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黍子岭村农民身份多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通讯员 王政 杨陈伟

萝卜、白菜、包儿菜传统“老三样”,行情不稳、收入不高;村内基础设施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5年前的长阳火烧坪乡黍子岭村,虽背靠“高山蔬菜之乡”这棵大树,但仍是全县3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

精准扶贫以来,黍子岭村以发展产业为主抓手,将贫困村打造成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8500元增长到2019年的12148元。

精品菜园焕发新生机

“多亏跟着合作社种精品蔬菜,不仅收入稳定,效益还翻番!”说起家里菜园子的变化,黍子岭村三组的田开芳感慨万千。

5年前,田开芳患上强制性脊柱炎,民间又称“玻璃人”,因为无法干体力活,家庭重担全落在丈夫葛家胜身上。“老葛一个人要种5亩包儿菜,一年忙到头,挣的几千块钱全填进了我医药费里。”

2017年,黍子岭村引进大清江经济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在村内建成200亩避雨延秋精品蔬菜大棚。说一千道一万,不如龙头来示范。种肥补助、技术指导、保价收购,让菜农们吃上了定心丸。“只要管理到位,一亩西红柿最多可以收入1万多块!”听着介绍,田开芳动了心。

但是丈夫葛家胜有着自己的担忧,“因为田开芳的病,亲戚朋友早就被借了个遍,哪来的启动资金?搭大棚要请人工,又没种过精品蔬菜,光靠我一个人怕是搞不拢。”

就在一筹莫展之时,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帮助他们在信用社贷款4.5万元,大清江公司帮助搭建起2亩蔬菜大棚,签订收购合同并提供技术指导、保价收购。2018年,光大棚里的西红柿就卖了2万多元。去年,尝到甜头的葛家胜又搭起3亩大棚。

如今,黍子岭村新发展精品蔬菜3000多亩。据了解,今年精品蔬菜平均收购价格1元左右,辣椒等收购价格甚至超过2元,亩均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户均收入超过10万元的农户比比皆是。

高山花海带来新气象

“要说在这百里高荒种鲜花,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企业刚落户的时候,我们心里也直打鼓。”在云海花都项目基地,黍子岭村党支部书记汪方军介绍道。

早在4年前,钟祥市农青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就相中火烧坪高山夏季凉爽的气候,多次来黍子岭村考察。农青园艺在湖北省钟祥市有数千亩基地,每逢炎炎夏日,花卉不仅生长速度变慢,棚内空调降温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今年4月,投资500万元、占地10亩的花卉展厅落户黍子岭村,鸟巢蕨、高山杜鹃、绣球等十多个品种的15万株花卉争奇斗艳,不仅扮靓了乡村,也充实了村民的“钱袋子”,首先尝到甜头的是附近的贫困户。今年50岁的田继娇,谈到今年的变化,十分高兴:“往年都是出门打零工,现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不仅如此,村集体收入也有了新突破。汪方军介绍,引进花卉基地项目后,通过项目入股分红和土地租金,今年可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明年,农青园艺公司将在村里发展高山杜鹃等地栽花卉500亩以上,年产花卉达到1000万盆。

云中药谷走出新天地

11月21日,阿莲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厂房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忙着切割新鲜收购的大黄。不远处,魔芋、当归、独活等中药材堆成小山。

田文美是合作社的负责人,过去曾在火烧坪、资丘一带收购药材。“高山气候非常适宜药材生长,火烧坪乡打造‘云中药谷’,刚好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田文美说,2017年他牵头成立合作社,带领村民转型发展中药材产业。

去年,黍子岭村成功对接苏中药业集团,成为公司黄蜀葵订单种植基地。阿莲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收购、加工成半成品销售给企业。合作社带动本村及周边农户66户种植黄蜀葵,30个贫困户在合作社就业务工。目前,已发展黄蜀葵500多亩,产值200多万元。

黍子岭村5组贫困户曾令云不光自己种了3亩黄蜀葵,还在合作社里打工。“一天能挣120块钱,一年光工资就能落个3万多元。”谈到今年的收入,曾令云很是自豪。

从“菜农”到“花农”“药农”“果农”……黍子岭村村民的身份越来越多,产业转型路越走越宽。“脱贫只是第一步,未来我们将推动农、牧、药、花、果多产业融合发展,依托气候优势向旅游业转型,发展民宿、田园综合体、研学基地等,建设高山避暑康养名村。”黍子岭村党支部书记汪方军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