打浪”的继承。

如果说赤卫队员的表演风格是清正、激越,那么反派彭家家丁的风格则是透着邪魅。彭霸天意欲围剿赤卫队,一排身披黑纱的家丁一个个打开白色灯笼,展开凛冽肃杀又诡异的“灯笼舞”。黑色形象配白色灯笼有一种符号化感觉,他们既是实体的敌人,也是风雨如磐的革命年代,顽固的黑恶势力的象征。家丁舞群和这一段舞让场上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营造了一种恐怖的情境,使观众对斗争形势的艰难复杂有了更充分的联想认知。

全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扮演韩英和张副官的两位主要演员李祎然、潘永超,他们本身就是当前新生代舞者中的优秀代表,在全国热播的舞蹈类综艺节目中收获了大量关注。在舞蹈艺术的肢体表现力上,不论是从旋转量、爆发力、稳定性等各个技术角度,两位舞者扎实的功底都达到了收放自如的高级水平。比如剧中李祎然的右腿轻轻一抬,脚板朝天,与身体垂直一线纹丝不动。潘永超一跃腾空,凭着身子连转几圈,令人眼花缭乱,堪称叫绝。他们承担了全剧中绝大部分推进剧情、坦露心迹的关键任务。

在表现“独白”的独舞中,他们各自都有精彩绝伦的发挥。对舞剧版韩英来说,如何塑造与众不同的形象又不失其品质,是一个难题,女主演一直在探寻更抒情化的处理方式。以韩英准备挺身而出就义的一场独舞为例,这是一大段回忆,原作中没有的,演员在现实与想象间穿梭,与造型化的赤卫队员交流,并且把这种复杂的外部形势和内心情绪精准传达给观众,其中使用了大幅度的翻转、踢腿,但更多是用情感带出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体态,去表现韩英对家乡、对同志的深情厚爱。“张副官”作为一个在敌我两方周旋、两方都不知其身份的地下工作者,表演难度极大。这种双面人格的设定非比一般的舞剧作品,剧中他要时刻面对不同场景切换表演风格、节奏,拿捏其身处环境中的身份,动作不能过激,同时还要保证表演的真实有效性。在他得知了彭霸天要围剿赤卫队的紧急情况后,一段反映其内心极度焦灼的独舞十分惊艳,节奏舒缓但又充满了张力!

在表现“对白”的双人舞中,男女主演更是做到了珠联璧合。双人舞作为舞剧结构的语汇要素,较之独舞而言有着更为重要的地位。在全剧最后的高潮阶段,张副官决定舍身营救韩英,随着布景墙的移动,他发现了正赴刑场的韩英,于是推开刽子手、拉着韩英冲出重围。这时他的身份彻底揭开,韩英终于明白与赤卫队里应外合的同志就是眼前这个装扮成敌人的人,同时随着身份暴露,他们也面临着生离死别。张副官掏出一本书,正是韩英视为珍宝却以为被敌人毁掉了的《共产党宣言》,随后张副官牺牲。这一段双人舞令人心碎。舞剧中的双人舞大多是表现爱情,但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在漫长的斗争中默默支持、早就化为一体的革命情谊。因此这段舞蹈摆脱了常规双人舞的程式套路,两位演员在动作、意念、气息、身心上的配合完美地诠释了“崇高”,在感动中凸显了悲壮。更难能可贵的是,男女主演始终保持着对人物塑造的一份敬畏,将自己化在每一个需要的情境中,干净、动人。

我们说红色经典的现代表达,“现代”并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种文化上、审美上的现代观念。“洪湖精神”历久弥新,如何用我们现代的方式去传达这种富有永恒价值的思想财富,是当代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命题。舞剧《洪湖水浪打浪》形式上突破了传统,内涵上与经典一脉相承,依然守护着“洪湖精神”的崇高,且用更为别致的笔触、浓重的笔墨刻画了这份崇高之下的深层情感。这种新时代勇于开拓创新的作品,也暗合了“洪湖精神”的真谛。

张儒芝李姝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