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佑
一
挣钱是一种用自己的劳动换来财富的社会活动,如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挣过钱,可能就会对钱的来之不易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对勤俭节约的观念也会更接近些。
我在十来岁时年年暑假都是在浦东外婆家度过的。那一年,人民公社刚成立不久,大队办了一个养猪场,喂养了十几头猪,需要饲料。有一种饲料当地人叫猪心草,形状有点类似多肉植物,河边田间多有生长。一天,小伙伴昌兴告诉我,这种猪心草,猪场在收购,每5斤3分钱,问我想不想去挑草换钱。
我眼睛一亮,草还可以换钱?这不是太诱惑人了?要知道在那个时候,人们生活刚够温饱,钱,即使是1分钱,也是要算着花的。5斤3分钱,对我们这些小不点大的孩子来说,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于是,我几乎不加思考就同意了。
可是外婆不同意。她说,这么大的“日头”(太阳)去野外挑草要中暑的,她担不了这个责。但经不住我的死缠硬磨,她还是同意了,给我准备了一顶草帽、一只盛草的大篮子,还有一把镰刀。我和昌兴两人就戴着草帽,挽着篮子,去田间河边,寻草挑草。其间还碰到过公社的一位年轻漂亮的妇女干部,可惜我忘了她的姓名。她问我们挑草干啥,当她知道是卖给大队养猪场时,不由得哈哈大笑,说:“你们不怕晒?小心皮晒脱一层,要疼的。”
已经记不清我们到底挑了几天草,总之时间很长了,人也累弯了腰,外婆拿出杀手锏,说再不停下来就要将我送回上海老家去。望着在柴火间里堆得高高的一堆猪草,我和昌兴商量,明天去卖了,看能卖几个钱。第二天,我们将猪草抬到猪场,饲养员将草过秤后给了我们3角钱。我和昌兴高兴得连蹦带跳地回到家,我将自己的一份钱交给外婆,她说,“这是你自己挣来的,你自己留着花。”昌兴说,“我们到川沙城去逛逛。”这个主意好,虽然外婆家离县城川沙不过二三十里,但我们从未去过。
于是第二天,我们带上自己挣来的3角钱出发了。步行三四里有一条简易的公路直通县城川沙,有长途汽车停靠,车资大约5分钱。我们商量着要节约用这笔钱,先步行到县城,回来再坐车。虽然从来没有去过川沙城,但我们知道只要沿着公路走就能到的。就这样我们在县城逛了一圈,对当时城里的印象如今我已非常模糊,只记得用这3角钱吃了肉包子,还有棒冰,回来坐了汽车。这一次用自己挣的钱去旅行的美事让我和昌兴在小伙伴里显摆了好长时间,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挣钱,很有意思。
二
我正正经经地第二次挣钱是在读高中的时候。那时我们家孩子多,经济比较困难,上学要申请减免一部分学费。高一结束暑假临近时,班长问我要不要在假期参加勤工俭学,具体内容是到苏州河边码头当搬运工,每天劳动8小时,报酬6角钱,一个暑假劳动10天,得酬6元。天哪,这不是一笔小数字了!要知道那个年月,上海一个人一个月的平均生活费只有10元,6元可以抵得上一个人半个月的生活费了。
苏州河码头就在学校的附近、著名的四行仓库的前面,浑浊的河水缓缓流淌,河面上穿梭着来往的船只,船上载着各种货物,最多的是蔬菜,暑假期间则会有大量的西瓜。船停靠码头后,这些瓜果蔬菜急需抢运,工人不够使唤,码头方面就想到了学生,付点工资还是划得来的。学校方面则想到我们这些家境困难的学生,让学生利用假期出点劳力,换点零用钱,可谓皆大欢喜。
我们班里大概有六七位同学参加,都是男生,加之其他班的应该有二十多人。有好几天,每天都是搬西瓜。我们七八个人一组,间隔一定距离面对面地站着,其中也有工人。由一人从舱里抱起一只西瓜,抛到另一人手里,再由他抛到又一个人手里,就这样用人工方式组成了一条传送链。工人们很会说笑话,有时一个笑话笑得大家直不起腰,这时不得不暂停作业。
在猛烈的太阳暴晒下,河水也是热的,从河里冒上来的热气混杂着一种臭味令人有一种反胃的感觉。为了防中暑,往往劳动40分钟就要休息一次。休息时,我们就躲到四行仓库,那时已经学过中国现代史,知道这个仓库的历史,有人抚摸着墙壁上的弹孔,计算着枪弹是隔着多少距离扫过来的。
搬运西瓜还会产生一个“副产品”,那就是破了的瓜要及时处理,以每斤一两分钱的价钱卖给大家,那几天每天回家都会背上一大袋西瓜,平时家里人不舍得吃的西瓜,这时就放开肚皮大快朵颐。
西瓜搬完了,接着登场的是大蒜头,一大麻袋的大蒜头足有七八十斤重,我们学生一人是不可能把它从船上搬到仓库里的,只好两人一组抬着慢慢走,过好秤后再堆放在一边。我在高二暑假时,这种勤工俭学又经历了一次。
报酬在劳动结束时结清,我怀揣这6元钱,满心欢喜,将钱交给母亲,母亲不收,她说,“这是你辛苦挣来的自己放着花。”一个人花6元?可是我怎能这般奢侈,最后我留下3元,另外3元凑作学费。
这3元钱对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年岁大了,懂事了,我不再将钱花在零食上满足口舌之乐,而拿来买书。平时心仪的却无钱买的书,这时便可大方地将它们购下了。
年少时的挣钱经历让我懂得用体力去挣钱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为此我对体力劳动者向来怀有同情之心,直到现在我常对家人说,购买蔬菜不要与菜农讨价还价,他们确实不易。同时,省着花钱也成了我做人处事的一个守则。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