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书画芳香美,桃李满天下

2022年02月17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王勉之

我和黄澍兄长相识相知,时间跨度可达七八十年,每次交往中的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悉知黄兄辞世,心情十分沉重,打开记忆闸门,整理片段以示纪念。

黄澍是我的老乡和兄长,又是多年相识相知的老朋友、好朋友。在每次交往中,我都是喊他黄老师或黄老,彼此间都深感亲切、自然。

徽州休宁这块风水宝地,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著名的教育家、书画家黄澍就出生在休宁县万安镇。黄老师德高寿高,他把自己毕生的知识才智和书画艺术,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社会、百姓,深得家乡人民的敬仰和爱戴。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建设人才,书画艺术也给人们带来了精神和美的享受。可谓:“书画芳香美,桃李满天下。”

我出生于民国年间,从懂事起,经常在大人带领下到屯溪街游玩。那时处在抗战后方的屯溪街,商业繁荣、店铺林立,装饰五颜六色,尤其是店面招牌更是讲究,有墨写、漆字招牌,高档的是金字招牌,以吸引客户,招揽生意。黄澍出身于书画之家,从五六岁起就习书练帖,其父黄子良为当地知名书法家,他从小就受之遗传和影响。少年时他还为屯溪公园书写纪念抗战七·七碑文。当时我在屯溪中街上看到黄澍写的店铺招牌(人称少年书法家)新魏碑体,其笔力刚劲、大气醒目、引人注意。

50年代,屯高中属省重点中学。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去该校并初识黄老,他的数学教学,府里有名、省里有位,深受历届学生的欢迎和称赞,并得到一贯重视教学的好校长张范的夸奖,多次大会小会表扬。后来我得知黄澍老师不仅数学教得好,其书画也称一流,特别是他画的“徐悲鸿式的奔马”,据说师承徐悲鸿先生的言传及影响。从那时起全国各地都有人索求他的字画或书法,影响很大。

特殊年代的“文革”后期,屯高中在休宁临溪汊口设立分校,黄老被下放。那时我下乡在汊口公社蹲点。一次偶然在汊口河对岸的田间里,见到了黄老,彼此都十分高兴,握手拥抱言欢,共叙近况。他说他还好,心态也不错,在农村也很适应并交了不少农民朋友、教育同行和社村干部。边走边谈中,我也讲了一番积极鼓励他的话。他还说,在乡下教学和书法方面,做到有求必应,满足当地需要。由于黄老师的到来,当地的教学活动和书法文化也活跃起来。一时间,当地商店、仓库、茶厂甚至家庭都有他的书法墨迹。这次田间相会具有特殊意义,我永记心间,终身难忘。不得不说,黄老的书画作品可称“上得厅堂,下得田间”。

1984年我从宣传文教部门转向政协工作之后,和他交往和联系比以前更多了。凡是政协举办的书画展览和联谊活动,必请黄澍兄长亲临指导和惠赠书画墨迹,而他总是一如既往地热情支持、光临,使我等深为感激。记得1985年,为筹划休宁“乡情书画展”,特邀请屯、休宁籍书画家黄澍、汪洋、汪行之、汪则之、涂影等20余人参加,旨在为“画展”集体构思,并创作大幅画作“报春图”和个人即兴创作书画作品。这次活动,黄老为我赠写墨宝横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以资鼓励,我以此为座右铭,装裱张挂室内至今。

2011年秋,我与老伴去黄山学院教授楼,拜望黄澍兄长。当时的黄老已是95岁高龄,见面时,他眼不花、手不抖、思维敏捷、步履稳健,谈笑风生。在叙旧和谈及书画创作时,黄老高兴地为我二老画幅三尺条幅《松·梅图》,为小儿画幅小品《奔马》。

黄老一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执教50年,他以95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一位耄耋老人的政治夙愿。

黄老德高望重,无论是教学研究还是书画创作,以及为人处事,其高尚的情操和品德永远激励家乡人民奋发向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