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邓明 李秉钧
通讯员 袁兴山 刘亚强
每天310多人摘掉贫困帽子,一年11.33万人脱贫,这是郴州去年扶贫攻坚交出的靓丽成绩单。同时,根据全省建成小康社会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考核原则和标准,郴州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实现程度为80.6%,比2001年提高23.6个百分点,实现程度在湖南湘南三市(78.9%)中是最高的。
成绩的背后,是该市探索新机制、新模式,整合多方力量,适时抓住国家对桂东、汝城、安仁、宜章等4县成为罗霄山片区扶贫县契机,攻艰克难,脚踏实地,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扶贫攻坚的路径,受到国务院、省扶贫办等领导的高度评价和推介。本月24日全国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会议由此在郴州拉开帷幕。
郴州扶贫攻坚,正朝着健康有序的大道一路前行。
借势发力
创新举措抓扶贫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些名言,成为中国人民向贫困挑战的宣言。
而位于罗霄山脉下的湘南人民,以“湘南起义”、竖起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等为标志,策应全国革命,为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立下汗马功劳。
光阴荏苒,当年的革命策源地,因地处偏远山区,成了全国的贫困地区。然而,新中国没有忘记老区的热土地和老区的人民。
去年1月18日,国务院宣布启动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郴州的桂东、汝城、宜章、安仁等4县被纳入全国扶贫范畴。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老区群众的关爱,省委、省政府要求湘南地区到2017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0%以上,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小康。
综观郴州市情,按照新的扶贫标准,该市还有84万贫困人口,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22.7%
,占全市总人口的16.5%。特别是4个片区县,面积、人口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一,经济总量仅占全市的14%,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
8年时间内要集中解决这么大人口数量的贫困与发展问题,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对片区县和贫困地区的领导干部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考验。
“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也是一场区域竞争。”郴州市委书记向力力在多次扶贫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级各部门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创造条件,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
他还强调:“要坚决改变等、靠、要的思想,坚决改变被动应付、束手无策的精神状态,坚决改变各自为阵、一盘散沙的工作格局,积极主动地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勇于探索符合实际的扶贫开发新路子,抢占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先机。”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英勇的老区人民发奋图强,拉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扶贫攻坚战序幕。去年1月21日,郴州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片区扶贫开发工作,成立了罗霄山郴州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对规划项目实施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2月6日,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决定召开大会正式启动罗霄山郴州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2月27日,市政府召开了罗霄山郴州片区扶贫攻坚电视电话会,对片区工作进行了认真安排。
5月22日,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成员单位会议,总结了前段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安排了下段工作。
7月29日,市里又召开全市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现场会,对扶贫攻坚进行了更大范围的再动员、再布置。
9月10日,郴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瞿海又带领市扶贫办、市民政局等单位的负责人到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民政部、国家发改委、铁路局汇报,争取片区项目……
可以说,每一次会议都是对扶贫的重大关切,每一次安排部署都是对郴州综合扶贫开发工作的细化和“亮剑”。
与此同时,该市健全各项工作机制,确保扶贫开发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他们在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建立定期汇商制度,研究部署片区规划及实施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定期汇报协调制度,每个季度由片区领导小组副组长以上领导按照需要汇报、衔接的事项带队去国家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内有关厅局汇报衔接一次以上。
他们明确项目落地责任制度,明确一个项目、一名领导(市、县、部门领导)、一个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责任制度。项目负责人既要为项目的立项、审批各环节亲自跑部门,又要在一线作决策、解难题、抓落实。
该市还建立督促督查制度和跨省协作机制,采取一季一调度,半年一考评,一年一评比的督促督查制度。并就罗霄山片区规划实施到江西省赣州、吉安等地衔接,成立了市级协调机制、部门互动互通机制;打破地理区域性,加强县域之间联系。
通过积极沟通,郴州与江西省赣州、吉安等地在项目建设上形成了“五个共同打造”:共同打造井冈山红色旅游线路,即:安仁—郴州—宜章—汝城—桂东—茶陵—遂川—井冈山—兴国—瑞金的红色旅游线路,实现纵横贯穿,景点呼应。共同打造生态屏障,共同做大做强茶叶、脐橙、南竹开发,以及花卉苗木、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
目前,郴州与有关地区就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旅游产业等25个项目进行了对接,形成了多方联动,互助共赢的工作格局。
扶贫攻坚,在郴州大地真抓实干,紫气东来。
合力攻坚
基础先行抓扶贫
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是郴州市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发展机遇,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重大的政治任务,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该市以片区4个县为扶贫重点,推动片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片区扶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主动作为,合力扶贫济困,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他们根据实际,分别编制了4个片区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湖南省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20年)》,相继被省政府顺利批复,规划覆盖郴州桂东、汝城、安仁、宜章4个片区县、资兴东江湖和永兴青山垅灌区,片区规划在郴州境内有项目636个,投资总额1192亿元,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民生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生态环境等六大类项目建设。
