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一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百姓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百年历程中,每个城市作为祖国大家庭的一分子,都是亲历者、见证者和建设者。
5月20日上午,江苏省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人民生活”专场发布会在南京举行。副市长林小异代表宿迁参加活动,正式发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宿迁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一起来看看宿迁“晒”出的这份民生“成绩单”,您满意吗?
去年地区生产总值是建市之初的26.1倍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无疑是综合实力的象征。2020年,宿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62亿元,是建市之初的26.1倍、2012年的2.1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21亿元,是建市之初的64.7倍、2012年的1.4倍,均位列全国80强。
在综合实力实现巨大飞跃的同时,宿迁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都迈上了新的台阶——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城镇化率八年提高10.1个百分点、达61.1%,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70平方公里增长至104.2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达87.7万人,项王故里、中国酒都、水韵名城“三张名片”愈发彰显,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
改革创新活力迸发。在全国率先推出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制度等原创性改革,大力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工业企业全生命周期审批事项等改革,先后获批“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农村“两权”抵押、扶贫改革试验区等国家级改革试点,形成了深化改革的“宿迁经验”……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八年来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差全省最小,“十三五”期间,62.9万低收入人口、18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提前一年脱贫达标……
八年来民生支出增长102.5%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目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重点。
对于宿迁这座“年轻”的城市来说,建市以来特别是近八年来,民生建设更是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耀眼的亮点——
牢记为民这一宗旨,接续不断增投入、办实事,民生工作越来越实。坚持做到民生工作优先研究、民生政策优先落实、民生问题优先解决,通过投入向民生集中,政策向民生倾斜,努力使民生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财政收支相匹配。八年来民生支出增长102.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保持在75%以上。每年以“1号文件”形式编排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全力办好一件件可感化的民生实事。
聚焦富民这一根本,持之以恒拓渠道、促增收,群众“口袋”越来越鼓。坚持以产业引领富民,就业带动富民,创业促进富民,通过以千百亿级产业培育增强富民的拉动性,以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511”“521”工程提高富民的效益性,以服务业“343”行动提升富民的多样性,全市居民工资性收入八年翻了一番,新增就业42.01万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6.26万人、带动就业67.84万人次,居民经营性收入翻了一番。
抓住利民这一关键,坚定不移强功能、提内涵,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着眼生活更宜居,生态更美好,社会更和谐,八年累计改造棚户区193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182个,惠及市民52.3万人,15.4万户农户搬入新居;徐宿淮盐高铁建成运营,公路、铁路里程数分别增长17%、182%;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11.8个百分点,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39.4%,生态文明建设满意率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2017年以全国第一的成绩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2020年以全国第二的成绩通过复查;“十三五”以来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76.3%、77.6%,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社会稳定指数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夯实惠民这一基础,全力以赴强供给、提质量,公共服务越来越优。教育发展更加均衡,八年新建学校131所、新增学位18.8万个、改善薄弱校舍605万平方米,本科达线率和一本达线率分别提高44.5、18.3个百分点,宿迁学院成功转制为省属公办本科高校,连续两年教育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一;医疗服务更加优质,八年新建公立医院9所、新增三甲综合医院2所,床位总数由2.3万张增至3.1万张,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数由1.8人增至2.98人,2020年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发展指数位居全省第一;养老体系更加健全,八年来养老服务机构由122家增至156家,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位居全省前列,入选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市;文体生活更加丰富,八年来累计为群众送去文化汇演1.5万场、举办体育赛事2300余场,人均公共文化、体育面积分别由0.07平方米、2.41平方米增至0.3平方米、3.13平方米。
突出便民这一导向,多措并举强改革、促创新,社会活力越来越强。围绕群众少烦心、少跑路、少负担,八年行政审批事项取消643项、下放288项,“不见面”审批和服务事项达99%以上,政务服务综合效能提高70%,“宿迁速办”“宿迁帮办”“宿迁免费办”服务品牌进一步擦亮。同时,涉企收费项目由54项减少到16项,省内最少、标准最低;大力推进减税降费,累计为企业和群众减负20.62亿元;持续推进墓葬领域改革,每年减轻群众丧葬负担约3亿元。
注重安民这一目标,千方百计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网络越织越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均稳定在98%以上。八年来,城镇职工“五险”扩面累计新增378万人次。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610元,分别增长96.8%、154.2%,城乡特困人员供养、孤弃儿童、残疾人托养补贴等保障标准稳步增长。同时统筹各类救助资源,强化政策归集整合,建立起城乡统筹、兜底有效、保障有力的社会大救助体系。
全力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
林小异表示,迈向新发展阶段,宿迁将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以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为抓手,统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努力让宿迁的发展更有“温度”,让老百姓的幸福更有“质感”,开启具有宿迁特色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具体体现在——
在发展定位上,提出加快建设“改革创新先行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生态大公园、全国文明诚信高地”。
在基本思路上,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走在苏北前列、快于全省平均、领先区域发展、赶超全国梯队”。
在推进路径上,把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作为引领宿迁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工程,通过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融合、农业现代化支撑、信息化赋能,走出一条“四化”互补互促、相互融合的新路子。
在指标设置上,本着“稳中求进、稳中快进”的原则,对“十四五”指标作了具体安排,GDP年均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到“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再上一个千亿、百亿台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现代产业体系支撑,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优化、总产值达万亿元;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工业主导产业基本定型、产值实现翻一番,20条重点产业链产值达7000亿元,致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随着宿迁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越来越多的民生项目不断推进落实,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一定会越来越高,让我们共同期待,一起加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