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只要群众需要,我就一直干下去”

2022年02月08日 10阅读 来源:亳州晚报

2004年,他被选派到蒙城县乐土镇邵楼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任期三年;2010年,他再次被选派到蒙城县王集乡潘王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任期两年;2014年,他又一次任蒙城县板桥集镇李楼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这一干就是两届,目前已有6年时间。他就是蒙城县城市管理局干部、四次下派到村任职的王亚伟。

这六年,板桥集镇李楼村变了,全村仅剩一户两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8.74%下降到现在的0.05%,村集体收入也由零变成了现在的每年40多万元。这六年,王亚伟也变了,用村民调侃的话说,“这个‘黑胖子’,比俺们还像农民”。

闲不下来的“黑胖子”

记者来到李楼村时,正值午收时节,田地里的小麦已收割完毕,一群佩戴着红袖章的人骑着电动三轮车,拉着装满了水的大桶正在田间地头来回巡逻。

村民告诉记者,王亚伟也在里面。“看,路边上那个黑黑胖胖的,就是那个‘黑胖子’,最黑的那个!”

记者走近一看,这位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衣着朴素,一脸憨厚笑容,还真像农民。

王亚伟向记者介绍起了身边的“红袖章”。“他们都是我们村的脱贫户,秸秆禁烧期间,共设置了27个县级公益岗和29个村级临时公益岗。两个月禁烧期内,他们每人可以收入1200元,另外还有额外补助。”王亚伟说,其实焚烧秸秆的现象已经不存在了。设置秸秆禁烧公益岗是为了防止农业机器在高温下意外起火,村民在巡逻的同时,也可以为路边的树木浇浇水。

“王书记可真是俺的好书记啊!”贫困户陈友法感叹道,“他刚来的时候脸可没有这么黑,是这么多年天天在外面忙,晒的。感觉他现在比俺还像农民,俺都开玩笑,喊他‘黑胖子’!”

听到陈友法这么说,王亚伟和村民们都笑了。在王亚伟的搭档、李楼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孟醒的印象中,驻村期间,除了开会时间,王亚伟几乎都在室外工作,不是走访贫困户,就是在村口跟村民聊天,有时候还到田间地头帮贫困户干活。“就没见他有过闲时候。”

天天在外面跑,王亚伟晒得最黑,但情况也最熟悉。他有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有关情况,但从来不看。

“他不用看他的小本子,随便看到一位村民,都能把这家人的情况说得清清楚楚。”孟醒说。

“虽然全村里大多数贫困户实现了脱贫,但还是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动态。有可能今天还好好的,但明天就病了。必须要第一时间掌握他们的情况,以便及时帮扶,预防返贫、致贫。”王亚伟说,“不跑不看,怎么能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呢?”

心里有群众工作就能干好

2014年,李楼村被确定为贫困村时,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0户298人,贫困发生率为8.74%,村集体收入则是零。

如何使李楼村出列,让所有贫困户脱贫,是王亚伟的工作重心,也是他最大的愿望。

刚到李楼村,为了掌握村里的基本情况,王亚伟随身携带一个小本本,将全村7个自然庄所有的贫困户走访了多遍。

经过多次的走访,王亚伟发现李楼村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意见很大。村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路修好、把电网改造好、把农田治理好。

“因为电压低,村民别说安装空调。有时候晚上连电灯都带不动。村民能没有意见吗?没意见就不正常了。”王亚伟说,当时的当务之急是想办法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

如何解决呢?王亚伟多次到县农业、交通、扶贫、供电等部门,跑项目,要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截止到2020年,李楼村共修建30多公里的水泥路,现在不仅庄庄通水泥路,“户户通”也达到了95%,村民出行问题解决了,全村7个自然庄电网也全部改造完成,511公顷农田进行了高标准治理,配备了基础硬件设施。

如今的李楼村,水泥路四通八达,甚至连地头也通上了水泥路,涵桥、机井随处可见,家家户户也挂起了空调。

村民脸上的笑容洋溢起来,王亚伟的眉头也舒展开来。“王书记”也渐渐变成了村民口中的“黑胖子”。

扶贫就要扶到扶贫户的心坎上。

贫困户陈效明患有心脏病,无钱医治,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整个人也没有了精气神。

