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八叉梅花路”钩沉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许振贵

上月,随友人出去采风。新河镇当地的一个资深导游胡道明先生介绍,本地大营村北有一个“八叉梅花路”,是唐朝留下的遗址。胡道明先生介绍说,当初薛仁贵东征,路过此地布下此阵,作撤退时的后手用。导游还信誓旦旦地说,“大营”,就是薛仁贵当年屯兵之处,同时还指着不远处,说那个地方叫饮马槽,是薛仁贵骑兵饮马之处。

八叉梅花路,顾名思义与八卦阵有关。笔者对“八卦”没有研究,对八叉梅花路解释起来很有困难,不得不动用现代化手段,用航拍把八叉梅花路附近的地形地貌拍下来,再根据当地居民叙述,复原当年的八叉梅花路的原貌,把复原后的图纸拿去请教对“八卦”有研究的张先生,他看了复原图说,你们估计的没错,这八叉梅花路,就是根据诸葛亮八阵图演变而来,这八叉,就是八门,按照休、生、伤、杜、景、死、惊、开设计的。这八条路,分别蕴藏着武侯八阵的玄机,即天覆、地载、风扬、云垂、龙飞、虎翼、风翔和龙蟠。这个八叉梅花路与迷魂阵不同。迷魂阵只能让敌人迷失方向,而这个八叉梅花路就不同了,它能让进入此阵的敌人产生错觉,把自己人当成敌人来打,没人指引,永远别想出来。

根据文友孙如道校长的安排,让我写一写这个八叉梅花路。因资深导游胡道明先生说这是唐朝遗址,我不得不翻阅与唐朝有关的资料,最后连《隋唐演义》都拿来读了。资料是读了,并没见到唐朝名将薛仁贵留下这个八叉梅花路的记载,倒是在笔者翻阅沭阳抗战史料时,有一段记载,与八叉梅花路有关。

当年日本人如入无人之境般占领了沭阳,国民政府没放一枪一弹跑到杨口去了。共产党人为了抗日,在沭阳大地建起多个抗日根据地,潼阳县抗日根据地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潼阳抗日根据地和驻扎沭阳的日本鬼子,以沙河为界,东面是日本鬼子伪化区,西面是潼阳八路军根据地。沙河东有地下党和民兵经常出其不意地端掉鬼子据点,镇压罪大恶极的汉奸,让鬼子如坐针毡,惶惶然不可终日;沙河西呢,鬼子也在打主意,设法培养特务。一日,有特务报告鬼子,潼阳县大队主力武装都到潼阳县所在地阴平集训去了,新挑河只留下少数武装看守。鬼子得到消息,认为机会到了,由汉奸张化南带领保安团一、二大队和鬼子的一个中队,从赵圩、沙河两路渡河向新挑河进攻。汉奸给鬼子送去的情报是准确的,新挑河的确只有潼阳县大队的一个小队留守,其中副中队长仲兆峥因负伤疗养在家,负责根据地的安保工作。听到流动哨接二连三的报告,仲兆峥冷静地分析了敌情,立即派人到阴平,向县大队报告敌人来犯的消息,同时把兵力作了安排。并指派关学武、刘德全两人负责把从赵圩渡河前来的鬼子中队引入八叉梅花路,其余的小队战士,跟自己前往苏圩(小苏庄)阻击敌人。

仲兆峥带领的小队,总共只有十来个人,在沙河西岸向正在渡河的张化南汉奸队伍开了枪,吓得汉奸们的船只在河里打转,进不敢进,退不敢退。当仲兆峥开枪打掉张化南的帽子时,汉奸队伍只有后撤的份了。因鬼子的中队已经过了河,张化南不敢贸然撤兵,只在河东朝河西扫机枪,放一些没有目标的冷枪。双方一个在河东,一个在河西僵持,互打冷枪。

关学武和刘德全两人抵挡不住鬼子渡河,只好按照仲兆峥的指示,边打边退,把鬼子兵引入“八叉梅花路”。鬼子眼看两个“八路”在前面,中队长尾田下令捉活的。关学武和刘德全凭借对地形的熟悉,不时从战壕里朝鬼子打枪,鬼子眼见两个人就在前面不远,就是追不上。等鬼子全部进入“八叉梅花路”,关学武和刘德全安全撤出,让鬼子在八叉梅花路中左冲右突。鬼子并不是找不到出口,而是到了出口处,就进入了另一个岔路,朝左觉得不对,只得朝右,朝右还是不对,就再朝左吧,依然是岔道,反正走不出这五十来亩地的圈子。

时至中午,潼阳县大队赶到。当鬼子听到冲锋号响起的时候,想撤退也没那么容易!

这场战斗,共歼敌二十八人,缴获轻机枪三挺,步枪三十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