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路芬芳(报告文学)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侍文联

早就听说在宿迁市宿豫区有一条著名的网红大道——幸福大道。尤其是在这条大道沿线盛开的“五朵金花”更是远近闻名,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以及省市的相关媒体都曾先后纷纷报道。暮春时节,受朋友的邀请,我们一行驱车前往,期望近距离地了解和欣赏那诱人的花香,亲身感受幸福大道的一路芬芳。

幸福大道沿线共分布有曹集、新庄和顺河三个乡镇街道,十多个自然村。从2017年开始,宿豫区委区政府围绕这条幸福大道着手开展新一轮的乡村产业布局调整,首次提出沿线各乡村要立足于自身优势,采取示范引领、典型带动,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以项目带动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田园之美走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按照“农业+旅游”的发展思路,重点培育打造具有规模和示范效应又适合本地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此催生了由顺河街道的梨园、新庄镇的荷园与桃园、曹集乡的石榴园和金银花园等组成的“五朵金花”。

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梨园湾。虽然这里我们以前来过,但眼前的景象还是让我们耳目一新。车从幸福大道拐入梨园湾景区时,原先道路两边摆摊设点的商贩以及那些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棵棵花团锦簇的垂丝海棠和一棵棵画龙点睛的梨花。远处新栽的梨树枝头也开始绽出点点花蕊,在微风中轻歌曼舞。

据朋友介绍,现在的梨园湾景区,梨花面积相较于2016年已整整翻了几倍,达到了五千多亩。整个园区以“生态梨园”为环境基底,以“农林牧渔”为产业基础,以“梨文化”为核心文化特色,围绕“一核、两环、三心、五大片区”的空间布局,着力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体验、产业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区。在这里,“梨”是一年四季的永恒主题——春赏梨花,夏采梨果,秋品梨膏,冬看梨雪。“梨”既是当地果农的“致富神器”,也是梨园湾景区的“流量担当”。在已连续举办了十届梨花节的梨园湾,从梨树开花到酥梨售罄,每年都会吸引三十万左右游客前来赏花品梨、旅游观光,可带动相关产业收入超千万元。当地居民都感叹,田园乡村美景变“钱景”,生活环境优美还能在家门口就业致富,心里别提多高兴。从传统单一的梨树种植到现在农旅融合多元化发展,这个仅有200多户人家的梨园湾,正在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梨花雪园美景。

在千亩梨花的核心区域,几百棵树龄近百年的老梨树,依然花繁叶茂,这里也是游客聚集最多的地方。徜徉在如雪的繁花间,花事如泣如诉,仿佛音乐之声流淌,又如溪流般清澈。眼见这梨花的盛事,很自然就记起了盛唐边塞诗人岑参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千古绝唱。吟诵古人描写梨花的诗句,只觉全身都浸透了梨花的圣洁清香,五脏六腑都有说不出的妙境,惬意极了。这里,远离了繁华城市的喧嚣,也少了都市钢筋水泥的味道,让我们感受最深的还是那梨花的嫩白,桃花的烂漫和野菜的飘香。

自从幸福大道(以前叫宿穿路)改建完成后,市区的几条公交线都开始向东延伸,其中328路和k202路都将终点站设在了梨园湾的西入口,游5则沿幸福大道一直延伸到杉荷园。规划建设中的合新高铁宿迁东站也已经选址在了梨园湾附近,即将开工建设。建成以后将极大方便了外地旅客前来观光游玩,亲身体验这秀美的乡村自然风光。

在梨园湾的东面,一条蜿蜒的小河从西北向东南缓缓流过,那就是宿豫境内有名的六塘河。据史料记载,这条看似并不起眼的小河,已经静静地流淌了几百年。有着“水韵双河”美称的曹集乡双河村,就位于六塘河的东岸。在村子的入口处,独具匠心以石榴为主题的景墙结合标识,让人眼前一亮。作为幸福田园的特色村,在这里,石榴已成为生态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每年的五月,双河村千亩软籽石榴花盛开,如一团团星火,点缀了满园翠色。朵朵花儿身着红裙,开遍田间枝丫,红得热烈,红得灿烂,尽显生命的生机盎然,嫣然似火的石榴花成为了游人一道不可错过的风景。追溯到几年前,双河村还是一个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的村庄,如何带动村民发展产业致富?这个问题一直在村支书谢振的心中盘旋。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谢振前往昆明,在当地买了两个软籽石榴,谢振说:“我当时吃了那个石榴,口感非常好,当时就追问商贩是哪里产的,想着我们村可能也适合发展种植软籽石榴。”有了发展种植软籽石榴的想法后,谢振多次和村支两委商议,从各地请来专业技术人员测量土质、研究气候,组织村民前往云南会泽参观学习软籽石榴种植管理技术,让他们充分了解发展石榴种植产业所蕴藏的经济价值。

