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宿迁:监督保障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蔡青

“以前上学要回家吃饭,父母每天接送4趟,既辛苦又浪费时间;现在中午在学校吃,饭菜一周不重样,既营养可口,又能省下时间在学校休息和自习……”沭阳县高级中学学生邱凯杰高兴地说。

自2020年9月宿迁市推进学校食堂食材“阳光配送”工作以来,全市中小学校食堂伙食质量显著提高,在校吃饭学生数量明显增加,得到广大师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该市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2020年以来,该市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食堂领域的“微腐败”,不断深化学校食堂领域专项治理。

2020年3月,宿迁市纪委监委在查处一起学校食堂领域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例时,发现一家学校配送企业为了减少竞争、顺利中标,相继成立4家公司进行围标,成功中标57所学校食堂食材配送业务,向部分管理人员和主管部门人员多次赠送礼品礼金达5.6万元,帮助学校变通处理费用达22万元。

“企业的首要目标是营利,送出的钱肯定要算入成本,学生的伙食标准和饭菜质量势必受到影响。”为此,宿迁市纪委监委以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在全市开展学校食堂领域专项治理。

“沭阳县某学校膳食科工作人员沈某某利用经手代收、保管伙食费的便利条件,多次挪用伙食费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数额巨大。”“泗阳县众兴中学总务处主任王某某将伙食费存入个人账户被法院强制执行。”2020年8月,宿迁市纪检监察机关采取市县联动的方式,面向全市通报近20起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形成了强烈震慑。通过治理,一批批违纪违法问题被查处,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学校食堂领域党纪政务立案92人,其中采取留置措施8人。

查处只是手段,堵塞制度漏洞、提升管理水平才是根本目的。为切实发挥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宿迁市纪委监委树立“查办案件是最深入的调查研究”理念,深入剖析案件中暴露出的规律性问题和体制机制上的漏洞。同时,组织小分队,实地到中小学食堂“解剖麻雀”。

“92人中有53人涉嫌贪污、套取、侵占、挪用伙食费,有12人违规收受供货商礼品礼金,这两类问题是中小学食堂的主要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存在失察失管、监管不力等问题。”宿迁市纪委监委第六监督检查室深入剖析案件,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原来的教师线下收取伙食费、学校自行分散采购食材模式,极大增加了学校的非教育教学事务,为贪污、套取、侵占、挪用伙食费等提供了‘温床’。”小分队实地调研时了解到的情况再次印证,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必须实行管钱管事、招标采购分离。

如何从源头上堵住有安全隐患的食材进入学校食堂的通道?如何根除学生伙食费被贪污、挪用、挤占的漏洞?如何让教职工摆脱被“围猎”的境地?宿迁市纪委监委会同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统筹谋划、认真研究,向市委建议在全市建设推广“阳光采购”平台。

推动各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宿迁市纪委监委建立一名市纪委常委牵头负责、一个监督检查室全程跟踪督办、属地纪委监委联动全面监督的工作机制。

紧紧围绕平台运行采买机制、资金管理等关键环节,该市推动教育、市场监管、财政等部门与银行开展联合论证,由银行提供“资金管家”网上商城服务,切实解决学生伙食费管理等诸多难题。

紧盯食品安全这一重中之重,推动市场监管部门强化平台的食品质量安全监测功能,做到企业“自检”、部门“法检”相结合,平台已累计上传食品监测结果7.6万余条,筛查处置问题食材1678例。

宿迁绿品配送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平台的食材配送企业之一。公司总经理高修聪说:“以前学校食堂配送不公开,总觉得只有关系户才能中标,我们不敢想、也不愿参与。现在‘阳光采购’平台根据学校需求和各配送公司报价、信用评级以及配送范围,自动筛选达标上线。这样靠品质不靠关系,公平公正,让人服气!”

在宿迁市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阳光采购”平台横向对接食品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学校食堂、生鲜电商等单位,纵向对接省“阳光食堂”平台、食品安全监管等系统,实现了学校食堂食材采购全链条可查询、可追溯。目前,全市691所学校的756个食堂均已使用“阳光采购”平台,76.24万名师生吃上了“阳光餐”。

纪检监察机关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主力军、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必须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宿迁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以案破题、以案促改、以案为鉴,聚焦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建设,聚焦群众关切,推动解决学校食堂、小区物管、医疗骗保等民生问题。

(来源:《新华日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