当健康扶贫政策出台后,王亚伟第一时间将政策送到了陈效明家中。但陈效明怎么都不相信,不知王亚伟上了多少次门,陈效明终于在家人的陪同下到省立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共花费17万元,通过“351”政策报销以后,仅自费1万元。陈效明逢人便说,“党的政策好,也是王书记宣传得好,不然俺的老命就不保了。”

陈效明身体康复之后,干活也有力气了,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趁热打铁,王亚伟又发动他发展特色种养,陈效明开始养羊、种花生,王亚伟还给他安排了村级扶贫公益岗位。陈效明工作和养殖都干得有声有色,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顺利实现了脱贫。

经过努力,2016年,李楼村顺利实现贫困村出列。王亚伟常说,只要心里装着群众,只要实干,没有干不好的工作。

村民要按红手印留下他

2018年2月,蒙城县脱贫摘帽验收,而王亚伟的任期也快结束了。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中。这时,身体一向健康的老父亲,突然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症状,到医院一检查,已是癌症晚期。

王亚伟回到家看望父亲时,父亲已无法开口说话。一边是重病在床的父亲,一边是脱不开身的工作,王亚伟一时不知该如何选择。

其实,早在2004年10月,王亚伟就被选派到蒙城乐土镇邵楼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任期三年。那时,他的单位还是原蒙城县工商局。

任期结束,王亚伟回到原单位上班。2009年11月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的离世,给王亚伟带来了很大的触动。“我和沈浩一样,也是2004年下派的。”

受到触动的王亚伟,一直在想,“有机会还要回农村去。”

2010年,他再次被组织选派到蒙城县王集乡潘王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任期两年。

多年的基层锻炼,让他积累了丰富的驻村工作经验,掌握了灵活处理村内事务的能力。从王集乡潘王村回来不久,2014年9月,组织再次找到他,希望他到板桥镇李楼村进行驻村扶贫时,他二话不说,立马就同意了。但妻子却急了,“你还去,可要这个家了?”但父亲一句话坚定了他的决心,“去就对了,共产党员就要心系群众。”

父亲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党员,想到父亲曾给他的鼓励,王亚伟选择了回到村里,让姐姐和妻子在家中照顾父亲。

而短短一个月后,父亲就永远地离开了他。提起父亲,一直乐观坚强的王亚伟哽咽道:“我原来想任期结束了,再在父亲病床前好好尽尽孝,但我永远没有这个机会了。”

2018年4月1日,王亚伟的任期即将结束,县委组织部考核组来对王亚伟在任职期间的表现进行考评。听说“黑胖子”要走了,村民们慌了。“大家都要签名按红手印,把他留下来。”当时参与考评的李楼村村总支书记李强说。

但想到刚刚去世的父亲、体弱多病的母亲、失业的妻子、正在上高中的女儿,王亚伟犹豫了。“家里里外都靠妻子一个人,我亏欠家人太多。”王亚伟说,但又想想李楼村仅剩11户21人未脱贫,眼看就要取得最后胜利了,他也非常不舍。几经动摇,王亚伟还是决定留下。“我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只要群众需要,我就一直干下去。”

如今,李楼村仅剩一户两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8.74%下降到现在的0.05%,村集体收入也由原来的0元变成了现在的每年40多万元。目前,新村部文化大礼堂正在建设中,省级中心村建设也正在进行中……

脱贫攻坚就要夺取全面胜利了。“等完成我的使命,我一定回去好好陪陪她们。”王亚伟说,要把之前亏欠家人的,加倍弥补回来。

(本报记者 曾莹莹

快评

爱的深沉,所以留任

四次下派到村任职,任职时间共11年,时间跨度更是超过了16年。王亚伟,他把最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农村、献给了党的扶贫事业。

因为爱的深沉,所以多次留任。为民谋福不是纸上谈兵,为民谋福不是高谈阔论。王亚伟用实际行动,扎根基层,深入群众,真正地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因为爱的深沉,所以群众才跟他如此亲近。因为一心一意为贫困户办实事,王亚伟才得到了群众的尊重。无论寒冬还是酷暑,王亚伟行走在田野间的身影成了李楼村的美丽风景线。

爱,是这条美丽风景线的支点。

(曾莹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