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荆州区:千年古城焕新颜

2022年01月11日 10阅读 来源:湖北日报

荆州市荆州区,千年古城所在地。这里是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文化中心、全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来临之际,回望古城发展,可谓改天换地,旧貌焕新颜。

城里,旧城改造升级持续发力。市政设施不断完善,旧小区加装新电梯,居民出行更省心;城市交通加快组网,复兴大道连接西东,日常通勤更快捷;园林绿化再添生机,湿地公园环抱古城,休闲健身更便利。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加速推进。“四好”公路接干道,旅游通道联美景,通村通组无阻隔;清障除杂治违拆废,房前屋后种花植绿,庭院整洁透清新;“厕所革命”持续见效,河湖库渠清淤疏浚,村庄优美泛生机。

城乡统筹一体化,把农村打造成城市的“后花园”,把有资源的农村建设成乡村旅游景点,既改造环境,又发展产业,一举两得,强村富民。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荆州区经济建设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精细化程度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这一切,都源于党的坚强领导,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红色阵地”提档升级,让人心聚起来

古城内,每月的15

日,西城街道郢都路社区老党员陈传斌都会早早来到社区,参加主题党日活动。走进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鲜红背景下“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映入眼帘。

“以前社区破破烂烂,现在真不一样了,宽敞又明亮,每次在这里看到党旗党徽,看到无数革命先辈的光辉历程,看到当代模范党员的先进事迹,内心都会受到一次洗礼!”陈传斌说。

这一切,得益于荆州区推进的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程。郢都路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了党员政治生活馆、志愿者服务成果展示厅、社区大舞台等,大力宣传党员典型,突显红色基调,兼具服务功能,着力打造“红色郢都、幸福生活”社区品牌,受到一致称赞。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后,面向辖区各单位、组织、群体全面开放党建阵地、文体场所、服务设施,提供精准化、亲情化、多元化服务。社区群众张明说:“以前来社区办事都挤,更别说搞活动了,现在社区活动形式丰富又接地气,感觉比以前幸福多了!”

古城外的乡村,荆州区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按照“五个中心”——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党务中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心、引领乡风文明的文化中心、凝心聚气的信息中心、便民利民的服务中心的目标来建设“红色阵地”。

位于古城西北方位的马山镇双垱村,坚持发挥“红色阵地”作用,积极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心,抓住乡村经济发展主线,通过发展“红色产业”,激活“红色细胞”,把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党员群众创业致富和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优势。在党组织引领下,该村先后成立4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两大市场主体,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特色瓜果、优质水稻、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成功打造出“双垱”品牌。

位于古城西南方位的弥市镇双马村,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成便民利民服务中心,设服务大厅、老年儿童之家、党员活动室、阳光调解室,以满足党员教育、活动和便民利民服务需要。在老年儿童之家活动室内,一群小朋友正在老年志愿者指导下写写画画。一位孩子家长说:“我的小孩放学后可以在这里读书、唱歌、绘画,周末还会有志愿者过来组织活动,既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综合素质,又为我们上班族解决了大难题。”

近年来,荆州区先后投入各类奖补资金近

8000万元,持续推进“红色阵地”建设,新建或改扩建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100多个。根据各村民风民俗、历史文化以及村情民意,培育了马山镇枣林村马山民歌展示馆、八岭山镇铜岭村铜铃岗蔬菜主题公园等16个彰显特色、群众认可、影响长远的“红色阵地”示范点,推动67个非示范点“红色阵地”全面达标,“红色会堂”庄重感、仪式感日益浓厚,基层党组织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日益增强。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荆州区还计划依托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采取“N+X”模式,建设一批主题鲜明的党员政治生活馆,持续强化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政治功能。

党建引领乡村旅游,让百姓富起来

位于古城正北方位的川店镇紫荆村,道路整洁平坦,处处绿荫掩映,如织游客拍照游览,采摘瓜果品尝美食。近两年来,紫荆村乡村旅游越来越火爆。

自2015年起,紫荆村瞄准乡村旅游,“两委”班子带头“创业绩”,在村党委引领下,党员干部带头,村民积极参与,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集思广益,共同为创业发展出谋划策。

在川店镇党委的指导下,紫荆村党委制定经济发展整体规划,由村集体领办紫荆花开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紫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积极引进市场经营主体,做“土地增效文章”,流转土地2400余亩,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2个,投资过千万项目3个,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如今,进村路口竖了仿古牌楼,沿道路两侧种满了樱花、红叶石楠,建成了“十里樱花长廊”,将村里的恒诺采摘园、荣记观光园、紫荆农庄、正本现代农业等农旅景点串珠成线,让紫荆村变成了一年四季有花果、有看点、有活动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紫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后,将全村资产资源量化为1.338亿元股本,按照27302股派发到全村959名经济组织成员手中,村民“转身”变股民。2020年,该村旅游产业实现收入800万元,同比增长20%;合作社为股民发放流转金约12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70万元。

