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龚雪
【人物简介】
陈波,全国知名油画家,1973年出生于云南,199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现任湖北省美术院油画创作室主任,曾多次举办个展和参加全国重要展览。
陈波,是我省油画家“70后”中坚力量。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他在武昌的工作室,与他谈画论艺。
陈波的艺术之路,有着清晰的“学院派”轨迹:15岁时,只身离家求学于云南省艺术学院附中,高中便开始接受素描、水粉、油画等专业训练;大学,考入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技艺进一步精进,各种思想兼容并蓄。陈波回忆,大学第一次见专业老师,老师推荐一本书,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后来又看了大量的哲学、文学书籍,也在那里接触到塞尚、毕加索、列宾、苏里科夫、大卫·霍克尼,从古希腊、古罗马,到德国表现主义、法国浪漫主义、新浪潮电影等等,各种中西文化,在他的脑海里杂糅、碰撞,对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出生于云南,求学于北京,大学毕业后,陈波来到武汉工作,曾在江汉大学艺术学院任教20年。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名家作品·陈波》画册中,收录了他2001年至2007年的优秀代表作品。此时的他,正是艺术创作的青春期,显露出学院派的正统,和青年艺术家的新锐、先锋。他用油画艺术,关照中国传统文化和日常生活,创作了一批“知青”、样板戏和武汉市民生活题材作品。《合影》《一抹红》《青年拖拉机手》《勘测地球》《到北大荒去》《纯真年代》等,多以人物组像出现,画面充满激情、活力,艺术才情喷薄而出,跃然纸上。他早期作品构图安静,更喜欢用稀薄的颜料来使画面看起精致。
2008年是陈波创作的转折期,他开始选用大笔刷沾满颜料,在大尺寸画面上挥洒,明亮的人物形象凸显在浓郁的背景中,亮色在硬朗的框架中跳跃。此时,他画里的笔触不再平静,厚重的颜料和浓郁的色彩,取代了稀薄平滑的质感,激情挥洒代替了精雕细琢,画面富有动感。2007年“功夫”个展,是他前期作品的小结,也是不断探索艺术语言的成果汇报。创作之初,陈波就表现出较好的专业功底和艺术才情,作品得到圈内认可,并受到艺术市场青睐。
陈波曾集中创作了一批民国题材作品,时代风云、将领、书生、戏剧人物等皆入画。他的画作开始出现混搭的趣味,《书生》《镜花缘》《齐白石与梦露》《梨园世家》等作品,将一些看似不相关的场景、人物、动物、雕像,通过想像、艺术创造组合在一起,表达画家对这一段历史的回望、思考。陈波说,“那段时间,我努力拼搏想要获取的可能是一种‘交响乐’的状态
”。“交响乐,既浑厚又细腻,它的音域很宽,各种声部都有。这是我的理想,希望喜欢大刀阔斧或细腻风格的人,都能在我的画里找到满足。”
2018年7月,陈波调入湖北省美术院,成为一名职业画家,并任油画创作室主任。在他的工作室里,摆放着同时创作的六七幅画作。“人到中年,家庭、孩子、工作,让时间变得更加碎片化。”陈波说,靠感性能够走到的顶点,我已经到达了。下一步,就是要靠理性把自己管理好,能够在这边跟孩子说完话、陪他玩一玩,立马掉过头来,就能进入创作。“上一秒生活,下一秒入戏,随时在不同状态里切换,才是老戏骨。”
在学院派体系下,陈波一直追寻着自我成长。形式、内容、笔墨三个要素影响着他的判断。陈波说,觉得自己徘徊了10年,其中也产生过一些好的作品,但是没有那种跨越式的进展。“我飞高一点低一点,而一直就在左冲右突,想尝试这样的题材、那样的题材,这样的方法、那样的方法,画快一点、慢一点,或者克服性格上的缺点。”“最近几个月,突然有了顿悟,在提升自己眼界、品位、格调等等这一切的同时,还要将艺术激情养得更加的燃烧,这才是你最有价值的地方。”他认为,如果大家公认你艺术境界颇高,艺术火苗还能越燃越旺的话,你当然就会最有希望成为大家。
陈波最新画作又有新的面貌,《甜蜜生活》《盛世舞台》《风华正茂》等作品,色彩明亮、画面温情,更加关注笔触。陈波说,绚烂之后归于平静,青春、爱情、孩童等纯粹的主题,更能冲击视觉,直达内心。北宋苏轼曾说:“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或许正能代表陈波此时的创作面貌。
2020-04-18
00:00:00:0——油画家陈波的艺术探索2653710http://epaper.hubeidaily.net/pc/content/202004/18/content_26537.htmlcontent_26537.html15绚烂之后归于平静/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