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这是一座由钱塘江冲积扇孕育而成、面积不足40平方公里的江南小镇。
这是一座曾拥有多个“中国第一”,一时风光无两的经济强镇。
这是一座“登高者先缺氧”、一度彷徨的困惑之镇。
在绍兴“融杭联甬接沪”发展战略驱动下,与杭州一江之隔的这座小镇,肩负“共同富裕”先行先试的使命重托,寻找着发展支点,以永不平庸、永不放弃、永不满足的身姿,逐浪前行,迎风而歌。
这,就是柯桥区杨汛桥。
近日,市新闻传媒中心“先行者的风景”全媒体采访团走进杨汛桥,感受其融入血脉中的百折不挠与奋勇进取。
潮起潮落,东风起
了解杨汛桥近二十年历史的人,对“沉浮”二字有着切身体会。
曾经,杨汛桥风光无限,被誉为“中国上市第一镇”。2001年到2003年,这块“弹丸之地”密集上市7家企业,书写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小镇神话”。2004年,杨汛桥荣获浙江省百强乡镇榜首“三连冠”;2005年,高居全国百强镇第18位。
“那时候,出去说自己是杨汛桥人,大家都投来羡慕的目光。”60岁的童幸木上世纪90年代在杨汛桥创办纺织厂,亲眼见证了这里的腾飞。
谁承想,从勇立潮头到沉入谷底,只在一夕之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犹如一股巨浪袭来,杨汛桥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并旋即因担保链引发债务危机,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包括浙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上市、非上市企业纷纷“搁浅”。
“大病一场”的杨汛桥,不仅经济受到重挫,也让之后的前行一度步履艰难。“直到现在,都还不能说完全解决了这些遗留问题。”杨汛桥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峻峰坦言。
幸运的是,杨汛桥人没有一蹶不振,忍住失败的痛楚,从昔日的鲜花与掌声中走出来,齐心寻找自我救赎的路径。
“在新兴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杨汛桥经济已触底反弹。”杨汛桥街道办事处主任毛佳丽介绍,2020年,杨汛桥街道实现财政收入9.41亿元,同比增长29.77%,区域经济发展实现2008年以来最大增幅。
恢复元气只是第一步。杨汛桥人望着曾经站立过的“高处”,绝不甘心。
“融杭联甬接沪”战略提出后,杨汛桥东山再起的机会,来了。
2014年,浙江树人大学新校区选址杨汛桥;今年,绍兴地铁1号线柯桥段开通运营……融入杭州都市圈的步子,杨汛桥越迈越大。
“地铁从杭州驶进绍兴,首站就是杨汛桥。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王峻峰的脑海中,未来的杨汛桥不会再是一个临杭的小城镇,而是融入杭州都市圈核心区的小城市。
今年4月,“杭绍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绍兴片区规划方案出炉。杨汛桥被纳入建设核心区,除了承接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的临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外溢外,重点以创新创业和生态休闲为主要建设方向,依托浙江树人大学,发挥产教融合优势,发展文化教育、创意经济、体验经济。
杨汛桥也据此有了新的发展定位:融杭桥头堡、空港承载地、宜居智慧城、共享金名片。
再立潮头,时代赐予杨汛桥新的机遇。
腾笼换鸟,暖风吹
紫薇花是杨汛桥的“镇花”,酷夏绽放,很是契合杨汛桥人骨子里不折不挠的精神。
杨汛桥十多年的攀爬之路,亦是如此。
2012年3月8日,对于浙江永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今浙江永安融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历经三年多沉寂,公司股票终于宣布复牌。
2008年,永隆实业也在那场大浪中“搁浅”,股票停牌。“那时,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公司常务副总何莲凤说,2010年,浙江永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重组永隆实业。尽管2012年复牌了,但当时公司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