经过几年的试种、摸索,目前全村石榴种植面积已达近千亩。种植大户刘全给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他种植了300棵石榴树,前年开花,去年开始挂果,预计5年后能到盛果期,届时一棵石榴树保守估计产出30斤,每斤12元左右,每亩88棵,产值可达3万元以上。2019年底,该村投资300万元盘活村内2500平方米闲置厂房,建设集分拣包装、冷藏仓储、产品展示、电商销售为一体的石榴产业集群中心,开发石榴饮料、石榴酒、石榴干等衍生产品。投产后,预计年营业额可超2000万元,提供工作岗位近百个。在双河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始终发挥好引领带动的作用,通过“支部+基地+农户”合作模式,为村民们找到了一条可靠可行的发展之路。

与火红石榴一路之隔的另一朵金花,就是位于幸福大道北侧的曹家集社区的金银花。这个被称作大地忍冬的小小花朵,近年来已经成为当地脱贫致富和振兴乡村旅游的另一个亮点。曹集乡的曹家集社区原先叫冒店居委会,是“十三五”省定经济薄弱村。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2017年初,曹集乡组织各村(居)党支部书记到外地考察农民脱贫致富项目。“在山东平邑县九间棚集团的金银花种植园内,我对他们金银花产出的高效益立即就来了兴趣。金银花生产期能长达30年左右,一年栽植,多年收益,我们能不能种呢?”带着疑问和浓厚的兴趣,冒店居委会的党支部书记朱昌斌开始向九间棚集团的相关专家请教。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学习,并邀请专家对曹集乡的土质等逐项进行论证,结果显示无论是气候还是土壤,曹集乡都适合金银花的栽植。

2017年3月,经过多方筹措,朱昌斌带领村组党员干部,从山东引进金银花苗,在冒店居委会六组先期试栽50亩,没想到5月中旬就开始第一茬鲜花采摘,亩产鲜花达到了50斤。11月底,在冒店上塘组又栽植50亩,两次栽植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2017年底由朱昌斌牵头成立宿迁市胥承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以支部“全力引领+合作社全程帮办+农户全民参与”的经营模式。如今,冒店的金银花种植面积已达到3000多亩。

在基地里干活的村民们告诉我们,基地建成以前,他们只是在家做做家务,带带孩子,现在每天都会来这里干活,不出家门就能挣到钱。基地负责人告诉我们,金银花盛产期每天需要几十人采摘,按每斤新鲜金银花3元计算工钱,手脚快的村民每天可摘二三十斤,收入近百元,慢一点的每天也可以赚到四五十元,金银花已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花”。正在基地干活的村民陈金兰告诉我们,她已在示范基地摘了2年的金银花,每年的摘花期间,她们一大早5点多就采摘金银花,连续采摘一茬花,也能赚千把块钱。由于刚采摘下来的新鲜金银花,不易保管,为了防止坏掉造成品质下降,合作社特地从外面定制了大型烘干设备,使采下来的金银花能够得到及时烘干,不仅保证了它的药效和营养价值不会被破坏,而且品相也得到了保护。2018年11月合作社与山东平邑九间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由对方提供苗木、技术,签订保底价包销合同,确保产销无忧。有了采集、烘干、销售一条龙服务保障,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种植队伍中来。许多贫困家庭,因为种植金银花,迅速摆脱了贫困。建档立卡贫困户于荣子正是最早受益的群众之一,靠着这朵小小的金银花不但顺利脱了贫,日子还越过越红火。

继续向东便是“活力朱瓦”。在朱瓦村村部对面是一大片的桃林,当我们到达这里时,桃花的花期已过,在那些桃花已经落尽的树上,绿色的叶子已经爬满了枝头,绿叶的下面,已经长出了黄豆般大小的桃子,一个个毛茸茸的,羞涩地躲在绿叶下面,嫩的,萌萌的,特别招人喜爱。朋友告诉我,这一片都是黄桃,每年的三四月份,这里的桃花盛开,几百亩连成一片,粉红的桃花,就像红云飘落在人间。到了七八月份,黄桃逐渐成熟。此时漫步桃园,映入眼帘的是满树的桃子,黄灿灿的,有成人的拳头那么大。别看它的表皮毛茸茸的,如同穿了一件毛绒大衣,但如果把它洗净,则又会变得晶莹剔透,如果再把它的表皮去掉,则会露出水灵灵的金黄果肉,让人看着就想流口水。可惜的是,这里的黄桃并不对外出售,所有的黄桃都早已被市里的罐头厂预订一空。

