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铸就“生态福地智造新城”

2022年0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核心提示

章镇镇地处上虞南部,与嵊州市三界镇接壤,104国道、上三高速公路贯穿该镇南北,交通区位优越。这个拥有140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辖27个行政村、2个社区的虞南重镇,是上虞“北都市、南花园”空间布局中“南花园”的核心区域。

章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东汉杰出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山水田园诗鼻祖谢灵运等在这里出生。

章镇被誉为“虞南粮仓”,农业高质量发展铿锵有力。红心猕猴桃是该镇的一张金名片,全镇种植面积已突破1万亩,年产量达17500吨,年产值超3亿元,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民致富果。

章镇工业经济快速崛起,涌现“亚厦装饰”“皇马科技”“金盾股份”等上市公司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行健”等一批竞争力强的企业,工业经济后劲十足。

章镇还先后被授予国家卫生乡镇、省级中心镇、省级生态镇、省级园林城镇称号,去年又被列为第四批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单位。

总投资13.5亿元、全长3.4公里的新章镇大桥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章镇开始由中心镇向省级小城市新跨越;章镇发布红心共富“六大行动”,探索党建联盟助力共同富裕新路径;“数字张村”揭开神秘面纱,开启数字赋能共同富裕新征程……年初以来,章镇镇围绕绘就“生态福地智造新城”的新蓝图,以上虞区县域副中心为发展方向,全面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我们正致力打造‘绿色工业高地’‘四季仙果之都’‘生态宜居福地’。”章镇镇党委书记金小军说。

统筹

张小东

撰文

范文忠

顾永宝

图片由章镇镇政府提供

项目为王

实现向小城市新跨越

这几天,王胡标和同事一起,忙着去章镇镇新区村走村入户,了解民意。“两个地块共65亩多土地,涉及90多户农户。”王胡标说。

王胡标是章镇镇党委副书记,也是这次新区村两个地块土地征收工作的负责人。自从9月8日,上虞区政府网上公布新区村两个地块土地征收启动公告以来,章镇镇抽调骨干力量,兵分八路,访民情、听民意。

这是章镇镇加快推进小城市培育的一个缩影。

在章镇,说起章镇斜拉桥,可谓几乎家喻户晓,这座桥梁长303.69米,1978年11月开工,1983年10月竣工,是我国第一座独塔预应力混凝土公路斜拉桥,是章镇的一大标志性建筑。然而,由于历史久远,这座桥已成为老集镇和新集镇联动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于是,总投资13.5亿元、全长3.4公里的新章镇大桥工程提上议事日程。新章镇大桥总长1300米,建成后将实现与104国道平交并直达常台高速公路章镇互通,不仅将成为章镇域内的交通干线,更是高速连接、过江交通及虞南山区出行的重要枢纽,进一步扩大章镇辐射范围和发展空间。

“我们牢牢牵住规划这个牛鼻子!”章镇镇党委委员吕青松说,章镇高起点、高质量编制完成小城市培育发展规划,把握交通大格局改变带来的新机遇,紧跟高铁时代的步伐,谋划建设三界高铁站和章镇区域的快速路,着力打破城市边界,发挥人才虹吸作用。对104国道、章丰公路、老集镇沿线等区域提升改造,开展相应配套建设,奋力打造国道、高速公路出口沿线的上虞“靓丽南大门”,加快构建“一心一带、三轴五区”城市发展新格局,拉大城市框架,提升空间承载力。

根据小城市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章镇镇初步排定六大类建设项目共106个,计划投资41.7亿元。目前,投资2900万元的工业西区道路新建工程和新区片道路工程已开工;投资5000万元新建章镇中心幼儿园,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和可行性报告;投资1000万元建设上虞区中医医院章镇分院提升工程,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正在加快推进。

与此同时,章镇镇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主动对接全区“十四五”规划和正在筹建的曹娥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定位,重点做大做强环保设备制造业这一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专用设备和建筑新材料等骨干产业。以优质项目为杠杆,撬动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小城市建设聚人气、聚财气。

“红心共富”

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

8月27日上午,在章镇镇举行的红心共富“六大行动”暨2021上虞舜阳红心猕猴桃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上,绍兴市猕猴桃产业农合联理事长叶志军与柯桥区乡风果园、柯桥区湖塘街道幸来红心猕猴桃基地和诸暨市半丘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签订成立猕猴桃农合联“红心共富”党建联盟。

“这种跨区(市、县)组建的‘红心共富’党建联盟,有利于加强果农之间的信息沟通,形成全市范围内全产业链大合作新局面。果农从原来的低层次价格竞争,转变为抱团共同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多方共赢。”绍兴市供销合作总社有关负责人表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01年3月8日,经过两次赴四川考察,在时任浙江省发改委对口帮扶处处长、章镇乡贤叶建军的帮助下,章镇农民叶建根、叶志军和付祥林3人合股,在章家埠村下叶自然村种下了18亩红心猕猴桃,走上了红心猕猴桃产业发展之路。