“我们都是村里的当家人!”脱贫户郭昌玉拿着合作社的分红,笑得合不拢嘴。通过这种新的内生型经济模式,村集体占有股份增加了收入,村民既有土地流转租金、分红,还可以在家门口的基地打工挣钱,实现多方共赢。

近两年,荆州区乡村旅游逐渐成为热点,美丽乡村遍地开花,菩提泉景区宛如“世外桃源”,金家窑·驿站成为隐于深山的休闲式园林,玫瑰园的花、粉黛园的草成为网红打卡的代表。

荆州区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便利的区位优势,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旅游业逐步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

位于古城西北方位的八岭山镇铜岭村,一度是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2018年村“两委”换届,荆州区大胆启用一批80后、90后年轻村支书,90

后的马聂被推荐担任铜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经过多地考察学习后,马聂与村“两委”成员商议,决定探索“农旅融合”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带领全村一起发展乡村旅游。

在村支部带领下,铜岭村建成集住宿、餐饮、自主采摘、研学教育、农趣体验、户外拓展为一体的铜铃岗蔬菜主题公园。2020年,全村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实现年收入650万元,合作社拿出80万元为股民分红,并计划今年分红180万元。

近年来,荆州区坚持“党建+农旅”,由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将传统村落与文旅产业有机融合,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梦想照进现实,一幅党建强、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农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一居一品”推动基层治理,让社区活起来

5月16日,在东城街道荆东社区,“雷锋互助社”志愿服务小队正在挨家挨户帮助中天花园小区的老人打扫卫生。“我们每周都会有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帮到身边的人,很开心。”志愿服务小队队员张明说。

自2002年开始,荆东社区党员居民创造性地在社区党组织中广泛开展以党员为主、群众参与的“雷锋互助社”志愿服务活动,并打造了雷锋长廊、雷锋广场、雷锋小舞台、雷锋先锋岗等活动阵地,引导社区党员、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发扬新时期雷锋精神,逐渐形成了“雷锋互助社”这一全国闻名的特色党建品牌。近20年间,“雷锋互助社”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共4000余次,帮助800多户家庭解决问题7000多个,荆东社区先后被授予全国“和谐社区示范社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荣誉称号。

在西城街道通会桥社区,每天都可看到一支巡逻队走街串巷,开展志愿巡逻。“我们现在每天看到巡逻队就会感觉特别踏实,平时生活中有什么问题、邻里间有啥纠纷也都第一时间寻求他们的帮助。”社区居民王大妈说,社区居民把巡逻队称之为“惠安车厢”。

“惠安车厢”有2支巡逻队,分别由30多名大妈和40多名下沉社区的在职民警、辅警组成,设置了“矛盾纠纷调解岗”“安全生产监督岗”“民情民意收集岗”“舆论监督岗”,守护一方安宁。“惠安车厢”“行驶”3年来,居民之间小矛盾小纠纷下降

88%,社区治安案件下降

93%,居民生活更加安心。

通会桥社区打造了由“惠宣、惠康、惠洁、惠安、惠悦、惠爱”六节服务“车厢”组成的“通惠直通车”,用六节“车厢”贴心服务探索出一条让居民生活得“安心、开心、放心、舒心、安心、暖心”的基层治理之路。

比如,“惠爱车厢”成立“丝丝情”义剪队,常年为40多名高龄老人义务入户理发、拉家常;组建“爱心手工编织队”,编织手工包、围巾、帽子等手工作品,进行爱心义卖筹集资金,为十几名居民送关爱。

“惠爱车厢”更是整合资源吸引众多爱心企业、爱心商铺、爱心人士。古城阳光酒店有限公司每月一次的“爱心餐”让“空巢”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汉口银行资助孤儿一直到上大学;小小早餐店的免费早餐为环卫工人“扫去”一身疲惫;“爱心驿站”为户外工作人员,冬日提供免费茶水,夏日提供避暑场所。

近年来,荆州区坚持因地制宜,围绕共建、共享、共乐目标,聚焦基层治理,融合古城历史,打造“雷锋互助社”“通惠直通车”等29个城市社区“一居一品”党建特色品牌,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亲情化、多元化的服务。

西城街道三义街社区以下沉党员带动社区居民主动融入小区服务管理,创新“六邻”服务工作法在全省推广;东城街道荆东路四号院落探索出“自治管理委员会+功能型党支部+党员核心住户”的“三无”小区自治经验,将院落居民自治组织覆盖到辖区其他“三无小区”;郢城镇凤鸣社区以“红色物业”为突破口,持续完善推广凤鸣社区物业服务三方协商工作法,让社区服务更精准;城南高新园新民社区全力创建“微服+”特色服务型社区,以丁丁“微服+”工作室建设为载体,不断探索“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四支队伍共同参与的社区管理新模式。这些社区党建品牌,逐渐成为创新社会治理、夯实基层基础的重要阵地和载体。

策划:中共荆州市荆州区委组织部

文图:邹学虎 汪源 张细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