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收官之际,湖北交通捷报频传:继县县通高速公路后,148公里的武汉市四环线高速公路通车准备就绪;在长江上建成沌口、青山等9座世界级大桥;数量居全国第一的5个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效益显现;公路畅通、路域整洁、驿站便民、产业兴旺的美丽公路经济带,成为荆楚大地的一道靓丽风景;农村公路基本实现“组组通”、路路安、条条畅、处处美;长江汉江非法码头整治和船舶污染防治成效突出,“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岸线成为市民打卡地;“日本—武汉—欧洲”集装箱水铁联运正式开通……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主要负责人说:“过去的5年,湖北交通把执政为民、交通为民作为服务宗旨和工作出发点,内抓管理优作风、外抓服务优环境、主抓投资硬支撑、狠抓短板强弱项、精抓要事保质效、细抓大事出亮点,交通几大重要指标实现新增长势头,位列全国第一方阵,便民惠民举措推陈出新,全省综合交通运输机制体制正在形成,全面释放了交通发展红利。”
“六大跨越”提升综合实力
俯瞰荆楚大地,一条条高速公路连接四方、一座座桥梁隧道穿山越水、一架架客货飞机迎来送往、一列列高铁班列疾驰神州,“铁水公空管邮”齐头并进,加快发展,加速衔接融合,综合运输体系日渐成型,这背后是湖北交通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新跨越。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由“十二五”的4279亿元增长到5259亿元、同比增长22.9%,争取到部省项目建养补助资金980亿元、同比增长24%。
里程指标实现新跨越。湖北省综合交通里程达到31.7万公里,其中公路总里程、农村公路总里程、等级航道总里程(内河)分别达到29.6万公里、26.1万公里、6166公里,三大指标均进入全国前三。
服务民生水平实现新跨越。2016年以来,高速公路收费站ETC覆盖率由过去95%上升至100%,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地级以上城市覆盖率由40%上升至100%,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由68%上升至100%。
发展环境实现新跨越。湖北实施“春风行动”,引进社会资金1000亿元以上参与湖北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破解交通运输建设项目投融资瓶颈;实施“亮剑行动”,开展全省交通运输质量安全服务专项整治,4批次5家企业被列入交通建设市场“黑名单”,10家企业因违规被罚3100万元,交通建设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营商环境的16条意见。
事业单位改革实现新跨越。2019年,省交通运输厅属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获得中央批复,2020年平稳完成6个高速公路收费养护人员划转移交。
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实现新跨越。省政府相继成立了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工作领导小组和全省综合交通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领导小组、专委会办公室设在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六个一”(安全督察、统计、宣传、职工文体活动、人才培训、精神文明)活动推进了整体融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打开新局面。
交通“六大跨越”,成绩来之不易。全省交通运输系统以强烈的紧迫感,上紧发条,埋头苦干,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状态,狠抓项目、责任、进度的落实,遇到问题马上解决,一步步跟进,一项项落实。
“六大攻坚”增进民生福祉
“十三五”以来,湖北交通打赢“六大攻坚战”,啃下一个个硬骨头,增进民生福祉,让群众享受均等交通发展“红利”,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赢交通扶贫攻坚战。湖北省建成建(始)恩(施)、宣(恩)鹤(峰)等高速公路,保(康)神(农架)高速公路基本建成,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具备条件的乡镇全部通二级公路,农村公路进一步向20户以上自然村延伸,实现“组组通”硬化路;“路路安”安全生命防护“455”工程建设全面完成目标,处置安全隐患路段里程9.664万公里,路网安全通畅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打赢运输结构调整攻坚战。经过不懈努力,目前湖北铁路、水路、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中的比重依次是3.71%、26.63%、69.65%,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1.49%、上升9.05%、下降10.35%,交通运输结构持续优化。
打赢“长江大保护”攻坚战。湖北全面推进长江非法码头集中整治,长江干线共取缔各类码头1211个,清退港口吞吐能力1.56亿吨,腾退岸线长度150公里,码头岸滩岸线生态复绿面积超过856万平方米;强力推进汉江、清江非法码头整治工作,共取缔各类码头(砂场、砂站)599个;全面开展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宜昌水上化学品洗舱站建设进展走在全国前列,船舶防污染“一预案一规划二制度”对外发布,全省3796艘100总吨及以上船舶生活污水收集或处理装置已全部完成改造。
