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光盘行动”看似小事,却承载着中华民族尊重劳动、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如何让孩子做到珍惜粮食不剩饭?为此,记者走访了几位家长、专家和学生。
学生心声
多点陪伴
享受快乐就餐时光
“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我们一家四口一起吃饭,即使有时只有简单的几个小菜。”近日,记者在市二十五中的康嘉怡同学家采访时,她聊起家里的“一日三餐”,十分开心。
在她们家客厅的一面墙壁上,挂着“家规家训十条”实木框装饰图,内容包括独立、诚实、节俭……“这是爸爸专门为我们定做的,每一条我都背得滚瓜烂熟。”康嘉怡说,父母这样做,是想提醒自己。
每条家规的后面都有详细备注,“节俭”后标注的是:不要浪费任何粮食。康嘉怡说,从小父母就从方方面面教导她树立“勤俭是美德,浪费很可耻”的观念,现在弟弟也上幼儿园了,她会在日常生活中给弟弟树立榜样。
暑假期间,康嘉怡和父母每天都会给弟弟讲故事读绘本,《盘中餐》《怕浪费婆婆》也是弟弟康宇辰的最爱。
康嘉怡的父亲康刚说,两个孩子从学会自己吃饭起,剩饭、洒饭的情况也有发生。夫妻俩为此苦恼过,在孩子剩饭时就当作什么事没发生,先把剩饭收起来。下一顿再将剩饭拿出来,借此教育孩子,剩饭是一种非常浪费的行为。
后来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他们制定了一些自家的小规矩:定时定量,少买零食,父母以身作则减少外出就餐,多陪伴孩子,营造安静温馨的就餐氛围,一家人一起享受快乐的就餐时光。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蔡昶
营养专家
规律进食
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
学生时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获得营养均衡的食物,为体格和智力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宜昌市二医院营养科主任屈家满建议,要注重从食物多样、荤素搭配等方面着手,保持孩子营养健康。家长、学校要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避免孩子暴饮暴食的同时,也要做到不挑食不剩饭。
屈家满说,少年儿童每天所需的食物,要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类豆类及其制品,食物品种尽量达到每天12种以上,每周25种以上。
“最好是顿顿有蔬菜、天天吃水果,每天喝牛奶达到300克以上。”屈家满说,食物搭配中要常吃豆制品,适量吃鱼、禽、蛋和瘦肉,适量吃坚果,少盐少油。
为满足身高迅速增长的需要,屈家满建议学生在多吃含钙丰富的奶制品和豆制品的同时,多吃含维生素D丰富的海产品和蛋黄等。
针对挑食偏食的学生,屈家满建议家长和孩子可以听听相关营养知识讲座等,并让孩子走进厨房参与食物采购、制作,一日三餐有规律进食,养成细嚼慢咽饮食习惯。
对于特别挑食的孩子,屈家满建议家长可以变换烹饪方式,对学生食物营养搭配特别困惑的家长可以参照《学生餐营养指南》,也可到医院相关科室咨询营养专家。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蔡昶
心理专家
家长以身作则
正面引导
“作息进食不规律、喜欢吃零食、挑食等都可能影响孩子进食,进而经常剩饭,造成浪费。”宜昌市心理卫生协会秘书长刘陈告诉记者,要想避免剩饭,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十分重要。
他介绍,孩子喜欢剩饭也与厌食、爱美等心理息息相关。尤其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过分关注外形的爱美心理会导致他们有意识减少摄食量,造成浪费。
怎么改变孩子剩饭的不良习惯呢?“要形成固定的三餐时间,同时控制孩子的零食量。”刘陈建议,家长要注意言行一致,每次吃饭先做到自己不剩饭,再辅以经常性节约教育,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光盘”榜样。
“也可以利用正性强化的方法,比如言语表扬、礼物奖励等方式,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刘陈表示,对于年纪稍大一点的孩子,可尝试采用事先约定制,让孩子饭前自己决定吃多少,如果不能吃完,给予适当惩罚。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付江山
家长观点
礼物奖励
吃多少盛多少
“孩子以前没有光盘过,遇到喜欢的菜,还能把饭勉强吃完,如果不合胃口,扒几口就放碗了。”市民赵倩告诉记者,因为剩饭的问题,儿子也没少被教训,但就是改不了。
硬的不行,就只能智取了。因为儿子才读三年级,赵倩想到了礼物激励的方式。“一天不剩饭,额外奖励一次动画片时间,一周不剩饭奖励一个小玩具。”赵倩说,经过几个月的坚持,儿子现在基本能做到盛多少吃多少。
市民王怀勇说,儿子在饭桌上的一些不良习惯令他头疼不已。“不仅挑食、吃得慢,而且经常添盛一大碗,又吃不完。”王怀勇表示,儿子正读高中,到了叛逆期,父子俩经常为吃饭闹矛盾。
怎么办?王怀勇和妻子在家里推行起“点餐制”和“少量多盛”。每天的菜品都征求孩子意见,有喜欢的菜当然可以多吃点,同时以身作则,每次盛饭都少量,吃不饱再添。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付江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