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晨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外卖餐饮市场呈现“井喷式”增长趋势,并以不可逆转的影响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网络外卖食品安全正成为民众越来越关心的大事。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和不时曝出的外卖安全隐患事件,让人们在享受舌尖上便捷的同时,对整个行业安全问题仍心存“忌惮”。那么如何加强网络餐饮安全监督工作,让市民吃上放心外卖呢?市政协专题组在进行周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双月委员座谈会,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餐饮协会等部门单位进行了面对面协商。
网络外卖食品安全吗?
点开手机App,动动手指,半个小时内外卖食品就能送上门,这种足不出户的消费方式已逐步成为消费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服务。可是,随着网络订餐越来越火,随之而来的投诉也越来越多,消费者、入网餐饮单位、第三方网络平台之间的关系也难以平衡。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公布的《2017年网络外卖发展趋势盘点》民调数据显示,有35.8%的消费者不使用网络外卖的原因是认为食品卫生无法保障。
“点外卖虽省时省力,但我最关心的是外卖能不能让我们吃得放心、吃得舒心。”有时工作加班,需要靠点外卖解决吃饭问题的胡元威道出心声,商家制作食品时,工作环境怎么样、原材料质量好不好、“外卖小哥”在配送过程中有没有偷食现象、消费者如何在有效保护自身安全的同时,将食用后真实点评反馈给商家以及其他消费者。这不仅需要商家自身注重食品安全、卫生问题,而且需要相关监管部门让我们能够享受网络餐饮服务的同时,给我们一颗定心丸。
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国家已颁布了《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对餐饮行业情况比较了解的镇江市餐饮行业协会会长吴荣生称,“如何把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做实做细,这是我们相关部门需要认真考虑的。”
政协委员出实招
我市网络餐饮供应商高达13000多家,日均消费达30000-40000份,去年10月至11月市场监督部门对网络餐饮进行了专项整治,共网上抽查供餐单位资质1300余家,线下对211家头部商家开展现场检查,显示了大部分供餐单位在网上公示了资质材料,信息真实。但也发现13家供餐单位存在未公示证照资料,或者发生变更后未及时将网上公示的证照进行变更等问题。3月20日市政协双月委员座谈会上,委员们就“加强网络餐饮安全监督工作”建言献策。
如何严把第三方平台餐饮店铺准入关口,市政协委员李军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加强App第三方平台管理制度。“《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明确‘线上线下一致’原则,第三方平台要对网络餐饮单位的许可资质、从业人员的健康证等合法资质,要线上、线下逐一审核,实现精准有效监管;对其环境卫生是否合格、进货渠道是否正规等,要有个标准,并对食材的采购,制作现场等要有追溯原则,不能有作坊式生产。”李军还建议第三方平台探索餐饮监管数据共享。比如,温州市市场监管局的内部信用持证系统就已向第三方平台开放,建立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共享的同时也就能实现更好的管理。
丹徒区政协委员殷明很赞同李军的看法,他还补充道,目前网络餐饮主要集中于儒牛网、美团、饿了么、饿了么星选(百度外卖)等第三方平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平台大数据反馈信息。运用网络订餐平台的抓取、分析系统,即时筛查违法违规行为,由属地监管部门核查处置;对网评较差、投诉举报较多的单位加强检查,严重时取消准入,予以罚款;通过大数据监控及风险评估机制确定风险等级、检查频率和选择检查对象,不符合要求的一律取消网络渠道餐饮销售资格。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需要强化社会共治参与力量。食品配送员“外卖小哥”是入网餐饮单位的直接接触者,发现问题的效率较高,市政协委员高庆文建议,相关监管部门聘请第三平台的“外卖小哥”为食品安全监督员,倡导“外卖小哥”在取餐过程中,发现商家证照不符、经营异常以及存在食品安全、食品包装不合规等情况时,通过第三方平台的内部渠道逐级上报,经过后台审核考察无误后,由平台统一汇总给相关监管部门处理。与此同时,第三方平台要探索建立合理的配套奖励和保密机制,既要保障“外卖小哥”隐私,所有的信息通过独立渠道汇总和审核,确保信息不外泄,避免被举报者的打击设复,又要调动起“外卖小哥”的积极性,比如举报奖金激励、工作量置换等。
除此之外,针对第三方平台、入网餐饮单位、“外卖小哥”社会责任感不强、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市政协委员盛莉莉提出,“要加强对他们进行政策解读和相关知识专业培训。”
组织第三方平台工作人员、入网餐饮单位提供者、食品配送者分批次、有重点地对《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新规进行专题培训,通过对相关法规政策的解读,使他们对各自在网络餐饮服务行为过程中应当承担的义务责任及违法违规后果形成清晰认识,促进各方诚信守法。
合力共守网餐安全
新兴网络餐饮服务业态快速发展,各种有关食品安全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也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新一轮机构改革的进行,市场监管体制将会更趋科学合理,市市场监管局已将加强网络订餐新业态监管作为2019年食品经营监管的重点领域。
“在线下执法方面,我们要求每个辖区每个季度检查50家以上单位,这样的话,每个季度总共检查400家以上单位,每年将近有2000家单位,最大限度保证我们消费者的餐饮安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处处长李世荣介绍道,针对第三方平台线上餐饮单位多且存在动态变化,人工审查资质无法全面覆盖等问题,2018年10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引进了网络订餐平台抓取、分析系统,通过智能化采集、智能化比对、智能化分析、智能化标记,能够按月定期对美团网、饿了么、饿了么星选3家主要平台进行智能化监控和大数据分析,并按地区归集各项数据。
另外,市场监管部门与第三方平台之间,可以建立一个信息互通机制。李世荣进一步解释说,“我们可以把经营系统中有关入网餐饮单位的相关信息提供给第三方平台,方便他们在审核申请入网餐饮单位时,及时有效的判断他们是否有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就餐点菜丰俭由己,个性化特点表现得非常充分。这些网站通过一种柔性化定制、个性化服务的销售方式,为餐饮单位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搭建了更畅通快捷的消费平台。因此,建立职责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风险可控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体系尤为重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