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筑梦顶山乘势而上展宏图,不负首善之街风范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南京日报

       国际健康城

乐园春色

一支队伍管执法

助力产城融合

景观游园

网格E家

占据“城市C位”,城市面貌怎样展现?立足国家级新区,产业如何升级?面向“十四五”,街道体制机制改革之路怎么探?

白纸之上更易描绘蓝图,江北新区顶山街道用五年时间,书写了一份绚烂答卷。这五年,是顶山应对艰巨挑战的五年,是激情干事创业的五年,是街道面貌巨变的五年,也是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增强的五年。

业在崛起,城在崛起,立足现代化、绿色化、智慧化坐标,顶山始终坚定“创新是顶山高质量发展的基因和灵魂”的理念,紧盯江北新区“首善街道”的目标定位,贯彻落实新区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街道内涵式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争当江北新主城建设排头兵。

A

紧抓“双区叠加”机遇,

经济实力加码

今年,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街道积极立足新发展阶段、着眼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发挥顶山带头作用,以自贸区发展为契机,以服务园区平台为依托,持续优化企业服务。

深入企业助复工、创新机制解难题、聚力招商引资,一套“组合拳”全面助推顶山经济复苏和再发展。1-10月,街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15亿元,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75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2.8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9亿元,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随着区域战略地位跃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顶山街道的经济成色越来越好,过去五年各项经济指标节节攀升。截至2019年底,财税收入完成10亿元,相较2015年增加6.5亿元,增长185.7%,充分展示出街道经济的坚强韧性。

作为中央商务区、研创园两大新区产业平台的承载地,顶山聚焦新区所需,服务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建设和“两城一中心”建设发展大局,围绕新区产业定位和已经落地的产业布局,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实行定向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定期把脉辖区营商环境问题,全面激活干事创业活力。

“我们全面推动原先服装加工业和小型制造业,向科技研发、人力资源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并引进有实力、有潜力、优质的企业和总部经济入驻,提升产业聚集效应,让商业综合体、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资源形成倍增、叠加效应,并以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砝码,加快推动产城融合发展。”顶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今年,顶山强化资金扶持,引进市外高新技术企业共6家,积极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截至9月,街道技术合同交易额已完成1.18亿元。

从市政建设到园区建设,从落地对接到科创服务,肉眼可见的营商环境变化坚定了众多企业留在顶山深耕的决心。目前,街道已聚集江苏领航等人力资源企业数十家,配套企业、专业机构同步落地,引进资产管理、投融资、人力资源及电子信息、互联网技术企业等200余家。

一字排开的桥墩、大型器械的轰鸣声,当前,宁滁城际铁路正处于紧张的施工状态,通车后,汊河到新区的通行时间将压缩至10分钟,为“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示范区发展增添了砝码。结合这一苏皖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展战略,顶山致力打造“都市工业”模式,为总部留在顶山、生产搬至汊河的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B

新都市建设势如破竹,品质生活“内外兼修”

11月22日,江北新区半程马拉松大赛在顶山鸣枪开跑。赛道途经顶山辖区内的江苏第一高楼南京绿地金融中心、展示现代政务服务的江北新区市民中心,代表人文与艺术的南京美术馆新馆及江北新区图书馆,一处处新地标都已落成或即将落成,用脚步丈量“最近的未来”。

早在2018年,南京修订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时就明确,江北是南京新主城。作为“新区心脏”的顶山,建设进入快车道,新都市建设更显蓬勃生机。

为城市发展打造基础,为新区未来腾出空间,近年来,顶山持续攻坚,全面推进新开、扫尾征收工作,“以拆促拆、以拆促变”,集中力量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为几大产业平台腾出发展空间,为重点项目建设和顶山片区形象打造保驾护航。

以群众利益为导向,坚持阳光征收,公正公开。顶山始终以群众的困难和诉求为出发点和突破口,自新区区划调整以来,街道推动27个拆迁项目,其中扫尾17个、新开10个,完成拆迁约1323户农户(居民)、77家工企,总面积约94.39万,每一个地案在奖励期内的签约率都达到98%以上。同时,实现了新区市民中心周边环境整治、康华路以北丰子河以东项目、定向河西侧(1、2、3)号地、法制园区地块、铁路学院等项目“清零”、石佛寺房改房项目,体现核心区的担当作为,跑出“顶山加速度”。

今年6月,造型宛若“月光宝盒”的新区市民中心正式揭牌,成为顶山街道乃至整个新区的“门面担当”。旧的城市空间不断更新,正催生城市面貌的巨变。顶山街道在推进江北新主城建设,打造“首善街道”过程中,积极探索基层文化建设新路径,为城市建设注入人文力量。五年来,街道结合生态景观,强化人文建设,打造出一条独具风情的顶山风景线。