危中也有机。公司大胆转变战略定位,“我们将客户群定位为中高端群体。”何莲凤说,加强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后,品牌响了,企业彻底扫去了之前的阴霾。2018年,行业竞争激烈,公司又先行一步,果断追加投资,淘汰一大批落后设备。“融杭潮流下,公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何莲凤说。
像永安融通这样众多打不败、斗不垮的老企业,正是杨汛桥的经济之基。但,仅有这些还远不够。
当年的急速衰落,表面上看是因为金融危机,实质上却是缘于杨汛桥曾经粗放的发展模式积疾甚深、一触即溃——浙江玻璃、南方水泥、浙江水泥等龙头企业,无一不是靠高能耗、高环境代价拉动的。
“小时候从学校回家,每次路过水泥厂,都要捂着口鼻快速走过。空气里全是尘土,整个天空都是灰蒙蒙的。”23岁的洪嘉莹是土生土长的杨汛桥人,少时的印象里,家乡辉煌的背后也有不堪的一面。
刮骨疗毒、腾笼换鸟,成了必然的选择。
这些年,摒弃以“规模”与“增幅”论英雄的理念,杨汛桥不惜成本搬迁了一批水泥、玻璃、印染企业,同时利用“融杭”战略下的各种契机,积极引入现代物流、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努力实现产业重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彼时,因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已不适合当地产业政策,童幸木关停了自己经营多年的纺织厂,和儿子一起做起了纺织贸易。如今,凭借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生意越做越大,主营的沙发布抢占了英国一半的市场份额。
洪嘉莹则在家附近的浙江世纪联华物流配送有限公司上班。这里没有嘈杂的机器轰鸣声,也没有遮天蔽日的烟尘,AGV智能搬运机器人在仓库里来回穿梭,自动分拣线每小时能精准分拣1.6万箱货物……
这家公司是杨汛桥2012年从杭州引进的,日均货物吞吐量13万件,目前是世纪联华在全省最大的智慧物流中枢,为246家门店供货。去年该公司纳税4600万元,今年上半年纳税达到了3800万元。
另外,2016年关停的“浙江水泥”所在土地被政府收储、重新规划后,也即将迎来新生——4个带有“杭州基因”的新项目即将入驻,落地投资超15亿元。
伤口渐愈,杨汛桥身躯强健了,可以奔跑。
除旧布新,春风拂
扫去阴霾,奔跑在开阔的融杭路上。
“随着地铁的开通,杭绍同城效应必将加速显现。”毛佳丽说,到时候产业要进来,人也要进来,就会与杨汛桥的“可用之地不多”产生矛盾。
如何才能再立潮头?杨汛桥人给出的答案是:空间重构,为未来的发展腾出更多空间。
当下,杨汛桥正在通过村级老旧工业物业更新改造,逐步“清理”村庄内和住宅密集区附近的“低小散”企业,并制定新的规划,将工业项目集聚到相对偏远的位置。
第一宗村级老旧工业物业更新改造试点土地,近期即将挂牌出让。这宗土地位于展望村,面积6.4亩,以前有一座彩钢棚厂房,里面是铝合金、纸板等4家小厂,脏乱差不说,安全隐患也很大。今后这里要建一栋50米高的商贸楼宇。
“旁边是浙江树人大学和学府新城小区,拆掉了好,村里形象总要跟上。”展望村党委书记唐利民很期待新楼宇给村里带来新收益,“一二两层产权归村里,我们已经提前开始招租了,估计每年能收入60万元,比先前多20万元呢!”
环境重塑,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小城,这是杨汛桥人的又一个目标。
“菜市场里能查社保记录,你们没见过吧!”记者采访65岁的张美雅阿姨时,她正在杨汛桥综合市场内打印上个月的社保记录,笑呵呵回答问题的时候还不忘“炫耀”一把。这台政务服务一体机,是市场改造提升时安装的。市场负责人宋贤平说,如今走进市场,就像逛超市,64寸液晶显示器滚动着当天的各项经营数据,母婴室、便民服务角……别处有的这里都有,别处没的这里也有,每个细节都散发着“暖意”。
在蒲荡夏村,垃圾投放点好似“公交站台”,村民投放垃圾定时定点。“村里干净得很。”蒲荡夏村党总支书记夏国兴说,如今垃圾分类已经融入村民生活,分类准确率达到95%以上。这里的垃圾分类数字监管平台和数字化基层治理四平台综合指挥室,让每位村民都能感受到数字化带来的快捷便利。
走在和门程村里,曾经堆在村宅前后的杂物不见了,公厕清洁得像客厅,公园特别“高大上”,西小江边绿植郁郁葱葱。“西小江对岸的萧山区裘江新村看到我们环境这么好,还特意来取经哩。”村党总支书记胡利土十分骄傲。
日日新、处处景,这就是如今杨汛桥给人的印象。
结束采访离开杨汛桥的时候,蓦地发现杨江大道两侧的紫薇花,在烈日下,似乎开得更沉稳了。让人不禁想起杜牧的那首《紫薇花》:“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