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远大住工:建筑工业化的开拓者

2022年01月05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王茜

通讯员 张美玲 刘立华

在长沙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线上,起重机将钢筋网架吊装在模具内,放入保温材料预埋件;布料机将混凝土撒播在模具内,通过振捣台震荡让混凝土密实均匀。墙体、楼梯等预制件制作好后即送入特制的养护窑,8小时后即可送往工地装配。

在张家界且住岗西南角,子午路与大庸路之间,一片扇形式围合建筑群以一周时间“长高”一层的速度,拔地而起。施工现场,不见灰尘滚滚,不闻噪音阵阵。这,是远大住工第五代产品的升级之作。

在变革的浪潮中,建筑行业正由工程时代步入工厂时代。远大住工,无疑是这个变革时代的推动者与弄潮儿。

从1996年起步探索住宅产业化,至2006年正式成立长沙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从2008年第一套拥有独立研发核心技术的工业化住宅现场装配完成,再到今天印有远大住工LOGO的预制工业化住宅远销海外,昔日试翼雏鹰已然展翅高飞。

它的成长路径如何?背后有何故事?

记者4次前往远大住工,记录它的做法、想法、方法、说法,探究一个绿色建筑产业龙头企业的背后——

2013年10月29日,全球最权威的美国预制混凝土协会主席James G.Toscas来远大住工考察,惊讶发现,该公司拥有他见过的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制造工厂,非常先进的预制混凝土结构技术(PC技术)和理念。他坦言,这令他非常意外,远大住工建筑工业化的技术,较之美国毫不逊色。

建筑工业化,这个词并不新鲜。1921年,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说:“如果房子也像汽车一样工业化地成批生产……”

10年后,纽约帝国大厦在410天内落成,建筑工业化,成为最早最令世人震惊的现实。建筑工业化,被各国认为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人居的共同方向和必然选择。

80年来,欧美和日本建筑工业化应用普遍达到60%以上,在我国应用尚不足1%。而18年前,即1996年,远大住工开启了中国建筑工业化的探索之路。

从最初引进日本、欧美国家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到进行自主创新,到技术全球领先,远大住工现已发展为集研发设计、工业生产、工程施工、装备制造、开发服务为一体的建筑工业化综合型企业,在全国拥有11家世界一流的绿色建筑研发制造基地,建筑工业化率达85%以上。

远大住工总裁唐芬告诉记者,公司现有的技术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可实现节地20%、节材20%、节能70%、节水80%、节时70%。

先进的技术,成功的实践,让各项荣誉纷至沓来:中国地产奥斯卡之称的“精瑞科学技术奖”、“中国建材行业‘调结构、练内功、增效益’百家优秀企业”、“中国科技创新质量创优十佳示范单位”……

远大住工湖南公司总经理龙启满告诉记者:“工厂平均每天有几十人来参观,大多数访客是带着项目、带着政策来的。”他认为,因政策利好,建筑工业化将真正迎来春天,公司将在湖南“大展拳脚”。

“这个落后的大产业终于要全面开启工业化绿色革命,这是大势所趋。”唐芬感叹,不论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层面,从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层面,还是从提升建筑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的层面,建筑工业化是必然选择。

对于未来,远大住工雄心勃勃,满怀自信。在远大住工的梦想中,到明年底完成全国25个省级城市和主要国际市场战略布局,实现产能超过5000万平方米。

虽然远大住工暂时告诉记者的只是未来一年的目标,但让人看到了它作为建筑工业化时代的锐意开拓者,必将创造出更为远大的住工胜景。

■链接

建筑工业化,即用工业化方式制造建筑,包括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部件工业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修一体化、管理运营信息化。其优势在于建筑结构性强、坚固、抗震、防水、质量和进度可控,生产过程节能、环保。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