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2022年01月05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李文峰

中国梦,教育情。

作为湖湘文化的一大源头,面对时代的呼唤,醴陵市秉承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悠久的人文血脉,立足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四强”、“全国百强”,展开中国梦之现代、生态和幸福的醴陵篇章。

“斯文一脉,厥盛千年。”近日,市委书记周晓理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醴陵东汉初置县,宋元以来学风大盛,孕育了这座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明德至善、经世致用”的理想教育,对醴陵人才成长及区域发展影响深远。

周晓理说:“群众最关切的孩子成长问题,是我们心里的最大牵挂。它,维系一个孩子的美好前途,决定一个家庭的幸福命运,攸关一个经济强市的雄风再起。我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要让人人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谱写出华彩烁烁的划时代醴陵篇章!”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踏访于瓷城醴陵,记者犹觉这里校园的春色,因该市回应群众期盼、促进教育公平而更加动人——“123”,数不尽“教育行动”的闪光足印;“哆唻咪”,奏出“天使恋曲”的悠扬旋律;“五彩笔”,浓情挥洒“教育理想”的绚丽光芒;“ABC”,不断地传来“理想教育”的探寻喜讯……

从推心置腹的话语,到掷地有声的回应,体现了一个市委书记的教育责任担当!

一切,为了生命的花朵在公平的阳光下灿烂怒放……

经济强市的强教目光远大——切实负起责任,引领逐梦“理想教育”

“明德至善”的石刻,矗立在渌江之东醴陵斯文发祥地梯云阁所在的醴陵一中校园内,如今被升华为“立德树人”的教育强市之魂;

“经世致用”的石刻,矗立在渌江之西启开“恩承北阙,道接东莱”学术渊源的渌江书院一旁,如今被强化为“人才为本”的经济强市之策。

两块石刻,一江之隔,东西合璧,辉映于醴陵人民的心中,屹立而成通古观今的巍巍丰碑,无时无刻不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

记者了解到,“立德树人”,系我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的最新概括,揭示了什么是教育、怎样发展教育的科学本质,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而“人才为本”,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承载着城乡民众的殷切期盼,关系到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

二者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推动内涵发展,为每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缘于“明德至善、经世致用”的理想教育源远流长,造就了醴陵一批又一批遍布海内外的优秀学子,他们当中有李立三、左权、刘佛年、李铎、彭道儒等大批革命家、军事家和名流学者。

其所以,陶瓷和花炮两大传统产业历经千年长盛不衰唯有醴陵,而今多极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又旺醴陵,得力于而又正期待于无数的受到了这种理想教育升华的后起之秀,投身新创业,创造新辉煌,再造新醴陵。

“教育与经济一样,是醴陵的品牌,是醴陵腾飞的翅膀。”周晓理说,只有全面协调教育与经济这两只强市的翅膀,才会又稳又快地承载起我们醴陵人民比翼飞向幸福县域。

那么,醴陵市又是如何引领逐梦“理想教育”的呢?

必须让学校成为完完整整的文化净土!

必须让教师成为干干净净的职业园丁!

必须让学生成为健健康康的时代新苗!

这便是周晓理用“心”绘出的“理想教育”新图,饱含深深的教育忧患意识,昭示蓬蓬的教育自信意蕴。

2013年9月10日,全国第29个教师节。在位处渌江之滨的醴陵大剧院,醴陵市教师代表与全市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及重教兴学功勋人士,共处一堂,畅谈今天的发展,展望明天的教育。

当教育必须“三让”从周晓理口中精彩成章吐露,剧院内顿时显得特别的宁静和美妙,似乎这一刻,从外面照进的阳光格外和煦,艳丽的光影里似有东来渌水的悠悠涛声响起来,还有那静穆千秋的渌江书院亘古回音……

浸润在这一刻,大家心中涌起触动的涟漪——字字句句彰显其胸怀“理想教育”的生态理念,对教育事业发展抱有炽烈挚情!

