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城镇化,让生活更美好

2022年01月07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陈淦璋

“新型城镇化不是一股脑把农村改造为城市,城乡一体化也不是让城乡‘一样化’。”“新型城镇化绝非‘新区城镇化’”,“对旧城的有机改造更考验主政官员能力”……

我省推进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研讨班1月16日至17日在长沙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副省长张剑飞分别作主旨演讲,与各市州行政主要领导、建设规划部门负责人、省直部分厅级干部等近百人分享对新型城镇化的感悟,共同经历一次思想火花的碰撞之旅。

尊重规律,走出一条协调发展的路子

“有些地方‘赶’农民洗脚上楼,农民只能挑着大粪、骑摩托车去很远的田里浇肥。”谈及我国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毫不掩饰自己的痛心。

他说,当前农村规划建设存在几大突出问题:一是盲目撤并村庄,片面理解城镇化;二是盲目对农居统一改造,忽视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盲目安排村庄整治的时序,如村小学还是危房,“××活动室”的小洋楼却一个个盖了起来;四是扶持小城镇发展的资金分散,没有形成合力。

传统的自然村落良田美景、山水相依,是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也是维系乡愁的文化之根。在仇保兴看来,新型城镇化不是一股脑把农村改造为城市,城乡一体化也不是让城乡“一样化”。要尊重农村与城市各自不同的发展规律,实现两者差异化互补协调发展。

过去30年,我国走上快速城镇化之路,但一味攀比城镇化速度和城市规模的“空城”现象也在出现。仇保兴说,要制止部分地区层层分解城镇化指标、人为造城等错误做法,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

仇保兴还从城市文脉传承和特色重塑、向低能耗的绿色建筑转型、侧重发展集约式机动化等多个方面,对新型城镇化的内容作了解读。他说,城市的本质是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城市规划建设要在尊重自然、尊重本地文化、尊重普通人的需求与归属感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和人居环境。

凸显“两型”,寓于新型城镇化细节之中

不少地方热衷于修建大广场、宽马路。在主旨演讲中,副省长张剑飞直言:“大广场呈现出来的壮观景色,只有天上才能看得到。试问有几个人能坐直升机去鸟瞰?有的马路动辄宽达数十米,没有亲近感,行人一个红绿灯根本走不过去,‘中国式过马路’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城镇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严峻挑战,比如侵蚀优质耕地资源、“摊大饼式”建设、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等。张剑飞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走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张剑飞认为,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要突出美观、舒适、实用、节约、自然的原则,坚持精细化管理。慎挖山、不填水、少砍树,“大树进城不是生态建设”,减少资源的使用才是最大的生态环保。还有不少地方规划“商住分离”,交通流量就像潮汐一样,早上上班都到商务区去,晚上下班都到“睡城”去,城市交通自然会经常性拥堵。因此,要摒弃单一用地模式,提倡混合用地。

新区建设看似见效快,但新型城镇化绝非“新区城镇化”。张剑飞认为,通过精心规划和设计,旧城改造同样可以很精彩。比如,有的地方建筑色彩“一通混搭”、有的建筑风格明显不协调,直接影响城市的气质和市民的心情,对旧城的有机改造更考验主政官员能力。同时,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见缝插针”建设社区公园等,对城市形象都可以产生显著影响。

通过培训对新型城镇化进行再部署,收获很大

“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用饱含诗意的语言,对新型城镇化提出明确要求。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蒋益民说,举办此次研讨班,是贯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今年还将从“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土地怎么用、城镇怎么管”等难题出发,抓好“两房两棚”、“两供两治”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在1月17日的讨论中,参会的同志表示,通过培训形式对新型城镇化进行再部署,感受新理念的思想火花,收获很大。这不仅有助于加强对中央层面精神的掌握,也对廓清操作路径具有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株洲市市长毛腾飞认为,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着力处理好“城镇化与人、规划与建设、城镇化与产业化、城市与农村、城镇化与要素支撑”五大关系。娄底市市长易鹏飞介绍,该市的一些城市广场如娄星广场、孙水公园等,规划时未充分考虑停车问题,一到晚上市民开展休闲活动,周边交通堵得厉害。新规划设计的沪昆高铁娄底站要从细节入手,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郴州市市长瞿海介绍,郴州市下一步要从加强乡镇规划管理、农村建房管理等方面出发,优化农村和小城镇的人居环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