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勇军
通讯员 雷云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全省市州中最早挂牌的“三甲”医院,湖南最早的西医诊所,湖南最早成功实施肝脏移植、心脏移植等的市州医院,这些都说明它的辉煌历史。而新建的90515平方米、投资6.5亿元的住院大楼,在建院116周年庆典前夕投入使用,又写照着它新的辉煌。这里,在拥有德国产1.5T核磁共振、64排128层高速螺旋CT、西门子(oncor)高能双光子加速器、西门子直接数字成像平片X线装置(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X(光子)刀等现代化医疗设备1万多台的基础上,又一次从硬件设施上走在全省医疗系统前面——第一个采用轨道物流,拥有全省设备最顶尖的手术室和高端大气的智能弱电系统及IPAD查房等各种全自动信息一体化设备。这不仅为老百姓提供更加舒适的就医环境,也切实缓解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
时代列车呼啸,历史的大浪淘沙,这个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医院却总是一路风帆,那么激发它生命活力的是什么?
是对精神价值——“德”的追求!
两笔精神财富
一个“德”字核心系列扬德工程十大便民措施
“德”是这里深厚沉积。
19世纪末,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前身——广济诊所创立;不久,湖南省首家西医医院——广济医院创立。它的创始人是罗感恩大夫,一个美国人。他在常德不仅开辟了西医的历史,而且以良好的医德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惜的是他死在了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枪下,他把自己毕生精力都用在为病人服务的医学事业上。“全城男女老少凡认识他的人无不亲热他、信服他、敬重他。”冯玉祥将军曾这样评价他。
到了1941年11月,他——谭学华,冒着生命危险,赢得了细菌战中“十个第一”。后人评价说,谭学华在应对日军在常德进行鼠疫战中的历史功绩有“十个第一”,“第一个发现日寇空投物含有鼠疫杆菌”,“第一个提出了防疫措施”,“第一个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疫情”,“第一个接诊和确诊鼠疫患者”,“第一个对鼠疫患者尸体进行病理解剖,并取得了最重要的证据”……“第一个在报纸上公开揭露日军进行鼠疫细菌战并控诉日本政府破坏国际法罪行的人”。
“一医人”认为,这是两笔重要的精神财富,体现了忠于使命、无怨无悔,患者至上、乐于奉献,救死扶伤、责任至上的职业品质和精神。而这种价值取向和道德追求有着百年来与时俱进的时代担当作见证。一医院之所以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既有着“医者仁术”职业本能,也有着时代的推力,还有着这两笔精神财富的外化。
一个“德”字核心
“广济天下,德行百年”,“德”成了一医院的精神价值追求的核心,更是“一医人”的崇高使命。
“病人利益至上”是这种追求的通俗表述。他们心忧患者疾苦,急患者之所急,把医务工作本身视为拯救患者的第一选择,在平凡中折射崇高,细节中彰显伟大。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将“普施仁术、广济天下”的拳拳医者心表现的酣畅淋漓:
跪到床下,用自己的后背顶住钢丝,让别的医生对患者实施心脏复苏操作。为了抢救车祸所致生命垂危、呼吸心跳停止、已不允许搬动的伤员,他当机立断,把接诊的医生办公室作为手术室,把担架作为手术台,现场施行紧急手术,为伤员挽回了宝贵的生命。他,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身为高级医生、医院领导的周汉槎副院长。
2002年,常德市发生193名师生群体“毒鼠强”中毒事件,全院干部职工紧急动员,专家组日夜巡诊。整个抢救过程中,参与医疗救护工作的医院领导、医务人员、工勤人员150多人,他们超常规、超负荷地工作,毫无怨言,最终实现了“不死一人”的目标。有卫生部特派知名专家对此给予极高评价,称赞这是发生在常德大地上的神话,创造了同类事件医疗史上的奇迹。
近5年来,医院相继成为省卫生厅“白内障复明工程”、“微笑列车项目”指定医院,目前共免费诊治白内障患者320余人、贫困唇腭裂患儿200余例,积极响应“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要求,选派医务人员到安乡、石门、澧县、古丈、吉首、花垣县人民医院进行对口支援50余人次。2011年,医院被列为湘西北唯一一家开展农村参合儿童先心病免费手术治疗的定点医院,在为期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成功救治患儿27例,为他们的家庭送去无尽欢乐。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至今,医院组织专家深入鼎城、武陵、澧县等区县乡镇及社区开展大型义诊活动60余次,免费赠送的药品价值达5万余元。全院职工多次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捐款,仅2010年“博爱一日捐”捐款就达185185元。“天使在行动”、“助残一日捐”、“白衣天使再铸生命长城”干细胞志愿者大型招募活动等爱心活动如火如荼开展。在汶川特大地震救援现场,在“非典”肆虐时期,在抢救桥南商贸城火灾伤员的时候,在救治104名因氢气球爆炸被烧伤中学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候,一医院全体医务工作者齐心协力,全力以赴,精诚团结,无论是在工作时间,还是在休息时间,他们都应声而至。
系列扬德工程
在新的时代,特别是在价值取向多元的大背景下,一医院的掌门人唱响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旋律,以最谦卑的姿态解读“德”文化,以仁爱与患者对话,用妙手为百姓解难!
