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秀水添绿生活美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金贵满

通讯员 杨进喜 顾锦孜

冬日的夕阳下,枝江城区滨江公园犹如彩缎镶嵌在长江岸线上,市民或绿道骑行,或凭栏远眺,尽享悠闲时光。

近年来,枝江市在城市建设中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治水秀水,植绿添绿,精雕细琢,让老百姓充分享受更多生态福利和城市发展成果。

最美滨江生态廊道:看得见江亲近了水

园内上百种植物组合式种植,分布在宽阔的大草坪、亲水平台、羽毛球场、篮球场、排球场、茶室、咖啡厅……滨江公园10公里最美滨江生态廊道是枝江市委、市政府在坚决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中,为市民打造的集生态、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城市客厅”。目前,全长2.2公里的滨江公园城西段已建成,生态廊道改变了枝江城区“看得见江,亲近不了水”的局面,市民一年四季都可亲水健身休闲。

近年来,该市以长江为“轴”,分期分批实施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该项目东起金山大道,西至董市狮子路,总投资5.4亿元,深入推进沿江片区拆、搬、关、改,腾退岸线,实施长江岸坡复绿5.6万平方米。

据枝江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栋洲介绍,滨江公园已建成绿地约16.9公顷(公园路—东干渠),先后建成江汉广场、望江楼、防洪纪念亭、关庙山景墙等,并设置有小型娱乐设施,栽植乔灌木3.5万余株。同时,公园内建设3条主干道,为市民休闲和运动提供场所。市民可以在公园漫步赏滨江美景,也可以在绿道骑行享运动之乐。

杨家垱湖:20多年的“龙须沟”变生态公园

水清岸绿,栈道蜿蜒。杨家垱湖,这个20多年未曾治理的“龙须沟”,变成了市民纷纷打卡的生态公园。

治污先治水,枝江在城市建设中挥铁腕施“猛药”,不断改善城区水生态环境。

五柳湖、杨家垱湖是2个城中湖,一度成为纳污堆杂的“黑水湖”,市民反响强烈。该市住建部门制定“一湖一策”治理措施,持续加大五柳湖、杨家垱湖水环境治理力度,并对湖泊进行生态修复,聘请武汉大学于丹教授团队为湖泊治理把脉问诊,通过种植水草改善水质,两大湖泊水质均达到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目前,五柳湖已完成了公园改造、南闸段闸道施工及2km引水管铺设,实现引江入湖。杨家垱湖完成了民主大道(友谊大道至东湖大道段)约1400米的雨污分流改造,以及七星大道至杨家垱段340米排水箱涵施工。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曾经是广大市民多年的期盼。在枝江城区,已建成全省县级城市中一流的体育场馆,杨家垱、白鸭寺、丹阳、四季港等一大批生态公园建成投用,大公园加上小游园、“微景观”,多形态组成了城市“绿肺”和市民游园。在城北,全长3.31公里宽7米的金湖湿地公园环湖绿道,既改善了交通设施、保护了周边生态环境,又成为市民旅游观光廊道和“最美风情赛段”。

“生态环境好,人文环境好,公共服务好,也是枝江吸引我们投资的重要因素。”宜昌海诗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吕邦柱在一次企业家座谈时说,他在枝江生活了3年多,时时都能体验到城市的生态宜居,处处都能感到幸福生活的“甜味儿”。

记者手记

为市民创造更多绿色生态福利

枝江依水而立,因水而兴。经过久久为功的生态治理修复,终于摆脱了城区“看得见江,亲近不了水”的尴尬。

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不断拓展,如何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群众的幸福指数,建设宜居宜业宜商宜旅的新型城市,是新时代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的必答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产品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是目前最短缺、最急需、最需要大力发展的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已成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我们应当向建设景区一样,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公共生态产品,让优质生态产品更广泛、更公平地惠及市民。在城市建设中,要持续巩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及时呼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推动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落到实处。围绕为市民创造更多绿色生态福利目标,用绣花功夫推动城市建设与管理精细化,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统筹规划、建管并重、严格保护,做到绿化与美化相协调,城市面貌、生态、景观与文化相统一,高质量高标准推进生态治理修复工程。

只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建设经营城市,擦亮生态底色,“刷新”城市颜值,必将换来市民幸福指数的“走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