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六届十三次全体会议指出:“要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继续在绿色发展和区域发展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继续在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继续在推动城乡治理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2020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来袭,宜昌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发扬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精神,沉着冷静应对,科学防范部署,时刻冲锋在前,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宜昌园林人的一份力量。同时,统筹各项重点工作,加快复工复产,全力推进长江岸线整治修复、山体生态修复、花园城市建设、重点绿地管护等工作,奋力为宜昌城市绿化美化提交了一份园林人应有的答卷。
■疫情防控、复工复产:
肩扛责任迎大考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在疫情防控中,中心的干部职工积极响应上级号召,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疫情发生后,市林业和园林系统通知组建青年突击队支援高新区疫情防控,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羡军第一个报名,中心二级单位的“一把手”们也都纷纷带头深入抗疫一线。接到返城下沉社区抗疫的通知后,中心在宜昌城区的职工第一时间下沉报到,被隔离在外地的同志们也想方设法回宜投身“战疫”。中心科技科科长王晓红大年初七与丈夫一道从青海自驾回宜,第二天便投入到紧张的社区防疫和服务工作中,40多天里家中无大人照料两个小孩,10岁的哥哥便担负起了照料3岁妹妹的任务;大年初六,在当阳娘家过年的90后姑娘代倩颖,刚拿驾证不久却毅然驾驶父亲的手动挡汽车开了近4个小时赶回宜昌城区,下沉社区;军转党员干部李政义从初七开始,坚守工作岗位一天未休,在完成单位安排的工作的同时,主动请缨为市中心医院江南分院的医护人员和患者运送爱心人士捐赠的面包等救急物资,还坚持为20多户宅家居民购买运送蔬菜等生活物资。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防控中,中心展现出了领导带头、党员先上、员工踊跃参与的良好集体形象。
疫情发生后,中心迅速组织协调城区38个公园广场采取封闭措施,其中36个公园全封闭,2个公园半封闭。中心组织130余人对353公顷公园绿地累计消毒234次,充分利用公园广场宣传栏、LED屏、广播等渠道宣传防疫知识和闭园告示,张贴约500张温馨提示和《告全体游客的一封公开信》。组织系统47名干部,到封园工作较困难的滨江公园劝导游客离园1630人次。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形势持续向好,中心在持续做好常态化防控的同时,稳步有序复工复产。结合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开展“大扫除、大清理、大清园”行动和“找问题、促提升”活动,累计整改突出问题55个。督导各公园落实卫生保洁和消杀工作制度,严格执行扫码、测温、入园日报工作,建立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长效机制。全力以赴把因疫情耽误的时间赶回来,把因疫情耽误的项目进度补起来。上半年,推进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项目7个,新开工面积约12.2万平方米,完成建设投资约2775万元。其中长江岸线整治修复项目(柏临河入江口至猇亭古战场)第二标段已完成80%建设任务,第三标段已完成90%的建设任务;联棚河河道整治及滨河景观项目已完成90%的建设任务,5月开放了五龙河桥至江城互通段,计划在2020年年底全面建成开放;滨江公园(白沙路至柏临河入江口段)项目已完成90%的建设任务;磨基山中部广场游客中心及配套设施项目,磨基山公园登山步道、驿站、市政污水接驳及配套设施工程正在快速推进;卷桥河湿地公园(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的建设要求稳步推进。
中心领导带队深入本地园林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及受疫情影响情况,密切关注本地园林企业复工复产动向,做到主动对接、积极沟通、提前介入、出谋划策。针对花卉苗木销售渠道不足、技术人才紧缺等困难,及时为企业送政策、送技术、出主意。同时,进一步优化园林绿化类事项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全心全意当好“服务员”,尽心尽力解决企业“烦心事”,积极主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长江生态保护项目建设:
岸线整修护长江
“路漫漫其修远兮”,长江大保护任重道远。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大长江生态保护项目建设力度,为宜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长江岸线整治修复项目加快实施。该项目起于柏临河入江口,止于猇亭古战场,沿线全长约8公里,占地面积162公顷,分为七个标段建设,是今年我市第一批复工项目。复工复产严格执行疫情期间项目复工管理制度,主动延长每日工时,克服困难追赶工期。5月12日,全省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现场推进会在二标段项目现场召开,中心圆满完成会场建设任务。