打赢公路水路三年攻坚战。湖北省3年建成高速公路1000公里、一级公路1700公里、二级公路330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3.8万公里,提档升级4.6万公里,建成公路安防工程9.2万公里,创建8个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6个省级示范县、100个示范乡镇,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2090公里,港口年通过能力突破4亿吨,公路水路三年攻坚战成效显著。
打赢“撤站”攻坚战。2019年,湖北省仅用200天就出色完成高速公路26个省界收费站“撤站”各项任务,被交通运输部誉为“攻坚跨越”的典范,高速公路通行效率进一步提升,出行更加安全、方便、快捷。
打赢疫情防控交通保障攻坚战。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尤其是在武汉封城的76天里,省交通运输厅突出“专项运输保通、应急物资保畅、运输服务保优、复工复产保效”,全力确保了应急物资和应急人员的运输、出行畅通。建设“3﹢2”进鄂物资中转调运站、多线管控合一、应急车辆通行证线上申领、交通物流“越界”服务生活、物资无接触式配送等做法,获得中央指导组和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充分肯定,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有序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六大品牌”展示行业形象
“十三五”期,湖北交通运输行业坚持以党建引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不断提升行业软实力,展示行业品牌形象,为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打造党建品牌。省厅连续八届获省直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交职院物流与交通管理学院教工党支部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崔家营管理处第一党支部获全省党建工作示范单位。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荣誉表彰先进个人5个,获省委、省政府荣誉表彰先进集体12个、先进个人11个,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荣誉表彰先进集体8个、先进个人25个,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交通保障专班被评为“感动交通年度特别致敬人物”。
打造技能品牌。连续5年组织开展“交通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全国交通技术能手”4人、“湖北省技术能手”56人,获省人社厅颁发的技术等级证书88人。创建省级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9个、厅级35个。
打造英模品牌。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人,获全国工人先锋号2个;获省先进工作者2人,省五一劳动奖状5个,省五一劳动奖章24人,省工人先锋号17个。十堰公交集团1010班等11个班组获全国公路交通系统“模范班组”。
打造文化品牌。连续开展5届“交通文化月”,连续举办2届全省综合交通运输职工文体活动,建成厅级职工书屋75个,获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5个、省级示范点2个。江汉运河航道管理处获全国交通运输政务事业类十佳文化品牌“绿色运河”称号,“微笑京珠”等一批高速公路文化品牌进一步擦亮。
打造教育品牌。建成省级职工培训基地1个、厅级4个。每年组织各类培训班、职工大课堂和班组学习会170余期、培训职工7000余人次。交职院跻身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我省仅8所),成功入选“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我省仅10所)。
打造文明品牌。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建成国家级文明单位10个、省部级文明单位157个;“日行一善·载德前行”“书香交通·文化同行”入选全省精神文明建设重点项目。
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
日前,连接襄阳市南漳县李庙镇与谷城县赵湾镇的275省道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通车,既便利沿线群众出行,又完善公路路网结构,还促进当地县域经济发展。
5年来,荆楚大地的青山间、绿水畔,见证了一场轰轰烈烈、旷日持久的建设攻坚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湖北交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猛发展,人民群众欣喜地感觉着大交通的时代奔流。
公路建设持续加快。武(汉)深(圳)高速公路、枣(阳)潜(江)高速公路等通道相继建成,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和武汉市四环线高速“画圆”。湖北建成青山、石首等6座世界级长江桥梁,白洋、武穴等4座在建,长江大桥建设力度和速度创历史之最。沿省内城镇轴带的国道提档升级工程全面推进,普通国省道瓶颈路段畅通工程加速实施,普通公路规模等级不断提升。
“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展开。5年来,湖北省新改建农村公路8.8万公里,竹山、黄州等8个县(市、区)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了一批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示范乡镇。全省新增公路4.3万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29.6万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1026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230公里,“九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骨架网基本形成。普通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比例达到85%。
