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武痴王明生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徐州日报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一曲慷慨激昂的《功夫》红遍大江南北。在徐州地区也有众多的武术爱好者,11月19日,在美丽的淮塔公园内,我市武术名家王明生向晨练的人们展示了中华武术的魅力。

入冬时节,微凉的天气,和煦的阳光下,一位长者身穿黑白相间的道服,他按剑在手,收敛笑容,刷地亮开架式,两只眼睛流星般一闪,眼波随着手势,动作如行云流水般流畅,刚柔并济,一气呵成。记者眼前出现一位古代大侠正在习武的场景,仿佛穿越了时空……演武者正是武当山道家武术玄武派第十六代传人王明生。

曾出演《血战台儿庄》

今年59岁的王明生,神采奕奕,身材匀称,步履轻盈,完全没有人到迟暮的感觉。很多人都夸他年轻,不像快60岁的人,他笑着说:“这是我几十年坚持不懈,进行武术锻炼的结果,身体从来没有生过病!”

王明生说,他从小受家人影响,7岁开始习武。1973年,经过选拔成为徐州市武术队第一批队员,主要研练鹰爪拳、醉剑、九节鞭等武术项目,曾先后拜武术名家褚庆德、肖庆荣、费隐涛为师。

“练武要能吃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除了可以强健体魄,还能锻炼顽强的意志。”他说。

在工作上,王明生也是一把好手,他充分发挥了习武精神,作为徐州钢铁厂的工人,他的高炉机械维修工作可谓技艺高超。因为表现出色,曾被评为我市冶金系统的十大标兵。

因为外形和功夫好,王明生还在《血战台儿庄》电影中饰演大刀队队长。“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能塑造一个嫉恶如仇的人物形象,并通过电影的方式弘扬中华武术精神,我也非常自豪。”回忆起往事,王明生津津乐道。

痴迷武术难自拔

淮塔公园内景色错落有致,金黄的银杏叶铺满一地,绿色植物依然挺拔,煞是漂亮。到了一处宽阔的平台,周围视野开阔,景色优美,王明生给记者讲起了中华武术的渊源。

武术起源于古代战争。战争时期士兵们掌握的一些搏击竞技技巧,经过漫长的发展与演化就形成了后来的中国武术。中国武术,技巧在于快、准、狠,以瞬间的强大力量打倒敌人。中国武术的门类繁多,可以按地域、传承与起源、技巧(套路)特点等方式进行分类与命名,早期多把武术分为南、北两派,或者分为内、外两家,内家以太极、形意、八卦三门为代表,外家统称少林,分南北两大流派。

随后王明生换上黑白相间的道服,开始热身,先打了几套拳路,之后表演了武当正宗的太极八卦掌。

武当八卦掌是一种把攻防招术和导引方法,融合于绕圆走转之中的拳术。只见他气运丹田,双脚围绕圆形不停在快速走动,双手的手势在不停变化,以腰为轴心,走、转、拧、翻、穿、搬、截、拦、推、托、带、领、缠、扣、刁、钻浑然一体。王明生步法沉稳轻盈,行如流水,身法灵活柔韧,似水中蛟龙,看得旁观者心摇神驰。

王明生又打了一套鹰爪拳,他蹲下身子,手变成鹰爪的形状,一会俯身一会站起,一会呼扇翅膀,一会在空中盘旋,把雄鹰的各种姿态展示得淋漓尽致。

愿当武术传承人

王明生说,自己马上要退休了,今后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身自己喜爱的武术事业。他不光是武术爱好者、继承者,更是武术的积极推广者。

“我对武术太热爱了,几年前,又拜武当山道家玄武派第十五代传人袁道长为师。”作为武当山道家武术正规弟子,王明生每年要到武当山去两次,一次两个月吃住在山上,静下心来跟随老师潜心研究、习练武术。

多年来,在国内、国际武术比赛的舞台上,一直活跃着王明生的身影,并屡获大奖,奖牌足足放了一箩筐。

2010年3月,他代表徐州市参加第八届香港国际武术节,获得鹰爪拳、醉剑、对练三枚金牌;同年9月代表徐州市在江苏省武术比赛中获得鹰爪拳、醉剑两枚金牌;2011年10月代表江苏省在武当山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中获得一枚银牌和一枚铜牌。在武当山多次代表武当弟子为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外国旅游团队表演武术功夫,受到高度赞扬。

王明生说,他现在仍习武不辍,一天不练就浑身难受,习武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他推辞很多应酬,全身心沉醉于武术带来的奇妙感受中,心情非常愉悦和满足。

“武术讲究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其实更多的是身心的修炼,习武可以让人心胸更加宽广。”这是王明生多年习武的切身感受。

王明生为市职工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为弘扬武术文化,他每天在淮塔公园内义务教练武术爱好者,教授过的学生达千余人。

“我觉得武术应该走进机关,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让更多的人知晓并喜爱中华武术,让武术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武术,为人类造福。”这是王明生的理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