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杨婧
见习记者 马雨涵
绿水环抱着青山,40幢木屋、船屋通过水上廊道连接,山地间杨梅、蓝莓、黄桃、蟠桃、葡萄挂上枝头,引人垂涎欲滴……6月16日,记者走进位于当阳市庙前镇的关雎河畔景区,一个山水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展现在眼前。
“景区拥有3000亩水体、2000亩果园花卉。我们一期投资近2亿元,花4年时间,依山就势完成了一期核心旅游区的建设。”湖北超圣投资集团董事朱莉说,除了就地取材修路建房,集团还通过“人放天养”,增加滤食性鱼类比例,再配合人工打捞、自然循环等,逐步恢复了杨树河水库的生态平衡。目前,水库水质已经从劣Ⅴ类稳定提升至Ⅱ类。
发挥资源优势,景区还打造有花海景观,种植了樱花、海棠、银杏、紫薇等20余种观赏植物;开辟了生态种植园,以不施化肥、不用农药的方式种植有机水果;举办了冬季捕鱼节、水果采摘节等品牌活动,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下”“带得走”。
“文化植入是今年的重中之重。”朱莉告诉记者,二期旅游拓展区规划已经出炉,眼下,集团正从丰富景区诗经文化内核入手,启动了关雎园、蒹葭园、采葛园等八大主题园区的建设,全方位展现风、雅、颂的不同韵味。
如,在关雎园,采用3D仿真技术,全景还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优美意境;在蒹葭园,补种大片芦苇,结合声、光、电技术,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情愫娓娓道来……
除了做“古”文章,二期工程中,景区还将利用“新”科技手段,打造智慧园区。建设游客中心,对散客、会员等进行分流,提高入园效率;布局消费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喜好,定制个性化服务;完善安保系统,对景区进行“零死角”监管,营造安全舒心的旅游环境。
“我们现在做的所有工作,都在为发展康养旅游做准备,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滨水诗意旅游目的地。”据介绍,景区还有5000亩森林,经华中农业大学植物学专家考证,里面至少蕴藏了300种植物,中医药资源丰富。加上现有的温泉、生态、人文等资源,可以满足游客“沐浴自然、滋润身心”的旅游体验新需求。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中国梦的蓝图里,融历史人文、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生态农业、健康养生于一体,凭借出色的旅游体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当阳关雎河畔景区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短评
以诗意浸润景区
让文化沐浴田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这些经典名句如果被还原成一个个真实的场景,将是何等的惬意与美丽,又是多么令人神驰与向往!
当阳的关雎河畔景区正是基于对诗经文化的挖掘与提炼,通过对现实场景的再现和勾勒,未来将打造出一个诗意盎然、浪漫雅致、风情曼妙的田园美景。一期项目完成,雏形已现。水上木屋默然矗立,房间垂钓趣味无穷,碧波水草婀娜多姿,河中泛舟悠然自得……信步岸上,
曲径通幽处频现瓜果满枝头,男女老幼尽情享受采摘乐趣,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把快乐甜蜜拥抱……
当山水文化、三国文化、名人文化、巴楚文化充溢宜昌各类景区时,关雎河畔以其独到的创新思维另辟蹊径,在田园风光中搭建诗经文化的阶梯,在自然小景里寻觅经典文化的灵魂,在现实生活中追踪古典文化的身影。身处关雎河畔,或赏景,或游玩,或抒情,或言志,领略的是风光,熏染的是文化,收获的是闲情。借助一种情怀,营造一方盛景,挖掘一种文化,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统一,表面做的是景区是旅游,实际彰显的是文化是底蕴。用文化来勾兑旅游,以旅游去承载文化,这种文旅融合的“秘制配方”,必将在旅游的土壤上结出绚丽的文化之花。
用诗意浸润着景区,让文化沐浴着田园。此情此景,关雎河畔的那位“佳人”,正等待着你的寻觅。
(市发改委 羿文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