水运建设补短有力。长江武汉至安庆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明年初完工,宜昌至昌门溪航道整治工程已交工验收;汉江武汉至碾盘山段千吨级航道实现贯通,雅口、孤山等汉江梯级枢纽加速实施,汉江河口段2000吨级航道整治快速推进;全省新增三级及以上航道322公里,高等级航道里程达2090公里,万吨货轮通武汉,黄金水道变高速,襄阳即将实现千吨级船舶直达。武汉阳逻集装箱港区三期、黄石棋盘洲港区一期、宜昌白洋港一期工程等建成运营,湖北省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4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每年500万标箱,5大港口集群加速建设,阳逻港成为长江南京以上最大内河港。
枢纽建设进展明显。依托铁路场站、机场、港口,湖北省建成一批综合交通枢纽。天河机场交通中心、襄阳东津综合换乘中心等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建成运营;武汉港阳逻港区集装箱铁水联运一期货运枢纽、宜昌东站物流中心等货运枢纽项目投入运营;枢纽集疏运体系取得突破性进展,沿长江主要港口均已实现疏港铁路连接,全省铁水联运骨架网已初步成形,综合交通衔接进一步加强,武汉天河机场实现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全省客运站场建成36个,货运站场(物流园区)建成24个,有效推动了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
运输服务能力再创新高度
2020年12月12日,“日本—武汉—欧洲”集装箱水铁联运正式开通,湖北打通了横跨东亚—中亚—欧洲的国际物流新通道。
“十三五”以来,湖北交通主动作为,加强组织、联络、协调、服务工作,加强运输服务能力,让百姓走得好、走得顺畅、走得舒心,把湖北交通区位优势变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福利。
客运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湖北国际客运发展加快,先后开通了武汉至伦敦、毛里求斯、纽约等国际航线,国际及地区航线达63条,国际通航点覆盖五大洲,位居中部第一。城市客运服务方式更加多样,“微循环”公交、定制公交等多元化个性化的公交模式不断推出。武汉完成国家公交都市创建目标,宜昌、襄阳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全面开展省级公交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城乡客运一体化有序推进,竹山、远安列入交通运输部首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村村通客车”成果得到巩固。
货运组织方式明显优化。国际物流取得新突破,湖北先后开通武汉天河机场直飞卢森堡、芝加哥等5条全货运航线,有效缩短了“武汉造”与世界的时空距离;武汉至上海洋山港航线实现“天天班”运营,成为长江中上游地区通江达海的优质航线;武汉至日本关西首条集装箱江海直达航线正式开通;武汉“泸汉台”集装箱近洋航线、武汉至东盟四国航线、武汉至日韩航线等发展稳健。
多式联运加快发展。武汉、黄石、鄂州、宜昌等5个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列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数量位居全国第1;武汉阳逻港铁水联运示范工程通过验收,黄石等3个国家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基本实现常态化运营;甩挂运输发展态势良好,已有8个甩挂运输试点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开通试点线路18条,试点企业货运车辆降低成本15%以上,效率提高约30%;农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节点覆盖率稳步提升。
运输降成本成效明显。湖北严格落实“一降两惠”“一绿一免”等高速公路通行费优惠政策,收费标准普遍降低10%。自2017年6月起,湖北对进出省内长江沿岸主要港口的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试行高速公路通行费50%优惠。“十三五”以来高速公路累计减免通行费超过300亿元。同时,湖北深入推进《湖北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积极引导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集装箱水铁联运量增长迅猛,2019年全省铁水联运共完成货物发送量560万吨,同比增长90%。此外,湖北全面完成高速公路“撤站”任务,各项工作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服务民生再显新成效
千年铜都大冶市暖阳高照。沿着盘旋向上的两车道南山头红色旅游路,前往殷祖镇南山头红色旅游景点打卡的车辆、游客不断。殷祖镇南山村65岁村民饶崇安笑着说:“新修的沥青路又宽又平坦又漂亮,每天两班的农村客运开到门口,我们南山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十三五”以来,全省完成县乡公路改造5778公里,建成撤并村通畅工程9328公里,一批需求迫切、惠及民生的扶贫路、产业路、旅游路快速推进,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交通扶贫攻坚成效显著。加大部省级财政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湖北省52个贫困县(市、区)共落实交通建养部省补助资金超过441亿元,约占全省61.3%,有力推动了交通项目建设,贫困地区对外运输的“康庄大道”建设成效显著。
