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技城实景
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交流中心实景
未来科技城实景
智慧江宁运营管理中心
2020南京未来科技城独角兽企业云上对接会
小镇客厅5G技术展示区
当前,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浪潮滚滚,一个以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时代蓬勃而来,谁能勇立潮头,就能抢占先机。滚滚浪潮中,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化合作发展大会之约像一艘满载“智慧果实”的巨轮如期而至。
今明两天,2020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化合作发展大会在南京未来科技城举行,世界智能制造领先企业、权威机构、卓越领袖与前沿专家将齐聚一堂,围绕当前疫情形势下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和热点话题,交流成果,分享思想,共话“智能制造”前景。
大会的召开也让会议举办地——南京未来科技城再度吸引世界目光。自2016年首次举办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化合作发展大会以来,南京未来科技城充分借助这一国际合作平台与桥梁,发力智能制造,在中德技术合作方面取得“累累硕果”。德国弗劳恩霍夫激光技术研究所、德国SAP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的落户不仅拓展了园区的国际合作平台,更加速其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一个智慧新城和产城融合的新地标悄然崛起。
未来科技城创新打造创新创业载体的实践,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关注和肯定。南京市委领导指出:“创新名城建设需要建设一大批平台载体,要认真总结像南京未来科技城的经验,进一步推动产业、人才和项目的建设。”
A
围绕智能制造,签约项目再创新高
2020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化合作发展大会由东南大学、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江宁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江苏省海外联谊会智能制造和电子信息专委会、江宁区发改委、江宁区工信局、江宁区科技局、南京未来科技城等单位承办。
作为“2020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的首场活动,本次大会将围绕“赋能升级·智造未来”主题,举行重要嘉宾会见、开幕式、主旨论坛、专场分论坛等重点活动,签约揭牌一批重点项目,同时权威发布国内外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的最新发展成果,进一步推动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化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疫情肆虐大背景下,今年大会更新形式,首次采用“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模式。开幕式上,将现场连线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副校长、弗劳恩霍夫协会激光技术研究所所长、大会德方名誉主席Reinhart
Poprawe、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歇尔·舒曼以及德国弗劳恩霍夫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克里斯多夫·鲍姆致辞,并在德国亚琛等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设有分会场,方便更多专家学者打破时空限制,“云上”交流,擦出火花。
此次大会签约、揭牌项目数量也将再创新高。去年第四届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化合作发展大会,南京未来科技城“收获颇丰”——共签约重大项目7个,揭牌项目4个。今年,园区再创佳绩,将签约11个重点项目,揭牌7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其中,中国智慧能源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50亿元,由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南京未来科技城三方合作共建,拟在园区建设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和先进服务于一体的中国智慧能源总部基地。项目将在5年内引进智慧能源行业上市公司10家,总部项目30家,培育高企100家,营收产值达200亿元。
此外,1场主旨论坛、6场专场分论坛也各有特色、精彩纷呈,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弗劳恩霍夫协会等科研机构,两院院士,西门子、SAP、博世、富勘、库卡、舍弗勒等中德知名企业代表,将聚焦产业转型和发展创新等热点话题展开“头脑风暴”,以更好地助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B
深化中德合作,四届大会落地36个项目
5年,连续五届举办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化合作发展大会,南京未来科技城的底气何在?
“这离不开园区与德国结成的友好合作关系。”南京未来科技城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中德两国经贸交往日益密切,南京未来科技城精准把握时代机遇与形势,不断拓展国际合作平台,与德国制造业名城亚琛市达成了深度合作。2016年4月25日,园区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签署战略备忘录,落成“中德技术合作转化中心”,开启了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激光研究所(ILT)、工业制造研究所(IPT)的全新合作。
2016首届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化合作峰会上,国华卫星应用产业基金、中德技术合作转化中心等5个项目成功签约落地;2017第二届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化合作峰会期间,多激光多材料金属增材制造设备研发项目等6个项目签约,同时,芯片模块研发产业中心等三大产业发展配套项目正式揭牌……统计显示,在已经举办的四届大会上,已有36个项目落地未来科技城,撬动总投资500个亿。
在多方努力下,项目落地后迅速“生根发芽”——去年7月,国内首个弗劳恩霍夫先进技术创新及展示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开展包括金属3D打印、高端激光加工、先进机械加工、高端智能制造等多个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项目一期引进了激光技术研究所ILT、制造技术研究所IPT诸多先进技术和展品。
通过3D打印技术,一块块金属材料变成了巴掌大的钛合金卫星、指环状的月球车车轮和参差排列的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等定制化的器件,可在航空发动机喷嘴、飞机涡轮叶片表面处理以及微摩擦工程研究等领域大展身手。据介绍,项目二期和三期还将引进
4-5家弗劳恩霍夫下属研究所,带来更多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先进技术和工艺。
“大会创造了中德双方定期交流、合作的平台,每年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让很多新技术在这里交流展示,促成了中德双方非常多的合作。”南京未来科技城相关负责人表示,它不仅成为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重要成果展示窗口,还为智能制造技术和产业发展提供了资源集聚、产业对接、协同创新和交流合作的广阔空间。
C
崛起“智造”高地
打造产城融合新地标
南京未来科技城如此受德国技术青睐,不仅因为其主动扩大“国际朋友圈”,更源于园区明确的定位和清晰的目标。
2011年底,江宁区委、区政府着眼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创设南京未来科技城,明确将南京未来科技城建成国内一流档次、代表前沿科技最高水准的人才创新创业新高地的定位目标。
9年来,南京未来科技城始终围绕打造国内一流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和产业集聚高地目标,构建未来网络、未来制造、未来影视、未来旅游四大未来系列特色产业体系,着力打造集科技、文化、旅游、商业、休闲为一体的未来科技生态新城。
与此同时,园区坚持把科创载体平台的打造放在首要位置,以优质载体吸引顶级资源和顶尖人才。如今,园区已拥有近百万平方米的配套服务设施,引进国内外院士等高端产业人才30余名。
创新氛围日趋浓厚,暖心服务助力成长,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南京未来科技城。今年4月3日,“无人驾驶虚拟仿真及智能控制研发平台”落户园区,该平台可以帮助无人驾驶相关企业开发和训练无人车,以及实现无人车系统规划决策与控制算法的高效测试;4月16日,以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于长斌团队为核心的南京众智未来研究院签约落户,将聚焦机器人视频理解、机器人认知决策、多机器人系统协同协作、自主系统智能控制及与之相关的人工智能算法设计……截至目前,南京未来科技城共引进科技型项目1500多个,主导产业占比达80%以上。园区集聚的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60家,培育出南京物联传感、
三迭纪医药、艾科美热能科技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
在充分发挥自身产业聚合优势的前提下,南京未来科技城不忘“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创新产业与服务平台共生、共利、共建模式。在生活配套上,砂之船商业广场、上秦淮假日酒店、人才公寓、南京未来科技城小学等投入使用,创业路美食一条街、罗森超市等一批生活配套设施开业运营,园区商业配套设施日均接待游客超万人。在智慧体系建设上,智慧园区格局初步构建,建成了全覆盖的公共WiFi,小镇APP、公共服务“一卡通”也已投入使用。此外,未来网络产业创新综合体、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上秦淮文旅小镇影视街区也已投用,一座集科技、文化、旅游、商业、休闲为一体的未来科技生态新城正加速崛起。
本版撰稿 宁晓未 杜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