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乡问水,打开源头活力

2022年0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当下,山区26县如何尽快拉平差距、补上短板?

水,或是一个重要支点。

作为江南水乡,浙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达955亿立方米,单位面积产水量位列全国第四。特别是山区,大多地处钱塘江、瓯江等八大水系源头,Ⅰ类水质河湖比比皆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区县的目光不约而同投向自身优势。最近,丽水发布水经济发展规划,立志要把水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向“十四五”,衢州将信安湖水上运动、六春湖冰雪运动等,列入美丽经济发展目录。而千岛湖畔的淳安,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打造产值超200亿元的“中国水业基地”。

一滴水,究竟有哪些价值,能变幻出怎样的业态,又将如何助力山区县绿色发展?近日,记者走进丽水、淳安、开化等地,看水的“七十二变”。

从水产品到水标准

迎合消费趋势,牵引水的附加值提升

来自青田深山的自涌泉水,注入简约容器,变身瓶装、桶装的“丽水山泉”。面世不到半年,这一水产品收获好评如潮。

“精装版容量350毫升,定价3.5元,比市场上大多数饮用水贵。”丽水城投集团下属的浙江万物生长水业公司负责人张子宏说,这一定价背后,有一个“生态优势如何转化成经济价值”的故事。

作为浙西南生态屏障的丽水,境内有瓯江、钱塘江、飞云江、椒江、闽江、赛江,有“六江之源”之称。但长期以来,这一丰沛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全市甚至连像样的水产品都少见。

空白,意味着潜力。2019年,丽水市委召开两山发展大会,首次提出写好“水经注”。去年4月,市里抽调发改、水利等部门干部,专门成立“水经济”工作组,统筹水产业发展,创造、转化和实现水资源潜在价值。

“丽水山泉”,正是开局第一招。

“龙泉青坑底的生产线全部投产后,每年可生产90万吨矿泉水。”张子宏说,眼下,一瓶“丽水山泉”,不仅让曾经地处深山、无人问津的水卖出了好价格,也带动了上百人就业,还引来了三得利、纳爱斯等企业前来考察,未来将进一步研发酒、沏茶水等高附加值产品。

与丽水不同,拥有千岛湖优质水源、作为农夫山泉起家之地的淳安,决定走一条更多元化、泛娱乐化的水产品发展路线。千岛湖啤酒的实践,就是一个缩影。

“你肯定想不到我们能产多少种饮料,自有品牌67种,客户品牌427种,从酿制酒到气泡水,从果汁到茶饮,应有尽有!”千岛湖啤酒生产和研发负责人郭泽峰告诉记者。

整个淳安,从千岛湖啤酒到农夫山泉,涉及水饮料生产的企业已有23家,其中规上企业9家。水产值,高达90余亿元。

竞争之中,技术和标准正成为山区县的新招,不断推升水产品附加值。

从水上到水下

优化升级产业链,拓宽水价值的实现路径

初秋,天气渐凉。景宁畲族自治县山间,大均乡的水上救援培训活动,也进入了尾声。

在这里,潺潺流过的大均溪水,常年保持Ⅰ类水质,水流形态更是丰富,拥有12种急流,适合开展水域救援技术培训、青少年安全教育培训等。自2016年丽水、云和、景宁户外应急救援队联合开设首次应急救援培训班后,山乡好水一跃“出圈”。

“每期培训班持续5天左右,有30至40位学员,日均住宿和餐饮要花费150元。也就是说,除掉培训费,老百姓能收入两三万元。”采访中,大均乡党委委员严明算了一笔账。他说,今年乡里已将水域培训列为重点产业,布局美食、住宿、休闲娱乐等配套项目,发展青少年研学游等相关业态,进一步带动村民创业增收。

水上产业精彩无限,水下世界别有洞天。

好水出好鱼,千岛湖鱼头早已名声在外。多年来,淳安累计有鱼类品种114种,渔业资源蕴藏量达15万吨,每年带来直接经济收益10亿元。如今,一条鱼,游出了旅游服务链,游向了更大“水池”,带动相关产业总产值50多亿元。

不约而同,因清水鱼和青蛳出名的衢州开化,正试图丰富物种种类。今年7月,中国蓝龙虾生物育种全球种质中心正式落户杨林镇。据了解,这一项目投资约5亿元,涵盖蓝龙虾种质库、良种育苗场、标苗示范基地、产学研联合发展中心等,旨在建立较为完备的现代农业循环。

打造新业态、挖掘新市场、拉长产业链……观察山区县的一次次行动,无疑,他们已然发现了符合自身气质的新发展空间。实现共同富裕,有了源头活水。

从水项目到水版图

以水为支点,撬动区域产业发展质量跃升

当人们关于水的用法还停留在农产品、水上旅游时,山区县们实现水价值的思路已经翻到了新篇章。

借一江清水,开化经济开发区就引来了浙江泰恒新能源有限公司。这一由正泰集团参与投资建立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去年产值超过10亿元。“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对空气、水质等要求极高,开化的水符合我们所需的超超纯水要求。”该公司执行董事周沫说,因水质好、杂质少,水重复利用率高达91%,仅水处理一项,企业每年节约12万余元。

在龙泉,国镜药业有限公司也逐好水而来。作为输液产品生产企业,国镜药业每年用水量高达14.4万吨。“龙泉的水浑浊度、污染指数相比其他地区低20%以上,过滤器的寿命延长了一倍,每年仅水处理成本就可以节约137万元。”公司总经理牟春雷介绍。

人们司空见惯的水,如今成为山区县的加分项,产生特别的吸引力。以水为支点,山区县们正试图一跃进入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全新赛道。

云和紧水滩电站大坝右岸,水冷式绿色数据中心已于今年1月正式启动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规划建设机柜1万架。

“承载如此庞大的机柜体量,全靠紧水滩水库常年维持13℃左右低温的特性。”紧水滩水冷式绿色数据中心工程负责人王明清介绍,这一数据中心首创自流水冷降温模式,依靠自然落差,从湖面以下40多米处取水循环降温,相较普通制冷方式能耗减少70%以上,每年减少碳排量90782吨,综合运营成本降低30%。

观察丽水,围绕水资源量、质、温、能等价值实现,已经拥有对水依赖程度较高的生态农业,用水量大或对水质有特殊要求的水电、饮料、医用美容针剂、新兴战略产业等,以及对水环境要求很高的文旅产业,还形成了丽水山耕、丽水山居等一系列品牌,水产业布局相对完善。

“下一步重点是变项目为集群,真正形成一个从水供给,到水生产,到水销售,再到水增值和保护的循环,推动区域竞争力提升。”丽水“水经济”工作组成员叶伟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