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然
通讯员 李一多 伍美菱
12月22日上午,江城冬日和煦,省奥体中心操场,百余名少年在教官的带领下,列队、敬礼,学习国旗礼仪。这些孩子小的七八岁,大的十一二岁,每天上午,他们在奥体中心里的光谷第十七小学奥体分校集中学习,下午分散至各自运动项目中心训练。课程精心订制,训练学习两不误,孩子们学习起来劲头十足。奥体分校的体教融合已名声在外。12月14日,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王立伟赴我省奥体中心调研时表示,体教融合已成必然,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合作日渐密切,共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并发现、培养、储备人才,光谷第十七小学奥体分校就是很好的范例。资源互惠体教共建共享今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出台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鼓励体校与中小学校加强合作,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更好教育资源,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不断提高其文化教育水平。在推动体教融合方面,省体育局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局共建小学,是一次“抢跑”的尝试。去年9月2日,光谷第十七小学奥体分校正式挂牌,学校规模不大,现有6个班级,从二年级到六年级,常年在读学生150人至180人。专为奥体少儿体校、奥体片区各运动项目中心和省体职院小学阶段的运动员提供教学服务。体教资源互惠是本次共建合作一大亮点。奥体分校文化教学按照公办小学要求,全部纳入教育部门管理,统一派驻老师、统一注册学籍、统一教学管理,开设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制、音乐、美术、心理健康、班队会和阅读等课程,全面培养小运动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省奥体中心每年为东湖高新区相关学校免费提供春、秋季学生运动会场地,为东湖高新区中小学免费提供体育教师培训1-2次,根据需求选派专业教练员免费提供体育特长训练指导,免费指导并协助东湖高新区教育系统开展各类体育竞赛活动。“体教资源的无缝对接,实现了双方共赢,达到办学目的。”省奥体中心负责人说。如今,体教融合正在进一步深化,省奥体中心组织开展读书分享、绘画、音乐、舞蹈以及主题团日等活动,运动队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比涨分更快的是学习兴趣由于运动队人才选拔的特殊性,学生流动性比一般学校更大。光谷第十七小学奥体分校的成立,让奥体片区的小运动员们告别“上学难”。殷晨曦今年10岁,是一名体操运动员,四年级的她已经转过三次学校。这样的经历对小运动员们来说是“常态”,五年级的乒乓小将白筱菡、六年级的网球运动员吕亦涵都曾多次转学。过去,他们要早起乘车到奥体附近的各个小学上课,中午再乘车回来训练,疲于奔波,学习时间难以保障,不仅文化课跟不上,也难以融入学校集体。“成绩总是摆尾,没信心,也没兴趣。”有的小运动员上课就打瞌睡,疲态甚至延续到训练中。奥体分校成立后,小运动员们有了自己的学校,上学不用来回跑,课程也经过精心设计。办学一年,小运动员的语文、数学、英语期末成绩比入学时平均高出近5分,三、四年级语文和三年级数学的期末成绩达到或超过东湖高新区平均水平,六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毕业成绩比入校时分别高出15分、18分和18分。比分数增长更显著的,是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不少小运动员下午训练结束后,还会带着作业本跑到学校找老师答疑。“这些体育苗子脑瓜子聪明,只要有良好的氛围和科学的方法,他们不仅能学好文化知识,也会学得越来越有味。”奥体分校校长张兴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