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张远刚 吴延陵 周寒飞 徐子凡
通讯员 熊焱
壮美长江,诗画三峡。
12月10日至11日,第十一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在重庆万州区举行。
连日来,主办方通过10项主要活动及区县相关配套活动,向世界进一步展示长江三峡的独特魅力,持续唱响三峡旅游品牌,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场论坛
为打好“三峡牌”建言献策
“天然画廊”“人间仙境”,被打上这样烙印的长江三峡是我国最早向世界推荐的黄金旅游线路之一。近年来,“三峡”被重庆、宜昌等三峡沿线城市明确为重点培育的国际化特色区域旅游目的地。
如何打好“三峡牌”,推动长江三峡旅游发展?在12月10日举行的2020长江三峡旅游发展论坛暨企业家座谈会上,来自全国文化旅游界的4名专家教授围绕“游轮经济、高铁旅游、康养度假、三峡民宿”4个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让游轮成为三峡游最靓名片。”这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叶欣梁演讲的主题。他认为,长江三峡是世界上唯一可乘船游览的内河大峡谷,长江内河游轮是交旅融合、文旅融合发展的样板,是展示中国旅游的金名片。沿线城市要推动长江三峡游轮大型化、精品化、多元化发展,
培育“游轮+酒店”、“游轮+陆地”等多样化产品,加强游轮新文化的传播,推动三峡游轮发展“港城联动”,打造长江内河游轮旅游目的地。
复旦大学旅游系副主任孙云龙的分享围绕“打造峡江民宿经济”展开。他分析了我国民宿业发展历程以及目前国内常见的几种民宿发展模式。如何探索民宿发展“三峡模式”,打造“三峡宿集”?他说,民宿发展“三峡模式”,
要重视顶层设计,多规合一;探索文化主题、库区特色;整合闲置资源、合作共赢;创新管理体制、部门协同;鼓励多方参与、广纳人才;营造社区生态、主客共享。要转变方式,探索从小众品牌与明星效应,生活方式与审美品味等方面着手,打造出高品质的三峡宿集。
当三峡遇上高铁,会发生怎样的精彩故事?驴妈妈集团助理总裁、奇创旅游规划设计咨询机构总经理刑小丽说,坐着高铁游三峡,让高铁助力三峡旅游复兴。她从“IP引领重塑三峡新品牌”“立体空间重构三峡新风景”“多元化产品重塑三峡新风情”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她认为,三峡需要更鲜明的区域品牌辨识度,需要构建更多的立体空间+多元文化空间,也需要多元化产品去重塑三峡新品质旅游,开创三峡国际黄金旅游目的地全新风情。
中国亚洲休闲产业促进会首席专家朱至珍发表了《度假区引领三峡旅游向纵深发展》的主题演讲。他分析了我国度假区助推旅游阶段发展的情况,并从顶层设计、核心构建、精准发力、文旅融合、业态创新五个方面给出了三峡度假区发展的建议。他说,推动三峡度假区发展,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蓝图和路径,整合资源特色和产业集群;要围绕旅游度假的高端需求,注重业态的丰富程度和产品的多元化,有效利用闲置资源,推动旅游景区转型和主题小镇提档升级;要坚持文旅融合,在开发建设中把握好乡村性和国际化,注重传统文化的时尚表达,将故事情节、生活气息融入三峡旅游产品开发。
一台晚会
千架无人机点亮长江之滨
这是一个激情的夜晚,世界河流的涛声在长江三峡回荡。
这是一个难忘的夜晚,世界江河的文明在人们心中流淌。
12月10日晚,作为第十一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的重头活动,2020世界大河歌会在万州区江南新区三峡文化园举办。中外艺术家们的精彩演出,让嘉宾和市民们享受到一场讴歌大河文明的视听盛宴。
2020世界大河歌会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以“河流”所延伸出来的“自由、和平、拼搏、不畏险阻、乘风破浪”等精神串联。在现场,记者看到,歌会搭建了开放型舞台,依托山水湖城、夜景游轮和华光璀璨的LED开闭合主屏、双侧屏舞美造型,构成平湖流金溢彩、长江奔流不息、山水交融和谐的诗画梦幻意境。
就在观众们聚精会神欣赏歌会第三乐章时,突然舞台悄然切换。陡然间,演出的大型舞台背景变作万州夜色实景——浩瀚平湖,流光潋滟,衬映满城灯火。只见上千架无人机,如颗颗五彩炫美的星星,徐徐升空,升到一定高度后,这些“小星星”自行空中编队,先后组成多种美丽的图形和鼓舞人心的标语,全场顿时为之欢腾!
万州夜空,惊艳世界!
一场签约总金额达216.8亿元
第十一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11日在重庆万州举行招商合作项目签约,总金额216.8亿元的20个项目签约落户三峡库区,进一步助推三峡旅游发展,提升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国际化水平,扩大长江三峡旅游品牌影响。
签约项目包括非遗文旅小镇、主题酒店、乡村旅游示范项目、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等,包括重庆忠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与中房交建(重庆)有限公司签订投资60亿元的蓝城忠州印象文教生态示范小镇项目,重庆巫山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与成都兴城人居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投资40亿元的175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重庆万州区人民政府与重庆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投资10亿元的三峡旅游精品项目等。
签约仪式上,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签署了《2020-2021年度渝鄂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备忘录》(下称《备忘录》)。双方将协同推进长江三峡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协同推进旅游交通互联互通;协同推进旅游精品提升打造;协同推进全域旅游创新融合;协同推进宣传营销共推共享;协同推进旅游线路联动互动;协同推动旅游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协同推进旅游企业合作共赢;协同推进旅游秩序联动共治;协同争取国家重点支持。
《备忘录》提出,到2021年,长江三峡区域旅游景区和度假区体量进一步壮大、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产品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旅游经济持续攀升。通过全域旅游融合,旅游产业链进一步延展、价值链进一步提升、新业态全面涌现;宣传营销实现市场互动、游客共享;市场主体实现良性竞争、协调联动;跨区域旅游线路产品进一步丰富;长江三峡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019年,鄂渝两省市长江三峡区域接待游客30184.4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10.65亿元。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党委书记、主任刘旗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此次签约必将为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这块金字招牌注入新动能,凝聚各方力量,汇集各方智慧,促进长江三峡旅游全领域、全要素、全时空发展,让世界人民共享三峡旅游发展成果。
区域联动、产业纵深化发展正让“三峡”这一千年美景展现出新的魅力,焕发出新的风采。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春烺说,三峡游呼唤“抱团上路”,下一步,宜昌将和重庆方面多探讨、多合作,共同把三峡独有的国家地理品牌做得更好,擦得更亮。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据悉,此次旅游节还推出了“畅游三峡”平湖欢快之旅、品诗寻景之旅、库心盆景之旅、田园民宿之旅、生态康养之旅、扬帆起航之旅6条重点主题线路,让游客从江上、山中、田园、峡谷中尽享三峡风光,实现畅游三峡同时品味诗与远方的完美融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