认真地审视逐梦“理想教育”的群众观、教师观和学生观,醴陵市把更远大的经济强市的强教目光,置于植根于人民群众中间去办教育,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打造与醴陵经济强市地位及历史人文底蕴相符合的优质教育品牌,真正让每一个孩子受到理想教育。

该市坚持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困难优先解决、教育经费优先投入“三先”理念,塑造德高为范育好人、学高为师教好书、严于律己做好样的“三好教师”,打造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三名工程”,推进“教育三年攻坚计划”,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启动取消学校行政级别,快速推进学校“去行政化”工作,回归“教育本位”,确保“学有优教”。

醴陵市教育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去年教师节大会以后,醴陵教育的地位又得到极大提高,市领导要求今后汇报教育工作要多谈问题,市委书记周晓理常会给你当头一问,“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对教育问题思考得深之又深,致力于通过查摆教育问题来比较教育差异、深化教育改革、创造教育优势,持续地促进教育公平,切实地负起教育责任。

针对逐梦“理想教育”中可预知的问题,醴陵市着重在人力资源、学校管理、教育投入、校车安全、教育督导等体制机制方面积极探索,推出切实可行的教育综合改革“五项举措”,激活教育“一池春水”。

今年是教育综合改革关键年。年初,周晓理书记、蔡周良市长亲自主持召开了两次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专题会议,将投入的金额和项目逐一落实到位。市教育局负责人在记者面前竖起一根根手指列举说,除了学校布局调整及扩容改造、添置设备等计划投入7000多万元,还预算单列教育强市专项1000万元,更让教职员工振奋的,是住房公积金大大提标,增加到原来的5倍多……然后手指一收,仅此几项增加1亿多元。

“教育成败,关乎发展兴衰;教育投入,关乎教育成败。”周晓理表示,一定做到我们教育事业的经费拨款在株洲市县、市、区以内达到最高。

强教目光,因为锁定理想教育而更加理性!

经济强市,因为有了强教目光而更加强大!

醴陵上下重教兴学的信心足足、强教强市的雄心勃勃。

均衡推进的推手给力以赴——认真守住底线,共铸教育“优质勋章”

“实话跟大家讲,刚才音乐一响起,我心里就暖暖的。如果下次株洲市或省里开教育工作大会,我要坐在下面第一排就好。如果能得这样的先进,我会很开心。”这是周晓理去年在全市教师节会上讲话的开场白。

周晓理所指的“下面第一排”,是该市隆重表彰的17位重教兴学功勋人士,同时表彰的有“十佳师德标兵”和122位“优秀教师”。

周晓理很仰慕地说,全市教育高位均衡推进,离不开这样给力以赴的多元推手,为了所有孩子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义不容辞守住公平底线,尽心尽力铸造尽善尽美的“优质勋章”,可敬可佩!

今年3月,该市把教育奖项列入了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表彰程序,树起孙家湾、浦口、板杉、石亭、黄泥坳等5个乡镇和街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先进推手。

孙家湾乡党委书记张承谊是全市唯一的在这两次教育大奖中都坐上了“下面第一排”,一次是接受个人“功勋奖”,一次是捧回集体“推进奖”。同时,该乡西岸村原党支部书记凌邦文也获得个人“功勋奖”。

记者前去一探究竟,感受到该乡8所中小学校不仅环境幽雅,而且内涵优雅,该乡中心学校校长潘水兵揭秘说,这是持之以恒“群策群力抓教育,减负提质抓教学”带来的新变化,在孙家湾种出了醴陵教育的一棵“朴实有华的常青树”。

张承谊说,“合格学校建设,党委要挂帅,争资勇当先,聚力促发展”,这是我们争创教育强市示范乡镇的工作底线,为此制定了孙家湾教育发展目标纲要,特聘助教有识之士担任中小学校荣誉校长和道德讲堂讲师,现在好多企业主动来议教支教,把企业文化理念和社会公德底线一并渗透进来,对学生起到了“陶冶心灵,润泽人生”作用。

醴陵市改善办学条件,今年改革教育投入管理体制,义务教育投入实行“以县为主、县乡分担”,教育经费实行“县管校用、直拨到校”,严控非生产性开支,确保每一分钱花在教育事业的刀刃上。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至关重要的推手是教育本身。蔡周良市长挥动双手向记者比划,一手代表教育部门,一手代表教师队伍,强调这两手务必协调好,既要守住“生本”底线,又要走好群众路线,推动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完整而全面地促进人的发展。

教育部门不辱使命,近年探索出片区督学责任区建设“醴陵模式”,把全市263所中小学校按照地域相邻关系,设立东、南、西、北和城区五大片区督学责任区,实行办公场所、人、财、物独立及编制、账户、经费单列,配备一批专职督学挂牌源头督导,开展阳光服务,促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入学会学、每一位教师都能乐教善教、每一所学校都能发展进步。

此举,跳出学校办教育,跳出教育评教育,走出“管、办、评”相分离的教育改革可行之道,打破我国许多地方长期以来“教育行政强、教育督导弱”的管理状态,把政府教育督导与教育行政锻造成了驱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双轨”和“双轮”,教育部向全国推介了醴陵的作法,全国各地来醴陵考察学习的已达122批、2807人次。

那么,如何增强教师队伍这只推手的推力呢?

