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妙华
诸暨是一片革命的热土,曾经涌现出多位为共产党建立与早期革命活动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也培育了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而浴血奋战的革命队伍金萧支队。革命精神薪火相传。进入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如何当好“红色根脉”的传承人、守护者,以红色文化赋能诸暨高质量发展,值得我们思考研究。
一是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推进诸暨高质量发展。早在百年之前,诸暨的革命先驱就展现出了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据统计,在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诸暨籍革命烈士就有近700人;在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确定入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第一辑、第二辑的1500余位人物中,诸暨籍的有10位,占全国的一百五十分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俞秀松、曾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张秋人、曾任中共江浙区委(上海区委)常委的汪寿华、浙江国民革命运动领导人宣中华等,都是诸暨人。这些勇立社会历史发展潮头的革命先驱,为中国早期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当前经济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创新需要有敢于探索、敢为人先的精神支撑。当前,诸暨已经到了“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的关键阶段,必须继承发扬革命先辈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用创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用创新的思想观念谋划工作,横下一条心、蹚出一条路,加快把创新打造为诸暨高质量发展的最核心竞争力。
二是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推进诸暨高质量发展。古人说:“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展示“重要窗口”诸暨风采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炮火中,许多诸暨先烈前仆后继、不屈抗争。据史料记载,1938年8月,诸暨的共产党人组织了2万多名农民和土枪队员参加诸暨各界抗日肃奸运动大会。1942年5月,诸暨建立了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泌湖乡抗日自卫队。1943年12月,金萧支队在璜山黄家店成立。改革开放之初,诸暨干部群众秉承敢闯敢冒的创业精神,率先探索实践,形成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优势。目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只有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解决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才能将改革进行到底。诸暨现在所处的,是标兵渐远追兵渐近、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我们必须秉承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坚韧不拔、矢志拼搏,聚焦短板弱项、瓶颈难题,找出“痛点”,梳理难点,厘清攻克“关口”,破除阻碍高质量发展的“症结”,推进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
三是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推进诸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之本,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本。”1923年1月俞秀松同志在给其父母的信中写道:“我的志愿早已决定了……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今年3月召开的诸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们民生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公共服务、城市文明等方面,接下来要在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的基础上,向着高质量、高水平、高效能的目标去努力。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要努力当好“红色根脉”传承人、守护者,肩负为人民谋利益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忠实践行“八八战略”,让诸暨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建设“重要窗口”展示更多“诸暨风采”。
在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党员干部既是引领者、更是建设者。要积极传承“红船精神”,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探索推进基层治理数智化、制度化、现代化,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大力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全面提升诸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