■山体生态修复:
扎实推进见成效
我市自2017年起,启动城区保留山体生态修复工作,确保山体地灾得到有效治理、山体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山体景观特色得到显著提升,建设“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美丽生态宜昌,筑牢长江生态绿色屏障。截至目前,已完成工程修复项目41个,覆绿山体210万平方米;落实“山长制”覆绿管护,发动56家“山长”单位植树7.6万株,植绿造林111万平方米;推进市政道路边坡修复122处43.7万平方米;落实重点绿地管护,设立永久性保护山体绿线界碑330块。累计保护和修复城区保留山体1093万平方米。
今年,中心持续推进山体修复工程项目建设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的“山长制”覆绿工作,上半年共发动34家“山长”单位开展覆绿栽植和巡查管护活动,累计栽植苗木4.1万株。完成松林山、三峡高速宜昌新收费站山体覆绿,覆绿面积达8万平方米。城区大部分山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今年4月,《经济日报》以《植树绿化保护三峡生态》为题,高度肯定了我市推行“山长制”的做法。
统筹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坚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切实做到“禁挖山、慎填湖、不砍树”,保护宜昌“一面云山一面城,无限风光满夷陵”的独特自然风貌。夷桥路示范工程充分保留原有自然特征,注重道路工程的拓展与沿线山体保护结合,综合实施市政道路建设、两侧山体修复,打造了入城景观大道和滨水景观示范带,全面提升重点绿地美誉度;卷桥河湿地公园(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的建设要求,实施“退田还湿”,突出生态保护和修复,现已启动建设。
纪念林赋新山体绿化内涵。2020年3月,我市与福建援宜医疗队在城区磨基山公园共同植下纪念两地同舟共济、共同抗疫的“闽宜友谊林”。倡导广大市民爱绿护绿,参与到“助力长江大保护,我为宜昌种棵树”义务植树活动中来,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呵护母亲河,使山体绿化和植树造林被赋予深刻涵义。
据了解,我市山体生态修复工作启动以来,东山村运河边山体、唐家湾山体、半岛森林公园、引凤山、松林山、四方山(夷桥路)、陈家堰湾山体、共升村铁路桥群山体等城区一批山体得到修复和绿化,进一步夯实城市绿色基底,提升园林景观品质。
■花园城市建设:
扮靓家园惠市民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实现“绿覆盖、花盛开、零伤害”是我市2018-2020年推进花园城市建设工作建设目标,今年是“出成效”年。
加快推进项目落地。上半年,中心启动新花园城市建设项目20个,进一步丰富城市景观植物品种与色彩层次,用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惠民产品。目前,大连路、城东大道、点军大道、夜明珠高架桥、磨基山中部广场花卉应用、三峡高速伍家岗收费站迁建区林相改造、东站广场改造等7个项目已完工,其他13个项目正加紧建设。
新管绿地迅速落实。4月底,中心协调各区开展“高改快”路段沿线绿化带专项整治,完成20公里中分绿化带修剪及两侧边沟清理、植物补植等全部工作;主动对接完成峡州大道、西陵二路、花溪路、江城大道、点军大道和“高改快”三峡快速路等6条快速路的移交,并迅速启动景观改造提升工作,道路“颜值”显著提升,进出宜昌城区的重要通道面貌焕然一新。
公园“花式”提档升级。城市公园纷纷增花添彩,滨江公园补植虞美人,运河公园港窑路段增加绣球花,柏临河公园盛开鲁冰花,运河公园打造二月兰花海景观……“五一”节庆期间组织各区、各公园管理单位运用60万盆鲜花在进出城通道、公园绿地及主次干道打造花境景观,营造节庆氛围,让市民、游客、返乡游子感受宜昌“疫后”的生机与热情。
开展绿地“五装”行动。为进一步提升公园服务质量,中心通过大树周围装座椅、石质座凳装木板、公园适地装球场、场地周边装衣挂、公共厕所装绿植,推进基础设施人性化改造,进一步增强了市民游客游园体验感。
主题活动相继启动。启动宜昌市第二届“最美阳台”评选活动;展开宜昌市第35届菊花展筹备工作;开展“园林讲堂”“园林科普惠万家”活动,为市民和园艺爱好者搭建交流平台,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向市民免费送花苗400余株。这些主题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提升了广大市民的爱绿护绿意识,也带动了市民参与花园城市建设的热情。
随着我市花园城市建设成果不断显现,城市景观形象也再次“刷新”,还“秀”出不少“网红打卡地”,如夷陵区平云二路“网红天桥”、城东公园月季花走廊、磨基山公园东部山谷浪漫樱花、夷陵区中华鲟园月季花墙、高速交通节点趣味花境、夷桥路柳叶马鞭草花海……绚丽多姿的鲜花映照着市民幸福的笑脸,也装点了宜昌这座山水之城的秀丽与浪漫。
中心主任李羡军表示,中心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继续保持大战状态、大考作风,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锁定“绿覆盖、花盛开、零伤害”目标,党建引领、项目推动,实施增园添绿、鲜花添彩、裸土还绿、立体绿化四大行动,大力推动花园城市向公园城市升级,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全力以赴推进我市园林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魏以清
通讯员 陈蕾
本版照片由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护中心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