标准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一应俱全,功能布局媲美专业体育场,今年以来,荷波文体广场热度不断攀升,已成为街道辖区居民最爱的“打卡地”之一,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一站式”运动体验。

整合资源,顶山推动文体阵地“遍地开花”,目前,建设完成荷波广场、沿河游园等文体广场近30000,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100%覆盖;打造体育设施“10分钟运动圈”,辖区全民健身晨晚练健身点52处,健身路径点位48处,各类体育场地面积达316230,场地数量达到96个,有效满足了群众多元文体需求。

C

探索新模式,下好基层治理“一盘棋”

过去的五年是顶山搭乘“双区叠加”快车奋进发展的五年,也是顶山基层治理优化完善的五年。从“大联勤大联动”到“网格化社会治理”,顶山探索基层治理的步伐一刻未停歇,始终在前行。

2015年以来,顶山辖区面积从原来的29平方公里增长至62.8平方公里,此为机遇,更是挑战,考验着顶山的城市管理水平和基层治理能力。“我们创新出‘三格归一’机制,将城市治理网格、社会治理网格、派出所警格按照服务边界一致、服务标准一致、人员配备一致的原则进行了整合统一,通过联动协作,有效解决以往‘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的问题。”顶山给出了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

全街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以来,不断规范优化网格划分标准,明确基层治理基础单元,将全域划分为125个网格,其中综合网格89个,专属网格36个。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街道注重治理力量的整合和效能提升,治理队伍能力更全面。以街道“6+1+3”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持续推进街道大全科体系建设,全力打造基层全科网格,采取自学授课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操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基层网格员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培育一支一专多能的全科网格员队伍。

眼下,江北新主城建设如火如荼,“有别于建成区,目前顶山辖区内有130多家工地,占新区总体量的80%左右,并且工地分布比较广管理上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我们推行‘志愿者联盟’,调动参与城市建设的这股重要力量,形成多方联动、协同治理的局面。”顶山街道平安建设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种“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不仅出现在工地上,还走入了顶山人的日常生活。街道探索构建以“三格”力量为核心,小区物业、社会组织、党员群众志愿者、机关干部等社会公众力量广泛参与的“1+X”网格服务体系,最大化激活网格化社会治理的热点。

同时,构建“1+10+N”便民服务体系,推动全街便民服务触角延伸进小区、进楼栋,在对1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0个社区便民服务站提档升级的基础上,新增了35个网格便民服务点,切实布密便民服务网络,打造顶山网格“10分钟服务圈”,让顶山群众享受便捷贴心的“家门口”服务。

D

开创新局面,

坚定不移推进内涵式改革

自2019年6月起,顶山街道大刀阔斧推进街道体制机制改革,一方面通过精简机构、精简人员顺利完成“6+1+3”架构体制的“物理重组”,另一方面聚焦“全科”、“高效”两个关键词,努力催生改革的“化学效应”。街道整合城管、安监、市场监管等多项执法职能,不断提高综合执法效能,促进城市治理精细化,打造具有新区特色的“一支队伍管执法”新主城综合执法改革模式。

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顶山以改革“硬核力”持续提升综合“软实力”。街道改革永远在路上,下一步,顶山将立足“首善街道”定位,坚持把内涵式改革作为街道的重点工作来抓落实,以改革促发展,为江北新主城建设贡献力量。

“‘十四五’期间,我们在面临挑战的同时,将紧紧抓住国家级新区核心区街道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整合自身及周边的优势资源,实现街道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稳中快进地发展。”顶山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剑宁说。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街道始终将纪律挺在前面,实现重点工作全过程监督,纪律意识贯穿日常,实践运用“第一种形态”,构建三级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工作实效。

目标任务已定,围绕新区“运行新机制,增强新主城的服务效能”的要求,顶山将打好深化改革攻坚战,探索“一支队伍管执法”的新主城综合执法改革样板,并搭建“网格E家”平台,让基层网格化管理改革走向深处,不断缩短服务距离、提升服务品质、增进服务品类,

一组组闪亮的数据,凝结着顶山街道的发展成果;一座座矗立的高楼,刷新着新主城建设的顶山速度,从2016年到2020年,顶山街道作为新区核心区街道和“双区叠加”发展的重要承载地,以快速奔跑的姿态迎接新时代的曙光,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面向“十四五”,面向现代化,顶山正挥毫泼墨,绘就幸福蓝图。

赵婷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