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泉山发展的动力,更是提高百姓幸福指数的必须。建设富有独特魅力、创新活力的文化名区,泉山以文化惠民搭起多姿多彩的“百姓舞台”。
“百姓舞台”传递平凡的幸福
11月10日,泉山区“周末大舞台”社区广场文体活动在泰山街道康居社区拉开帷幕,来自全区各街道办事处的文艺骨干和精品节目汇聚一堂,为居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化大餐,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周末大舞台”广场文体活动是“文化惠民”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小型多样、喜闻乐见、观众参与、每周一场、常年不断的形式,组织居民开展健康向上、反映时代精神的各类文体活动,政策引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百姓互动,为开展“社区优秀节目巡演”做好准备。
结合“一居一品”、“泉山转型×正能量”等公共文化品牌创建活动,泉山区重点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国庆和寒暑假等节庆日,弘扬传统节庆文化,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广场文艺演出、文体比赛,打造出“邻里文化艺术节”、“我们的节日”等品牌文化活动,以弘扬民族传统,提升文化素养。
开展“书香泉山”活动,建设“社区书屋”。组织“图书捐赠”,发动社会和居民群众共同参与,将闲置的优秀报刊图书捐献给社区书屋,供居民免费阅读,让社区充满书香。拓宽文化资源收集渠道,通过公益赞助、商业合作等形式,积极争取优秀电影资源,在社区广场开展电影放映活动,让广大群众享受精神大餐。
依托“和谐泉山讲坛”等载体,打造“社区讲堂”,围绕广大居民关心的话题开设营养健康、安全法制、遵德守礼、形势教育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不断提高市民综合素质。举办“道德讲堂”活动,积极宣传泉山区涌现出的各类先进典型,让社区居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增强文化正能量传播力度。
通过“文化夏令营”、“青少年才艺大舞台”等活动,依托学校、社区以及业余文化团体,让广大青少年在活动中汲取文化素养,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同时与电视台、文化企业等专业平台衔接,输送优秀人才到更大舞台展示自我,搭建青少年文化素质提升平台。
开通“社区网站”,构建网络文化服务阵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全天候、360度”的生活服务,推动形成“居民覆盖面广、兼容性强、互动及时、引导有力”的社区网络文化。
15分钟文化圈 构建“百姓舞台”
在泉山区,100余个社区文体队伍常年活跃在各个社区,近3年来开展了100余场大型广场文艺活动,社区演出1000余场。目前,全区55万居民中,已有近2000名文艺骨干、近万名文艺爱好者,形成了20余支社区文艺“明星队伍”。
为让居民享有公共文化权益和公共文化服务创造便捷、优质的文化环境,在实施文化惠民中,泉山区同时加强街道、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扩大人均占有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以打造“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层次。充分利用辖区内图书馆、艺术馆、音乐厅、体育馆等市级文化体育场馆,发挥欢乐谷、星美影院等商业文化公司作用,将文化企业纳入“四位一体”社区管理模式中,通过发放“文化惠民卡”、组织“惠民演出季”等活动,让广大市民走进高层次文化场馆,让高层次文化服务也能深入普通群众。
拓展公益性文化活动空间。以基层文化服务站点建设为重点,加强街道、社区综合文体活动场所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书屋、文体学校、电子阅览室、社区综合服务网站以及体育休闲设施建设。在泉山区,群众文化的主力不单单是老年人。发挥“五老”重要作用的同时,在社区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群众文化组织网络。泉山与辖区各高校联合,组建了3000余人的在校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区、企业开展科普、家庭教育、文明礼仪宣传等志愿活动。
打造精品 扮靓“百姓舞台”
泉山区今年荣获“全国诗词之乡”称号,合群社区腰鼓队是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全国腰鼓大赛规定动作一等奖得主,康居社区的“云之雀”舞蹈艺术团获得全国首届中老年优秀文艺作品展演金奖……泉山在文化活动的普及中着力品牌打造。
泉山区“千名文艺骨干大轮训”活动启动,目前已培训3期,旨在为基层培养、培育一批有能力、有心力、有才艺的文艺骨干,为推动全区公共文化事业奠定人才基础,选拔、打造高端人才引领、骨干人才主导、基础人才支撑的人才队伍。
发挥专业和业余文艺骨干作用。组建区级书法、绘画、摄影、音乐、舞蹈、文学等协会,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创作和优秀文艺人才培养,集结一大批愿意为群众文化活动添砖加瓦的文化人才。
设立专项扶持奖励资金。激励业余文艺团体和文艺人才积极参与文化惠民工作,每年评选出在文化惠民工作中成绩显著的文艺团体和文化人才予以表彰。
通过开展“百名艺术家走进泉山社区”活动,加强文化交流,提升泉山区文艺骨干的艺术造诣和活动层次,扩大文化惠民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