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湖北日报

陈传席

我们都知道,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然而提到艺术,我们却往往不够自信。尤其进入到现代,我们总是在学西方,学西方的那些艺术大师。其实中国艺术,尤其是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对西方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

很多年前,我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大学访问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过这个问题。我认为西方一部分有重要影响的画家,之所以在创作中能取得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中国书画的深刻影响。传统西方油画以面表现物象,而中国绘画以线表现物象。近现代西方画家的作品凡有新意者,大多改面为线而从事创作,这均是学习中国书画带来的益处。

我用近现代西方几个重要画家来说明这一点。首先来看毕加索。毕加索早期的绘画以写实为主,但是后来,绘画风格由具象转为抽象,实现了从画“形”到画“意”的转变,这和中国画长期以来所倡导的价值追求相吻合。毕加索本人也承认其受到过中国画的影响。他曾临摹过中国画5大册共200多幅。尽管他并不能画出纯正的中国画,但是已经领略了中国画的线条之美,画作由原来的面造型转为线条造型,且笔法也是写意的。用线条作为绘画的语言,这也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风格绘画的显著标志。从毕加索的名作《亚维农少女》《格尔尼卡》等不难看出,他热衷用线条作画。

毕加索晚年尤其倾慕中国书画,他说过:“我最不懂的,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跑到巴黎学艺术。”“中国画真神奇。连中国的字,都是艺术。”“如果在中国,我不当画家,我一定当书法家。”毕加索可能不懂汉字,但天才人物的感觉是非常敏锐的。毕加索还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的艺术;其次是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源自你们中国。”可见他对中国艺术的理解之深,推崇之至。

梵·高也是欧洲最重要、最有特色的画家之一。梵·高早年学的也是欧洲传统油画。他的画卖不出去,可能是由于他的画既不美又无特色。如果美而艳俗,可以投合一般市民的口味;如果有特色,则会被收藏家看中。这两点,早年的梵·高都没有。

但是在1885年,梵·高买到了一些日本“浮世绘”版画,便一下子迷上了这种画。众所周知,日本浮世绘曾经风靡世界,但它是学习中国画的一种画风,这种画法来自中国最发达的盛唐文化以及明代的陈洪绶。陈洪绶的画当时受到日本上层社会的追捧和喜爱,争相模仿。日本人也承认浮世绘的这一来源。梵·高接触了这种画法后画风大变,从此以线造型,很快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明确地表示:“我的整个创作均以日本绘画为基础。”“你会察觉到,我是从日本的样式谈色彩的简化……”可见,没有浮世绘就没有梵·高,而没有中国画就没有浮世绘,因此梵·高的艺术成就来源便不言而喻了。

马蒂斯早期绘画同样是欧洲传统式,以面造型,或学点彩派,如1896年画的《女服务生》《工作室》,1899年的《生病的女人》,1904年的《静物》以及1905年的《撑伞的女人》等,基本上没有个人特色。从1905年开始,马蒂斯抛弃了点彩派画法,开始学习浮世绘,改用线条造型,并且色彩上也采用了浮世绘的平涂手法,例如他的名作《舞蹈》《音乐》《雕塑和瓶中常春藤》等。学习东方艺术后他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野兽派”风格,他自己也反复强调:“我的灵感常来自东方艺术。”晚年的马蒂斯还学习中国剪纸,并以此启发自己在艺术上创新。

莫奈的创作也走了相似的发展道路。1871年,莫奈31岁,他到荷兰旅游并发现了日本浮世绘,买下数幅,从此对东方艺术产生兴趣,开始研究。他画了《穿和服的女人》,还画了18幅“日本桥”系列风景,显示他对日本艺术的强烈兴趣。在巴黎的莫奈花园即莫奈故居中,除了他自己的画之外,客厅中、卧室内、卫生间内,挂的全是日本浮世绘。人们还在他的藏画中发现了两幅中国画,他自己不知是中国画,只知道是东方画。莫奈画《睡莲》,用线勾出形状,用油画颜料着色,他画的芍药、睡莲、水草、垂柳,以及很多色彩笔触,用的画法其实是中国画的大写意法,大异于传统欧洲油画。而且《睡莲》是长卷式,打破了欧洲传统的定点透视法,也是对中国画长卷的效仿。

而塞尚之所以被奉为“现代艺术之父”,与他的画风受到中国写意画的影响分不开。他吸收了中国写意画的画法,用笔用色抒情、放纵、随意而潇洒,更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意趣。他的画解放了欧洲画家谨慎小心的精神状态,从塞尚开始,西方画家从师法自然,真实地表现、描画自然,转向以师心、表现自我为主。

这些历史事实证明了中国艺术对西方现代艺术风格流派的形成发挥着多么巨大的作用。这些画家之所以后来声名远扬,无一不是因为从中国艺术中汲取了营养。就画面而言,共同特征是用线造型、色彩平涂,对物像真实的描绘退居其次,更注重画家个人情绪的表达,写意风格尤为明显。

中国画是“写”出来的,以线条为主,用毛笔,像写字一样一笔一笔写出来,十分随意,最忌刻画。西方传统油画以面为主,是“画”出来的,用笔十分谨慎,不能随意,完成一幅画常常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中国画家“写画”以抒发个人感情、表现个人主观情绪为主。形象只是表达个人情绪、表现笔墨情趣的载体。西方传统绘画,则是以表现客观对象的真实为主,主观的情绪微乎其微。西方绘画从塞尚开始,已逐渐解放笔触,有一点点随意,有一点点“写”的意思。到了梵·高,他后来成名的画,全是“写”出来的。梵·高开西方“写画”之风,是受中国画影响。马蒂斯、莫奈、毕加索也是如此。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发展繁荣的基础,而我们当代中国人应该珍视和弘扬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任何国家的艺术若要在世界上出人头地,就必须在牢固地守住自己的传统的基础上,再强烈地吸收别国的有益成分。如果丢掉自己的传统,一味地模仿别人,数典忘祖,那永远不会有太大的成就。但学习并不意味着同化,东西方绘画也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双方在交通不便的时期各自独立发展,后来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发展出更多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作者为著名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本文为作者12月26日在汉讲座记录,讲座由卓尔书店与民建湖北省委文化委员会联合举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