平安交通发展取得新成效。湖北省政府成立了综合交通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综合交通安全机制不断深化完善,成功应对1998年以来罕见洪涝灾害,成功保障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等重大赛事活动的交通运输安全;全省道路运输安全企业监控网、行业监管网、第三方监测网实现“三网合一”“两客一危”车辆在全国率先完成4G动态视频监控全覆盖;水上安全“六化”模式持续推广,确保重点水域平安稳定;强化联合治超,推进“一超四罚”和失信联合惩戒,高速公路货车超限率由9.6%下降至0.5%。
创新转型发展再出新成绩
2020年12月17日,走进宜都祥印码头,树木成林,道路干净整洁,仿佛置身一个生态公园。码头主管尹卫国不无自豪地说:“作业区只占码头的三分之一,绝大部分区域是环保设施和绿色植物,绿化率占比为22%。”
“十三五”以来,湖北交通运输部门集中开展非法码头整治,港口岸线污染物整治,实现沿江15个市(州)的港口全覆盖,大力开展大数据、云计算应用,大力推进1140船型标准化,湖北交通转型发展蹄疾步稳,交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绿色交通发展取得新突破。湖北聚焦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长江非法码头集中整治,长江干线共取缔各类码头1211个、泊位1383个,清退港口吞吐能力1.56亿吨,腾退岸线长度150公里,复绿面积856万平方米,全省长江干线港口码头面貌焕然一新;强力推进汉江、清江非法码头整治工作,汉江、清江干线共取缔各类码头(砂场、砂站)599个;全面开展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工作,武汉、宜昌水上化学品洗舱站基本建成,全省3796艘100总吨及以上船舶生活污水收集或处理装置已全部完成改造,船舶污染物港口接收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全衔接。
智慧交通开启新模式。交通云数据中心投入使用,交通运输数据资源整合取得新进展,电子巡航试点、电子航道图建设加快推进,道路运输四级协同系统上线运行;铁路、民航和二级及以上客运站实现联网售票;移动互联网、北斗、无线射频识别、驾培e网通等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传统业态加快转型升级;打造“互联网﹢”便捷交通,全省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已覆盖17个市州及所有二级及以上客运站;智能公交由点到面,大力推进城市公交卡互联互通工作,全省公交刷卡率接近50%,咸宁、黄石等6个城市进入全国“一卡通”阵营,武汉市入列全国首批“智慧交通”示范城市。
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荆岳长江公路大桥荣获鲁班奖,秭归长江公路大桥荣获国际奖(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奖),宜巴高速获得全球道路环境类成就奖,G209十堰段“畅安舒美”示范公路创建工程获得中国公路养护工程奖。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及客运站“厕所革命”完成目标任务并取得显著成效。船舶标准化、大型化进程明显加快,1140标箱江海联运标准船型成功研制并投入使用,武汉直航日本的汉亚航线500箱级集装箱船顺利交船。
行业管理再出新举措
湖北省提出,加快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和引领中部、辐射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交通支撑。
整合各种交通资源要素,调整运输结构,降低物流成本,湖北省政府成立综合交通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完善“铁水公空管邮”无缝联接。
综合交通体制机制深化完善。湖北省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省长为组长的综合交通运输工作领导小组,重点推进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充分发挥“645”工程、铁路、民航等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的统筹协调作用,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工作机制。
交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纵深推进。省发展改革委下放普通国省道、国防公路建设项目等审批权力,进一步简化交通项目审批程序;省交通运输厅下放13项、取消19项省级职权事项;“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所有省级审批事项并入省政务服务“一张网”,交通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升。
交通规划和法律法规科学配套。《湖北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绿色交通走廊建设专项规划》《湖北省铁路中长期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正式出台,科学指导湖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湖北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湖北省水路交通条例》等完成修订,《湖北省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等地方标准相继出台,为推动全省交通发展提供了有力法律支撑。
交通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湖北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大交通文明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涌现出“中国好人”邓艾民、全国“最美货车司机”陈高伟、“2019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王光国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全国首部“四好农村路”电影题材故事片《村路弯弯》在全国公映,并荣获首届湖北电影金鹤奖。
