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杨雪
通讯员 叶松 王政 杨陈伟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的成色。9月17日至18日,长阳召开全县特色精品产业发展推进会,组团到该县贺家坪镇、火烧坪乡“取经”,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强队伍
茶垄漫山绕,茶香沁心脾,位于贺家坪镇贺家坪村的老雾冲茶园被誉为“宜昌最美茶园”。
而过去,这里曾是一条穷山沟,矛盾纠纷不断。如何改变穷貌?村党支部书记张旭东牵头成立了长阳贺家坪荣叶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抱团发展茶产业。2016年,该村又抢抓实施土地整治项目的契机,谋划建设老雾冲茶叶公园。
“茶园涉及占地,村民既不乐意也不看好,认为是异想天开。”张旭东说,为让项目落地,他带着大伙出门参观“换脑筋”,60多户挨家做工作,终于让项目落地开花。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贺家坪村以“党建+”为思路,坚持党建带群建,发挥村群团组织、自治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为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同时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实施“三个培养”,推行“四议两公开”,深化“一亮三创”先锋工程,大力推行党员“主事”,让鲜艳的党旗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主战场。
“去年8月开业至今,营业额约35万元,毛利润15万元。”走进“山水瑶”民宿,29岁的民宿主人王雷介绍道。大学毕业后,贺家坪村党支部多次上门做工作,希望他回乡创业。当时正值老雾冲茶叶公园项目在建,路变宽了,河变清了。看到无限的发展前景,2017年,他从江汉油田辞职,返乡当上了村主任助理,带头改良自家茶园并注册商标,目前茶厂和茶园年收入可达18万元。
如今的老雾冲,茶园曲径通幽,樱花大道绵延。特色民宿与美丽茶园相映成趣,239户574人依靠茶产业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今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30万元以上。
生态宜居打基础
初秋的雨后,海拔1800米的“云中凉都”火烧坪乡低温已不足10℃,傍晚夕阳再度“露面”,迎风摇曳的花海、独具风情的民宿、种类繁多的果园……在晚霞的映照下,美得令人惊艳。
火烧坪是荆楚闻名的“高山蔬菜第一乡”,蔬菜年产量达25万吨,但同时也伴随着“烦心事”:萝卜、白菜、包儿菜“老三样”长期连作等导致土壤“生病”,还有尾菜处理的难题。
如今,走进大清江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尾菜处理加工车间内,发酵中的尾菜被薄膜覆盖,再往里走,车间里经过粉碎压榨处理的尾菜堆成小山。“尾菜就这样循环利用成了生物有机肥。”公司项目负责人王宏波边走边介绍,高山蔬菜尾菜资源化利用项目,通过微生物技术,日处理尾菜550吨,年生产有机肥2万吨,彻底根治了尾菜问题。
同时,该乡积极引导农民自觉进行土地休耕轮作、退耕还草,调整“老三样”为精细蔬菜,转型发展中药材、畜牧业、花卉等产业。在黍子岭村阿莲种植专业合作社车间外,女工们背着背篓在田里忙着采摘黄蜀葵。去年,黍子岭村主动引进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黄蜀葵种植项目。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本村及周边66户种植黄蜀葵。目前,火烧坪乡已发展黄蜀葵500多亩,产值达200多万元,预计明年种植规模将达到1500亩。
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如今的火烧坪户户是景观、处处是生态,农户改民房为民宿、改农田为农庄,精品民宿达到15家。
乡风文明优环境
“让党员干部生活在群众中,让群众生活在集体中,让基层阵地筑牢在百姓心中”,走进火烧坪乡青树包村大旋窝片区“群众之家”,雪白外墙上方的一行大字格外显眼,门前的文化广场宽阔整洁。
火烧坪乡山大人稀,村组合并后村域面积大,无论是管理、服务还是集中活动,都很难“家家到、户户落”,“群众之家”因群众期盼而生,政府筹资建设,村党支部主导活动,群众发挥主体作用。
从宣讲政策、健康体检、技术培训,到群众议事、文化活动、家风传承、矛盾调解……“群众之家”的功能不断延伸,搭起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平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党风政风是发展环境,民风更是带不走的发展环境。通过大力开展孝道文化、优良家风、淳朴民风建设,以小家促大家,以家风带民风,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孝善之乡”,当地矛盾纠纷少了,项目落地更快了。
走进“云海花都”高山花卉基地,高山杜鹃、绣球等各色花卉竞相绽放。这也是火烧坪乡招商引进钟祥市农青园艺公司在黍子岭村投资建设的绿色产业项目。
“在省内适合发展高山花卉的还有很多地方,但最终选择火烧坪,除这里温度湿度适宜,更重要的是因为这里是孝善之乡,民风淳朴,我们放心。”公司负责人李志慧说,按照规划,今年一期建成10亩花卉展示厅,改造避暑康养房间12间。明年二期建设100亩花卉生产试验房、500亩阳光大棚、500亩地栽花卉。2025年启动三期,建设100亩阳光大棚、1万亩花卉基地,实现产值3.5亿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