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答记者问——
谋划实施重大项目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问:今年以来,市民政局是如何支持养老企业发展的?
答:6月17日印发《关于安全有序恢复养老服务秩序的通知》,完善全市养老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企业恢复发展。
谋划实施重大项目,2020年获批建设全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项目1800万元,2个项目获得国家资金补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全市养老机构发放运营补贴、工作人员临时工作补助1431万元,积极落实民办养老机构租金“免三减六”政策,提前1个月下达今年各项补助资金;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优化养老机构备案流程,安排专人“一对一”服务养老服务企业,上门指导养老机构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对接30多家全国知名养老服务企业,组建招商专班赴杭州、青岛、重庆等地“敲门招商”,已有多家大型养老服务企业来宜对接洽谈。
市人社局答记者问——
保居民就业
社保惠企利民
问:人社部门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稳就业、保居民就业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答: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布宜昌就业政策30项、大学生就业政策12项、就业扶贫政策13项等“一表清”。提前启动稳岗返还政策,将审核拨付时间缩短到一周以内,目前共为10658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97亿元,为151家企业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1818万元。
疫情期间,组织包车32批次接回企业家、员工4216人。精准对接20多个省市,点对点输送5.17万人,全市累计有54.25万人返岗,达到节前返乡人员的98.2%。
以网络招聘为主,以村组定向和“分时、分片、分区”招聘为辅,订单式招聘企业所需人员,全市已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30场次,提供岗位5万余个。
开展“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目前已培训人员7万余人,职业技能提升专账资金支出达到4000万元。
问:市人社局在社保惠企利民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答:在全省率先落实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阶段性免征政策,截至9月,通过综合执行社保费免征和降率政策,共为全市企业减负26.6亿元,预计全年将为全市企业减负35.86亿元。
将企业新参保登记业务压缩为“一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实现在线即时办理。推行综合柜员制“一窗受理”,74%的业务一个证照或无需证照即可办理,85%以上的社保公共业务实现零跑路或最多跑一次。
推行“不见面”服务,实现40项社保公共业务网上办理。推行工伤保险减免和退费业务无感支付,用人单位仅需先提供单位银行账户,新参保中小微建筑企业直接在系统中进行费用减免。截至9月,市本级共为171个项目减免工伤保险费233.57万元。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答记者问——
第一批21项网办业务正式上线
问:目前上线的不动产“e登记”服务大厅有哪些特色功能,下一步还将上线哪些功能?
答:8月25日,不动产“e登记”网上服务大厅第一批21项网办业务已正式上线。
开发企业11项——其中交易类1项:商品房网签备案;登记类5项:单一土地首次登记申请、商品房转移登记申请(含预告)、商品房转移登记申请(不含预告)、存量房转移登记申请(涉企)、在线缴纳登记费;查询类5项:商品房网签合同备案查询、不动产业务办理进度查询、电子证书查询下载、电子证明查询下载、电子票据查看下载。
自然人10项——其中交易类1项:存量房网签备案;登记类1项:存量房转移登记申请(含水电气过户);查询类8项:商品房网签合同备案查询、存量房网签合同备案查询、不动产档案查询、不动产业务办理进度查询、电子证书查询下载、电子证明查询下载、电子票据查看下载、水电气过户查询。
下一步,将加快测绘申请、商品房资金监管、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互联网+查封登记”业务等网办业务的开发进度。
市经信局答记者问——
推出一体化服务
提升用户办电便利
问:宜昌在提升用户办电便利度方面有何亮点,能否举例说明?
答:宜昌供电公司先后推出“刷脸办电”、“不动产+用电过户”一体化服务、推广“网上国网”APP等措施,所有用电业务均可线上办理。
以前,客户办理用电业务时,人工审核效率低,可靠性差。在国网APP办理用电申请报装审核通过率不高,办电时间成本增加。为此,我们推出了“刷脸零证”办电,客户在营业厅“刷脸”并报身份证或房产证号后,系统将自动提取信息对比,核对无误即可办理更名、过户、报装等相关业务,在确保办电材料真实性的同时,也提升了办理效率和客户体验。
自推行“刷脸办电”以来,供电营业厅办电效率提高,平均业务办理时长不超过3分钟。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刘晶晶 赵璟一 整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