直面挑战再谱新篇章
2020年12月2日,潜江市渔洋镇五洲村北风凛冽,在已拆除的八五连渠桥原址处,钻机轰鸣,彩旗飘飘,标志着该市公路桥梁消危行动项目“EPC﹢养护”全面进入施工阶段。今年,一座长31米、宽7.5米的八五连渠新桥将替代40岁“高龄”的危桥,惠及周边5个村5000多名群众。
2020年是极其特殊、极不平凡、极不容易的一年,湖北交通运输系统挑战前所未有,应对拼尽全力,作用十分明显,成为“抗疫”和“重振”双胜尖兵。
战贫成效明显。湖北持续巩固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成果,加大对贫困地区交通扶贫项目年度资金安排的倾斜力度,加大对“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引导力度,全省55个“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脱颖而出,加大对农村客运服务的规范力度,出台了《湖北省农村客运运营服务规范》。
战洪全力担当。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全力抢修保通,全力引导畅通,全力谋划修通,保障了物资的运输和抢险救灾人员、群众的安全出行。广大干部职工战高温、战蚊虫,夜以继日奋战在灾毁现场,充分展现了交通人的担当作为,处置受损高速公路40多处,抢通维修受损普通国省干线公路1096处,抢通受损农村公路近1.12万条。
重振有力有效。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设项目提早复工、疾步推进,全省交通运输9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514亿)实现集中开工,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既定目标(1000亿元);交通运输部批准湖北省在现代内河航运等六方面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湖北省政府印发了《湖北省公路桥梁三年消危行动方案》。
改革取得突破。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改革取得突破,解决了10年来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改革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难题。顶着“疫情”和“改革”的双重压力,圆满取得“撤站”第十战役胜利,完成系统问题清零、积压数据清零、延迟扣款清零、客户存量投诉清零等“四大清零”任务。协同推进完成“一网通办”,衔接落实了事项梳理、系统打通、一事联办、一窗通办等重点工作任务,“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
安全基础夯实。2020年,全省未发生重大及以上道路运输行车安全责任事故,事故率同比下降50%,水上未发生责任事故,安全态势平稳。启动全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不断夯实安全基础。深入开展“质量红线”专项行动,强化线上监督,优化线下监督,督导宜巴高速公路核桃树大桥、铜矿岭隧道病害处治,确保了重大项目工程质量和安全。
规划成果丰硕。湖北省交通运输厅高质量完成省委专项课题,积极落实“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新战略定位的要求,初步完成湖北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雏形,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规划,湖北省过江通道总量和规划新建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新增国家高速公路里程居全国前列。
奋进“十四五”加快建设现代化交通强省
成绩属于过去。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布局,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的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新定位,已被省委确定为新阶段建设全省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目标。下一步,湖北省将按照“补短板、优结构、提质效、促转型、强治理”的思路,加快构建“3239”(三枢纽、两走廊、三区域、九通道)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布局,加快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和引领中部、辐射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交通支撑。
展望“十四五”,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将全面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建设,推动湖北交通由“大”变“强”,高速公路突出“提质扩容、内外互通”,国省干线公路突出“建养并重、提质联通”,农村公路突出“补短提升、便捷畅通”,水运突出“南北打通、水网贯通”,铁路突出“路网中心、米字成形”,航空突出“客货双驱、支线开通”,邮政突出“高效安全、普惠民生”,城市公交突出“公交优先、服务优化”,管道突出“完善网络、保障供应”。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交通厅主要负责人表示,湖北交通人将精诚团结,务实进取,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现代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策划:石斌 潘庆芳
图片由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