看到我略显遗憾的样子,朋友安慰我,桃花还有的,在村部的南面还有一片桃林,面积比这里还大,那里的雪桃花还在开放,我们再到那里去看一下。按照朋友的指引,我们一行从朱瓦农民集中居住区一路向南,沿途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片草莓大棚,在大棚的东面果真还有一大片的桃花还在开放。我好奇地问陪同我们的朱瓦村党支部罗书记,为何那边的桃花都已经落了,这里的桃花依然在盛开。罗书记告诉我,朱瓦村的桃林一共有三个不同的品种,除了那边的黄桃,这里还有油桃和雪桃。现在看到还在开的是雪桃花,它的花期比较长,一般可达40多天。园区负责人告诉我们,这里的桃子可以供游人自由采摘。油桃在七八月份就可以采摘了,雪桃由于生长周期较长,一般要到国庆前后才进入采摘期。由于生长周期长,不仅产量比较高,每亩可达3000多斤,而且口感也好,所以价格相对也高,每斤的售价可达15元以上。即使这样,在采摘期,前来采摘的人每天仍然是络绎不绝。

与“活力朱瓦”遥相呼应的是“田园河西”。作为杉荷园的核心景区,振友村和小河西,以红砖红瓦为代表的苏北特色民居群,在高大的池杉林的掩映下,呈现一派田园牧歌的壮丽美景。这个上世纪90年代就有种植莲藕传统的乡村,正在脱胎换骨地变化着。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兴起,宿豫区政府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自然田园风光,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上山下乡的城市知青和乡村青年共同栽种的近百亩池杉林和近年来不断扩大的莲藕种植基地作为基础,围绕这片池杉林和附近的荷塘规划建设成杉荷园景区,该项目于2013年年初开工新建,2015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

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如今,这里的荷藕面积已经超过了万亩,每当夏季来临,荷花就成了这里的绝对主角。此时的荷塘内,风情万种的荷花仙子个个仪态万千、朵朵婀娜多姿。各种颜色的荷花相继盛开,荷叶叠翠,一片片铺展至远方,托举着朵朵荷花,别样娇艳。氤氲的水面,鲜艳的荷花伴随袅袅的雾气,恍如仙境。微风袭来,幽香袭人,绿意四处蔓延。籽莲、红莲、睡莲、藕莲、茭白、香蒲草、浮萍等竞相生长。翠绿、墨绿、苍绿、嫩绿熙熙攘攘,形成了奇幻的人间天堂。田田的荷叶上,不时有蜻蜓飞来停驻,撩动着夏日醉人的诗意。

不巧的是,我们这一次来得早了一些。没有看到这些荷花盛开的美景。荷塘内,小荷才露尖尖角。那些去年的残荷,在经历了一冬的风雪之后,依然坚强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就像跳动的乐谱,在努力地演奏着这最后的华章。荷塘旁边,四十多年前知青们合力种下的百亩池杉林,已经枝繁叶茂,长到了三四十米高。不知从何时起,这里的鸟类越来越多,特别是白鹭、画眉等国家级保护鸟类,更是成群结队,估计有十来万只。每当你靠近树林的时候,成百上千的白鹭不停地从林中飞起、落下,如同操练中的士兵,既热闹又壮观。

与荷不同,这里的池杉林,一年四季,无论你何时走进它,都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春夏时节,阳光明媚。泛舟翠绿的池杉林,只感觉凉风习习,带着树木和青草的香气,如喝了一杯冰雪碧,沁人心脾、清爽宜人。船行水面的哗哗声,鸟儿欢快地鸣叫声,交织成一首婉约又灵动的乐曲,天籁一般,让人心旷神怡。秋冬时节,层林尽染。一排排挺拔高耸的池杉,切割着一片片湛蓝的天空,视线随着树干一直延伸至无限辽阔的天空。傍水而生的池杉,列列倒映于碧水之中,就像泼满油彩的画布,梦一般的精彩。在这里,池杉是灵动的、神奇的。它将绿树、鲜荷、蓝天、白云、飞鸟、游鱼藏于怀中,也将大自然的荣枯、人世间的浮沉一并收纳。

徜徉在幸福大道上,嗅着“五朵金花”的芳香,我忽然想起上个世纪流行的一首歌,心中不由自主地吟唱了起来: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共产党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我们的道路多么宽广/我们的前程无比辉煌/我们献身这壮丽的事业/无限幸福无限荣光。

(宿迁市文联“我心向党”征文作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