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前华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汽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已进入家庭时代,当汽车日益增多的今天,安全行车成为摆在驾驶员面前的重要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亿辆,汽车2.5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4.22亿人,汽车驾驶人为3.8亿人。如果驾驶员有过硬的驾驶技能和良好的驾驶素质,就可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的发生。反之,驾驶员安全意识不强,技能较差,就可能使事故率大幅度增加,从而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后果,本人根据三十多年的驾驶实践经验,对如何提高驾驶技能和保证安全行车,谈下个人的一点粗浅体会:
一、安全行车应具备过硬的驾驶技能
驾驶技能是无止境的,过硬的技术可以更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熟练的技术和过硬的本领来自平时的认真学习和实践,不断的探索和知识的更新。俗话说:“会开车容易,开好车难”,比如超车、会车、跟车是驾驶过程中比较复杂和技术性很强的一套动作,驾驶员应根据当时的路面情况准确的分析判断对方车速,与对方应留有足够的超车、会车、跟车安全距离,如果盲目的,不留足够的安全距离,就容易造成事故。
在行车中,驾驶员要正确处理好路面、车、人三者关系,无非就是车辆快与慢、得与失、突然和不突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合理和不合理的关系。驾驶员绝对不能开“英雄车、赌气车、斗气车、冒险车、老牛车”。在处理路面情况时,一定要胆大心细,眼睛要看远顾近,防两边突发情况,耳朵不但要听车外声音,还要听车子发动机以及其它部件有无异响声,防止发生机械故障造成事故,行车中要发扬“礼让三先”精神,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宁慢勿抢。同时,要保持车况良好,做到对车辆进行勤保养、勤检查、勤调整。
在复杂路面和特殊条件下行驶时,驾驶员更应该掌握全面的驾驶技能。比如:冰雪天气,在出车之前应对车辆进行清理积雪,清理玻璃时不可用湿布和水,否则会出现玻璃和车灯结冰现象,影响视线。应提前预热发动机,无论水温是否处于正常值,车启动后即开启暖风,以防止因车内外的温差过大引起前挡风玻璃炸裂的情况发生。由于雪地阻力大,起步较为困难,起步时应适当加油,非全自动车辆应慢抬离合器,以减低驱动轮的扭力。冰雪路面比较滑,附着力小,轮胎易打滑,行车中不能猛加油门提速。减速应利用发动机的牵引力来制动,避免使用踩刹紧急制动,这样极易导致车辆失控,还能引起侧滑、侧翻。转弯时应加大转弯半径,不能急打方向,不能空挡滑行,要低速均速行驶,不能或快或慢,防止车辆不稳晃动。雪地驾驶可以戴滤色眼镜,防止眩光伤眼。在结冰路面上行驶时,如发生车辆侧滑,驾驶人员应松油门、回方向、轻踩刹,方向应该向车头反方向转动,及时修正方向,慢慢控制住车辆方向及速度,整个过程必须轻缓,不能心急。必要时应配上防滑链条,左右对称、松紧适度,冰雪路面通过后应对其拆除,防止损坏轮胎。同时还要注意发动机温度,发现散热器冻结应采取措施和保暖及时解冻。
汽车坡道起步,上坡起步应遵守“音变车抖,稍一停,放手刹同时,加油慢抬车前进”。跟一般起步动作一样,所谓音变,指发动机的声音变得吃力,车辆抖动,离合处于半联动状态,这时放开手刹,油门和离合器配合的恰当,车辆就会平稳起步。如果放手刹的同时,油门和离合器配合的不恰当,会导致车辆起不来、易熄火,甚至会产生后溜现象,下坡和一般道路起步一样,应避免用高速挡起步,利用刹车控制车速防止意外,禁止别档起步。
二、安全行车应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
安全行车是一种及体力、脑力、技术、责任于一体的综合劳动,驾驶汽车不仅是一项技术操作过程,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对路面情况的信息接收快慢,正确的判断及时反应时间长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驾驶员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差,人的行为是由大脑支配的,驾驶员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驾驶质量,每个人的喜怒哀乐都会影响到驾驶员。因此,每个驾驶员都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使大脑处于清醒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样才能正常发挥,操作技能和应变道路出现的各种情况变化,保证行车安全。
三、驾驶员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和适应环境能力
1.驾驶员要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作为驾驶员,在驾驶车辆中观察的行为是有目的性和指向性的,主要观察道路上的人、车和非机动车的动态,而不是观察其他情况。观察行人的目的是为了判断这个人是否会横穿马路,还是有其它的行为的情况,是否影响自身驾驶安全,把预见发生的情况提前处理,防止措手不及。其次,观察的对象还应包括动态和非动态目标,动态指汽车、拖拉机、行人、畜力车、助力车、人力车等,非动态包括标志标线、信号灯、桥、坡道、弯道等。同时还要学会借助后视镜全方位观察,要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2.驾驶员要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天气的因素对行车安全影响不容忽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天气变化多端,驾驶员应根据环境天气变化来适应不同情况下的驾驶。比如夏天天气炎热,开车极易疲劳或不适,应立即找个安全的地点适当休息,待解除疲劳后再行车,坚决杜绝疲劳驾驶。如果在冬天,天气寒冷,手脚易麻僵,反应迟钝,此时还应注意保暖防寒,坚持中速行驶,遇到恶劣天气如雨雾雪天,视线看不清时,更应注意行人、骑自行车者的动态,主动避让,宁停三分钟,不抢一秒。根据路面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及时处理,确保行车安全。
四、保持车况良好,杜绝带故障出车,反对开快车,开自己心中掌控的车
车辆是执行驾驶员意识的工具,如果不认真爱护保养它,存在故障,它就不听你使唤,就容易闯大祸,因此车况的好坏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应该养成良好习惯,不管时间多紧,任务多重,都要坚持车辆的保养制度、车检制度。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都要对其进行检查,进行保养,发现故障应及时排除,哪怕是一个螺丝的松紧也要及时处理。自觉做到心中有数出车,不带故障出车。俗话说:“十次事故,九次快”,快车千万不能开,这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前交通建设发展迅速,道路越修越好,如何合理控制车速,是我们驾驶员必须探索的课题。事实证明,车速越快,处理紧急情况的时间就越短。行车中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就没有足够时间处理,就容易造成事故,作为驾驶人员一定要牢固树立开心中有数车、不盲目开快车、当慢不快、能快不超、避让情况、不抢情况。合理控制车速,不要受其他乘坐人员或领导的干扰,使自己有一个自由宽松的驾驶天地,使乘车者有安全感。
综上所述:安全行车不仅是我们驾驶员综合素质的检验,也是摆在驾驶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只要我们广大驾驶员引起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安全行车的经验教训,真正做到“车轮一动,想到人民群众。油门一踩,安全首摆”。只有这样,交通事故的发生才会减少,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才会降低到最低限度,才能为社会的安全稳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中共泗阳县委办公室)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