规划的定位,为全市各项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如该市规划确定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遂川—桂东—郴州高速、宜章黄沙—莽山高速、郴州—赣州铁路、桂东石磨岭水库等重点项目,都专程及时地向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民政部、水利部、国务院扶贫办和省有关部门进行汇报,促进了每个项目的早日立项落地。
“扶贫必须先打破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瓶颈’。”郴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瞿海动容地说,“只有把一个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变成现实,才能从根本上让片区群众摘掉贫困的帽子。”
通过积极争取,桂东至永州新田高速公路、宜章黄沙经莽山至广东大桥镇高速公路提前规划启动,茶安耒常(三南)高速公路也在加紧调度中,莽山水库已正式启动,桂东石磨岭水库已进入水利部“十二五”规划,寒口风力发电项目纳入国家能源局计划,其他一些重点项目也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注。
去年,该市先后争取了153个项目,总投资146亿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先后在113个国定贫困村和227个省、市定贫困村实施了山、水、田、林、路等综合治理,新建、维修村组公路451公里,整修渠道、河坝175公里。
除了大力建设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外,该市通过争取,还在片区实施了12大类扶贫政策:
对城乡低保扩面提标,因灾倒房住房重建资金补助提标;对片区孤儿的基本生活、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的需求进行全面保障;对片区县农村学前教育给予倾斜政策,提前启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小学初中生营养餐提标的优惠政策。
实行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实施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等优惠政策,促进科技创新。
对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增减挂钩,成功跻身“全国首批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安仁县还被农业部列为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针对农村危房改造,进一步扩面、提高补助资金标准。
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片区县资源路、旅游路的建设和改造,提高乡村沥青(水泥)路建设补助标准,比“十一五”分别提高100%和150%;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水土保持项目、农村饮水工程项目重点向区县倾斜;进一步加大农业良种繁育项目、粮油高产示范项目、设施蔬菜项目、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的建设。
对县级医院建设、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和儿童营养餐试点项目强化扶持;全面铺开重点生态工程、退耕还林、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湿地保护、自然区保护项目的实施。
该市还争取了省委、省政府给予片区4县同等享受省委(2013)3号文件关于对武陵山片区农村干部基层教育卫生人才发展重点支持政策,实施“人才脱贫”工程。
去年,该市仅在片区4个县就投入扶贫培训资金3500余万元,完成劳务技能培训12万余人次,提高了贫困村劳动力素质,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
一个个“利好”政策的倾斜,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因地制宜
做大产业抓扶贫
开发式扶贫的出路何在?郴州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那就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化扶贫。
他们以村为基础,连片规划,循序渐进,采取“扶贫龙头企业联系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联结贫困户、大户联动贫困户”的方式,主攻扶贫主导特色产业,先后实施扶贫项目1.1万个,项目覆盖贫困人口36.4万人。
为筹措项目资金,郴州除了向上积极争资立项外,规定财政扶贫资金70%以上用于产业发展,并把扶贫资金、农业开发资金、退耕还林资金及移民资金捆绑起来使用,做大做强项目,用活扶贫政策招商引资,上大项目、好项目。
仅通过与银行对接,就有23.61万农户获得产业贷款4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05亿元,增长23.6%。
农发行郴州市分行主动深入桂东对接产业项目信贷工作,针对该县沤菜水库存在几千万的资金缺口,提供了5900万元贷款,使项目顺利完工,年蓄水1038万立方米,让50万亩农田彻底结束了长期缺水的历史。
近年来,农发行郴州市分行把项目信贷扶贫作为工作的重点,累计投放各类贷款17亿元,支持产业项目发展。
郴州各级各部门纷纷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创新模式,注重实效,帮助一批又一批群众脱困。
汝城县将106国道沿线的9个乡镇、161个行政村、25875户贫困户的帮扶脱贫整体纳入到扶贫攻坚带上,举全县之力,聚社会之能,在产业发展、能力建设、移民搬迁等方面,全方位地进行帮扶。
同时,该县还按照“一村一品、一片一业”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主导产业。对田庄2500亩标准化蔬菜基地、东岗岭万亩生态有机茶园、1000亩龙井茶现代农业示范园进行支持,发展时鲜蔬菜面积5.6万亩,茶叶、油茶、金银花2.7万亩,使全县贫困农民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900元。
桂东县充分发挥生态和资源优势,打造全国“茶叶之乡、花卉苗木之乡、南竹之乡、药材之乡”,出台了《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并每年从县财政挤出3000万元,扶持特色产业发展。
通过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桂东茶叶、南竹、药材、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玲珑茶”
产业的发展,使桂东成为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示范县及湖南省五个重点扶持县之一。每年让10余万群众人均增收200多元。
宜章运用财政扶贫资金引导信贷扶贫资金投入的倍增机制,发挥扶贫信贷资金在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贫困村发展产业和群众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信贷资金支持。去年,该县投入5824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建设脐橙、茶叶、蔬菜、油茶、锥栗、烤烟、红薯等15个扶贫产业基地,促进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安仁县采取政策鼓励、资金倾斜、以奖代投等方式,挖掘本土产业资源,构建了以坪上、羊脑、豪山等乡镇为重点区域的食用菌产业群,打造了“中国食用菌之乡”的金字招牌;还建设了以龙海、灵官、军山、洋际、羊脑、坪上等乡镇为重点区域的水果产业带,以脐橙为主的水果实现产销两旺,提高了贫困农民生活水平。
嘉禾、北湖、苏仙、永兴、桂阳、资兴、临武等都安排专项产业扶贫资金,做大做强扶贫项目,让贫困地区的贫困农民早受益、早脱贫。
据了解,去年,郴州全市共种植油茶4.5万亩、蔬菜32.51万亩、锥栗1.3万亩、脐橙2万亩、药材1.5万亩、烤烟6.7万亩,养牛3.6万头,养羊2.8万头。这些扶贫特色产业的兴起,使11.33万人实现了脱贫,人均年增收达30%以上。
扶贫引紫气,惠民发春华。2014年郴州扶贫攻坚,将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贫困群体为主体,促贫困群众增收”为目标,实施好罗霄山片区规划,落实好规划项目,实现好贫困地区再次跨越式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