然而,好事多磨。由于种植技术不过关,当时章镇猕猴桃种植业效益并不好。直到2007年,红心猕猴桃开始在章镇走红。“那几年亩均效益超过6万元。”叶建根说,“那时我逢人便说,比红心猕猴桃效益好的水果找不到第二种了。”

在他们的引领下,章镇大批农民种植红心猕猴桃。短短几年时间,全镇种植面积达数千亩,如今已突破1万亩,年产量达17500吨,年产值超3亿元,成了华东地区最大的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

目前,以章镇镇为核心,我市红心猕猴桃产业呈燎原之势,尤其在柯桥、诸暨等地发展较快。但由于果农在种植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经验不足,影响村级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为此,上虞区通过“六大行动”,助推“红心共富”。“六大行动”包括党建联盟聚力行动、数字平台赋能行动、乡贤助销惠民行动、校地合作共建行动、导师帮带领航行动和东西协作帮扶行动。

在党建联盟聚力行动中,首次跳出上虞范围,跨区(市、县)组建“红心共富”党建联盟,重点围绕销售共带、技术共帮、电商共搭等,助推我市红心猕猴桃产业迈上新台阶。数字平台赋能行动中,结合数字化改革契机,进一步深化“党建+合作社”新型管理模式,开发集党建展示、党员培训、家事服务和电商网红推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章镇“红心共富”数字化平台,促使红色党建与特色农业线上线下深度结合,以品种优势、品牌效应和农旅融合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拓展‘党建+合作社’管理模式,释放乘数效应,将红色党建、特色农业、休闲旅游等元素融为一体,转化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不竭动力。”章镇镇有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数字张村”

开启数字赋能新征程

近日,“数字张村”正式建成投用,章镇开启了数字赋能共同富裕新征程。这是迄今为止上虞建成的首个村级“数字乡村”,对村级赋能共同富裕将产生深远影响。

张村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山区村,这个拥有1032户农户2776人口的村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8万元,村级集体经营性年收入突破80万元。随着樱花谷景区的名气增大,张村跻身省3A景区村、市3A示范村行列。目前,张村正以樱花谷景区为核心,打造3A级景区。

在张村郁郁葱葱的花丛中,一幢“心”形民宿雏形初现。“目前正在紧锣密鼓装修中,计划明年‘五一’节前竣工。”心池精品民宿项目负责人成炀喜滋滋地说。

总投资3000万元的心池精品民宿项目,包括30个客房、餐厅、会议中心、汤池等。项目自2019年3月章镇樱花节开始洽谈,去年11月1日开工。

花香引蝶来!除了心池精品民宿项目,张村目前已成为众多投资商投资的一方热土。“目前,已有4个项目达成投资意向。”章镇镇党委委员顾永宝说,还有不少项目在洽谈。

杭州颐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宁波跨易科技有限公司联手,计划投资3亿元,在张村樱花谷景区打造农耕文化园项目,包括农耕文化博览中心、农庄民宿、农耕文化主题餐厅、农耕文化特色街等;上虞一家上市公司计划投资1.5亿元,动建度假酒店;另一家上虞企业负责人计划拿出10亿元,将跑马场项目落户张村;北京客商投资1亿元的机车公园项目也达成落户意向。

今年初以来,张村投入400万元,着手打造上虞区首个数字乡村——“数字张村”。“主要依托浙江大学数字乡村研究院开发,建设数据云平台、地理信息系统和5大应用场景。”张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陈振华说,被称为村庄“最强大脑”的“数字张村”智慧中心内,5大应用场景包括党建智引、全域智治、民生智服、文旅智融和村情智递。

“数字张村”让游客享受数字化的便利。来自上虞区桥新村的游客钱亚娟说,作为一名游客,慕名来到张村,关注‘张村樱花谷’公众号,进入数字张村e游乡村平台,不仅可以订到心仪的民宿、农家乐,而且公共厕所、采摘基地、景点等都能实现精准导航。

“数字张村”让村民享受全方位的服务。首家落户张村的民宿心池民宿负责人成炀说,资金周转有困难,只要点击“数字张村”,就能在线上办理信用贷款,无须担保和抵押。原来,张村与农行绍兴章镇支行和农商银行章镇支行建立合作关系,光农商银行章镇支行授信额就达3亿元。

“数字张村”让村民参与村庄治理。河道或小微水体、道路保洁、乱堆乱放、庭院卫生、家禽散养、垃圾分类、秸秆焚烧等12项巡查工作,全部向村民开放,村民发现问题,只需发张照片,保洁人员就会根据定位系统及时找到照片拍摄地,进行整改。

“我们村干部哪怕不出办公室,也能随时掌握全村动态。”陈振华自豪地说,赋予村干部“千里眼”“顺风耳”的,是“数字张村”智慧中心。这个平台借助地理信息、遥感测绘、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数据传入“数字张村”智慧中心,通过电子大屏幕,实现掌控全村运行状态。陈振华举了一个例子,张村共有15000多亩山林,以前,遇到高温天气,山林火灾让人防不胜防。如今,山林中安装了若干个热传感器,一旦遇到高温天,无人机就能飞上天空检测,及时捕捉异常点位,将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