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龙)粉墙黛瓦,曲径回廊,有香樟、翠竹、楼房,更有书声琅琅,孩子们的笑脸如花绽放……走进贾庄中学,真的难以相信这是一所偏远的农村中学。“2000年前,学校校舍破旧,教学质量落后,人心浮动。如今,学校教学质量一路攀升,成为全区的窗口学校,这主要得益于贾汪区一揽子均衡举措啊。”贾庄中学校长鹿守奎不无感慨地说。
“三大工程”让每位家长触摸到教育公平
近年来,贾汪区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实施,每年预算内义务教育经费拨款占财政支出的36%以上,注重向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倾斜。
启动实施教育重大工程建设,完成中小学校舍加固改造、新建项目83个,总面积288284平方米,总投资37243万元。为高中、初中、部分中心小学配齐电子白板多媒体系统,基本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系统“班班通”,信息化水达省Ⅱ类标准。目前,建设总面积12.9万平方米的20片农村中小学塑胶化运动场地开工建设,学生和家长成为教育均衡的最大受益者。
2012年起,该区尝试开展学校管理共同体、项目建设共同体和网络教学共同体建设,加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一体化管理;通过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的轮岗交流、跨校网上平台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直播活动等途径,促进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办学层次和教学质量快速提升。
不断完善经济困难家庭学生资助体系,让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健康成长。每年财政预算用于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助学拨款近200万元,每年社会助学人数达2000人以上。投资800余万元改建区特教中心,“三残”少年儿童入学率为97%。
“三个到位”让每位教师享受到职业幸福
自2009年以来,该区为21所边远学校教师每人每月发放120元生活补贴。三年来,招聘67名优秀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补充了新鲜血液。区财政预算内安排义务教育教师培训专项经费821万元,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组建区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积极构建名特优和骨干教师培训梯队。采用区域支教、学段支教和职称支教等形式,选派438名城区或近城地区乡镇教师到边远学校支教,发挥辐射、影响、带动作用。同时加大乡镇间、城乡间教师流动力度,流动比例在20%左右。
“多维关爱”让每个留守儿童沐浴阳光雨露
“每周孩子回家,我和老伴总想给孙女改善一下伙食,她却说在学校比在家吃得好。感谢学校的精心管理,希望孩子今后能考上清华北大……”这是紫庄中学初一(2)班学生鹿童的爷爷在留守儿童家长会上的一段话。
2004年起,贾汪区启动关爱留守儿童工程,构建起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共同合作、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多维关爱体系。发挥社会各界力量,组建了“家教专家”、“宣传者”、“志愿者”三支队伍,形成社会化、开放式格局。构建“家庭监护、镇村管护、学校爱护、同学互助”四大爱心网络,不断完善“亲子联系、镇村管护、代理家长、成长伙伴”四项工作机制。创建镇、村两级留守儿童指导站,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2010年该区获“全国农村流动留守儿童工作示范区”称号;紫庄中学、汴塘茸山小学获“全国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称号,10所学校获市级称号;2011年4月26日,紫庄中学留守儿童教育走进央视,在晚黄金时间《焦点访谈》栏目播出。
结束采访时,贾汪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婕说:“站在新起点,我们将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立德树人、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争当徐州教育领跑者,成就更大的民生幸福,让每个人的梦想都开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