在扬德工程中,他们推出了《医院文化手册》、“广德名医”、“道德讲堂”等重头动作。
他们首先以文化建设为切入口,促进常德一医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凝聚和深入人心。2011年,医院重新梳理了建院以来的传统文化,再一次明确、完善了医院优良传统、愿景、使命、院训、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等核心价值理念,重磅推出《医院文化手册》。与此同时,以讲座、书法、摄影、演讲、唱院歌、歌咏比赛、宣诵誓词等为载体,继承和弘扬医院文化,使医院文化能记得住、传得开。巩固文化建设的成果,持续作好《医院文化手册》宣传贯彻工作;树立以发展为核心的理念文化、以员工为主体的制度文化、以病人为中心的行为文化、以系统为特征的标识文化,体现医院文化内涵。
在“广德名医”工程中,他们一方面,引进和选拔临床急需人才,另一方面又大力弦扬名医的德行。如“小器官里书写大文章”的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刘贤安、“慈惠驰声之人璧”的主任医师周顺华、“德精术高名声远”的毛坤祥、“以硬骨头精神攀登骨科高峰”的卢和平、“为尿毒病患者攻坚克难”的朱华臣等26位专家。
而医院开设的“道德讲堂”,授课的既是专家,又是道德高深之人。
通过这些措施,医院的核心价值观、各种先进理念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广大一医人的心田,不断绽放出绚丽的花朵。近年来,医院涌现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孙贤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陈丽娥等优秀医疗、护理专家和全国三八红旗手黄开淑、省级劳模吴吉明等先进典型候选人,全市卫生系统“双十佳健康卫士”、“优秀共产党员”、“向善崇德、身边的好青年”等成批涌现。自5月以来,医生周密、李晓婕,护士黄艳芬挺身而出无偿捐献出自己的骨髓,挽救垂危的白血病患儿的生命,护士鲍敏蓉、贺洁、沙燕等不顾安危并负伤救回跳楼病人,誉为常德“最美护士”的鲍敏蓉被中国文明网列为“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近年来,一医院研发引进新技术、新项目64项,申报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全部通过初审,成功申报2013年度国家、省市自然科学基金和科研项目、课题26项。严重尿失禁症膀胱颈悬吊术、前后路联合治疗腰椎完全滑脱、巨大心脏室壁瘤切除术、游离皮瓣移植术、B超引导下肾穿刺活检、小切口内镜器械辅助下活体供肾摘取术等多项技术填补湘西北医疗技术空白。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医院感染监测先进单位”、“全国医保先进单位”、“全省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单位”、“全省三级医院优化医院服务流程先进单位”、“湖南省卫生安全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等国家、省市荣誉20余项。一医院独具特色的德文化,为医院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化育着一医后来人。
十大便民措施
医院的一切,都是为了向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都会遇到挑战,特别是在公立医院改革时代背景下。医院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又要保证自身的发展。但一医院除了用创新克服前行路上的阻碍外,还以“德”当先,牺牲自己的利益,满足于人民群众的需求。
“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时期社会关注的热点,令政府部门为难、让医疗单位苦恼、让人民群众揪心。一医院继在2011年推出假日门诊——各专科和相关医技检查科室365天对患者开放外,以创新为抓手,推出了10项便民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开通预约诊疗,缓解排队等候现象等。
2013年11月底,医院全面开通了预约诊疗服务。开通的预约挂号方式有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网络预约、自助机预约、诊间预约、微信预约及出院复诊预约等七种,还将开通114预约等方式。目前,患者可通过上述七种方式预约一周内任意门诊专家号,并根据自己的时间调整预约相应号源且能预约到几点几分。预约挂号一是让患者可以随时预约专家号,二是患者可自己安排就诊时间,三是缩短了患者排队等候时间,大大方便了患者。
在缓解排队方面,一是挂号收费室和导诊护士实行弹性排班,推行错峰服务,每天根据门诊病人量,动态调整门诊收费窗口开放数和导诊护士上班人数,减少病人高峰期排长队现象。二是添置了2台全自动发药机,增加了1个人工发药窗口,派专人对患者进行取药引导,发药窗口患者等候时间明显缩短;三是将住院患者(急诊除外)的MRI、CT、彩超等检查时间尽量安排在中午、下午或晚上,将上午检查时间尽量让给门诊患者。四是分时、日、周、月对门诊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并绘制了门诊流量监测图,根据图形显示,掌握门诊患者流量的相对规律,适时对门诊各服务窗口、各专家诊室、各医技检查科室进行合理资源调配。
德行天下成大道,这就是一医院的活力之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