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读书与梦想

2022年02月09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洪梅溪

我想每当你看到这句话时,一定会感觉很遥远,但又觉得很有趣,认为这只是中国文人的古典梦境而已。近日,我在读《曲洧旧闻》时,见有这段话:“宋子京(宋祁)修《唐书》尝一日大雪,添帘幕,燃橡烛,左右炽炭两巨炉。诸姬环侍,方磨墨濡毫,以澄心堂纸草一传未成,顾诸姬曰:‘汝辈俱尝在人家,颇见主人如此否?’众姬皆曰无有……”这似乎就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场面了吧,不过这与现代的婚姻制度是相抵触的,难怪鲁迅先生对此颇有非议。但这似乎是中国文人最著名而又最盼望的梦,也就是这些梦为中国文学宝库留下无数不朽的篇章。

曹雪芹在那个疏柳淡烟、荷池楼台、美人如云的古楼的梦境确实太美好了,还有许许多多穿梭蕉林梅香的美人们,她们个个千娇百媚、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地陪着宝哥哥品风月,观红楼,踏雪梅,觅暗香。你看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他在红楼的红木美人榻上刚合眼,就觉得梦境欢喜,有人也为此作歌曰:“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此时亦有美人蹁跹袅娜而至。看看,贾才子哪里离得开“红袖添香”,连梦境亦有佳人相随。其实造这个梦的曹大才子呢?生前尽是“寂寞西郊人罕到”,“庐结西郊别样幽”的凄凉诗境,他笔下的红楼梦应是残阳西斜的“秦淮旧梦”而已,可就是这个梦诱得古今多少人,泪流满遍江河了。

中国文人历来善于做梦,更擅长写梦,似乎这一切的原动力都发韧于“红袖添香”的古典,只要是文人(这里指的是男人),无论是百姓,或是帝王,似乎都有这个奇异的特点。许多天下寒士,虽然两袖清风,当然谈不上有什么“诸姬环侍”了,但他们喜欢做梦,偏偏有位如花似玉的七仙女,赶来成亲,朝朝暮暮陪着他夜读呢!那个成了北宋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李煜,躲在简陋的楼房仍然做着甜甜梦,梦见那些曾经倾国倾城如今已是“朱颜改”的宫妃们,依然陪着他填词做诗夜读书呢……我想,这首《虞美人》之所以能流传千古而不衰的原因,其中就有一种因子在不断遗传着,那就是中国文人骨子里隐隐地藏着对“红袖添香”的向往和渴望。

此时,我心中竟情不自禁地崇拜起明代的才子张岱起来了,尽管他笔下的西湖也是梦幻般的世界,可他是怎样的读书境界呢?《湖心亭看雪》有文曰:“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这般心境,这等情怀,似乎与同时代的文人有点“逆反心理”呢!没有“红袖添香”,他一样和西湖融合于一体,是那样的纯白、那样的雅致、那样的优美,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了。这一点,陶渊明就有点别样风格,因为他太理想化了,只是一个打渔误入桃花源的渔翁,他是“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以后,才发现了“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妙境界的,这个梦美是美,可是有点缺少人间烟火之味,更谈不上有荤有素了,就这一点,我倒喜欢张岱的孤独,因为他的孤独只是从那些过于追求“诸姬环侍”的氛围超脱出来而已,其实,文学有时也就特需要这种孤独。

小时候,我祖父经常给我讲佛祖成佛的故事,佛祖为保护那个可怜的鸽子,就把自己身上的肉一块接一块切下来给那只贪婪的老鹰吃,可到了佛祖身上的肉切尽时,佛祖不但没有死去,反而头上出现了“五彩缤纷,美轮美奂”的仙境,佛祖终于成佛了。祖父讲得头头是道,有滋有味,而我只是似懂非懂,似梦非梦般点点头而已。不过祖父有句话我依然铭刻心中,当你付出很多时,你也会得到很多很多东西呢!大概就是这句话,又刻骨铭心地影响中国文人的精神理念,在读着厚厚的书本时,也会喃喃自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看看,读书破万卷的书生们,又把心思放回到金钱、美人上来了,就是这个历史惯性,以至于许多人深受其害,总以为自己付出许多,应得到很好的回报。可现实往往给这些文人下雨、飞雪,他们也无法与以前那些名士相比,怎么办呢?于是一批批自贴标签的“大师”、“名家”们不断诞生于大街小巷之间,当人们上街看到这样的情景时,也情不自禁地和当年的名士郑板桥发出同样的叹息声:“满街都是名士,岂不令诸葛怀羞、高士齿冷?”就此而言,这些人比那些公开追求“红袖添香夜读书”的人们更加虚伪,其劣根性更令人深恶痛绝。

最近,我看到了上海已故名画家白蕉先生一幅叫《残藕长新荷》的瓜果画,整幅画以极其干净的笔法,在宣纸中画了一段冬日农家做菜多余的、抛在地面上的残藕,而残藕间竟然长出一枝嫩嫩的新荷,新荷是青绿绘成,使整幅画显得生机盎然,沁人心脾,可谓言简意赅,意趣无穷。可身边的女儿却问:“此时,如果把这段藕放进泥塘中,还会长出这支嫩荷吗?”我想了一会儿也回答不上。哪知女儿竟如一个哲学家一样说了一句:“冬天泥塘太肥,会烂掉,不会长出嫩芽呢!”这话似乎提醒了我,为我解除一个在心中纳闷多年的心结,比如有的地方文化很丰厚,但不发酵也是无用的,决非好事,除了出了一批只知“之乎者也”的所谓研究者外,什么都没有呢,不知古为今用,真是非常糟糕。好像那些太肥沃的池塘一样,不仅长不出一株绿绿的新芽,反而使无数植物烂根,这与垃圾、粪堆一样,不能成为合适的肥料,反而臭气薰天。我想在物欲横流的世界,追求一种读书乐趣,哪怕就是寻找一种“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倒也是一件好事,只怕如今的夜晚,是一个个异常热闹的“红袖起舞夜唱歌”的新世界了。如今,就算还有美人爱读书,她只会很不可爱地欲与老公试比高了,决不会添香,而只会添乱了。所以说,“红袖添香”是千古文人之梦,而我讲的“红袖梦”,更是一小撮现代文人独有的梦罢了。

写到这里,我的心情忽晴忽雨,如人世间的四月天,也够累的了,总想平衡一下心情,于是想起《庄子》,以及庄子文中的名句:“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如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最后不知是“我梦蝶”还是“蝶梦我”了?人家庄子对世界的感悟到了忘景、忘形、忘物、忘我,与物俱化,最后达到物我难分、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了,这应该是文人最好的梦吧!窗外,那轮亘古不变的月芽儿又静悄悄挂在林梢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吾辈需加倍努力,分秒必争,在难得的清静中,挑灯夜读吧,也好为后来者的梦境多积累点素材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