醴陵市将“三好教师”标准和“三名工程”方案,纳入“教育三年攻坚计划”,设立名师及名校(园)长工作室,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以今年2号文件明确评选标准、表彰办法及应尽义务。

而明文规定的一票否决条件,特别强调“零容忍”的内容有体罚、猥亵学生及参与打牌赌博、违规家教、补习培训等行为,这也是对教师守住职业道德底线的无声呐喊,目的是要建设人民信赖的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采访当中,当地教师不止一人这样对记者说,市委书记周晓理不止一次地大声疾呼——教育这个职业是天底下最干净的职业,校园是我们社会应该坚守的永远的净土,学校不能受污染

,老师不能受影响!

教师队伍如何守住“信赖”的底线?

“立德树人”,教师首先得“立德”;“人才为本”,教师必须是“人才”!

市教育局为之孜孜以求:要求全体教师秉持快乐德育、人文智育、阳光体育“三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与学生共同成长和进步。

在求解破题之中,积极运用醴陵市委取得的“连心解困”大走访这个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化成果,把握校内校外两个大局,以市教育阳光服务中心为支撑,形成片区督学责任区带片区教研联组并负责督导乡镇及街道中心学校全面工作的教育综合改革大格局,力铸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良之师,使之融入群众接地气、化作时雨育桃李。

“有困难,找服务站点、两小时到位”,这是教育阳光服务的承诺,实现了市局教育阳光服务中心与各个市直学校、乡镇和街道中心学校服务站及150个完小以上学校服务点三级联动。局机关和城区干部、教师带头开展“住、比、帮”活动,每季到农村结对学校住两晚以上,比各自的工作环境、生活待遇和吃苦精神,落实帮扶目标任务,并要求整个教师队伍“靠近书桌,远离牌桌;靠近课桌,远离酒桌;靠近学生内心,远离个人私心”,现在,敬业爱岗,无私奉献,蔚然成风。

在今年的醴陵市网格化大走访中,教育系统兴起“千名党员进网格,万名教师搞家访,十万日记写民情,首遇责任大落实”的热潮,每位教职员工联系、走访家庭不少于10户,每位校长联系、走访家庭不少于30户,拉近了学校与社会、家庭及干部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打牢群众基础。

“同课异构”、“同课重构”……这是记者在该市姜湾小学见到的和美科教研习之风。市教育局教研室干部与学校教研组及片区教研联组,就该校“一三四X”创新性学习课改新方案展开研讨。

这种模式正是以“人文智育”理念推动素质教育内涵发展的硕果,使该校一举成为我省四大课改湘军之一,成为全国的教育科研、新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入列全国百强特色学校。

而这种自成流派的教育教学风格,最主要的取决于该校教师课改联盟,这是一个由课改联盟组长与教师双向选择而自发组成的理想的合作群体。而这种真诚合作的精神种子,已在全市各个片区教研联组开花结果,片区校际之间结成了“高效课堂”战略联盟,推动城乡课改一体深化。

姜湾小学教师说,能够成为理想的合作群体中的一员,是因为我们有一位能够影响群体来实现理想教育的理想校长胡文权,进而把我们学校办成了群众心目中的理想学校。

“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这是陶行知先生心中的理想校长所要坚守的底线。

醴陵的校长们从这个底线开始,全力前行,步步为营,为学校创造了迷人的奇光异彩。

该市长庆示范区中心学校校长杨访春用整个的心去办“两型”学校,办出了“幸福教育”——“幸福校园”清新雅致、温馨和谐,“幸福课堂”教学相长、合作民主,“幸福学生”人格完善、乐观进取,“幸福教师”健康积极、智慧优雅,令人大开眼界!

均衡推进的多元推手,无一不在认真守住各自的底线,竭尽所能,奋发有为,凝聚了正能量,从而守住了教育公平底线。

该市桃花小学校长钟森林扎根边区、山区、库区数十载,期间手术切掉半个胃,离开手术台就上了讲台,成了“感动株洲”的十大人物之一,获得株洲市政府颁发的“马安健教育奖”。

全市已有50多名教师纳入或入选株洲市的青年教育英才成长计划及创新教育十大青年教师和百名优秀教学能手。

大江大河,有了涓涓细流的汇入,才有了波澜壮阔的美丽画卷!

桃园芬芳,有了枝枝叶叶的托举,才有了姹紫嫣红的动人春色!

鉴赏醴陵教育美得动人的“优质勋章”,最美丽的是“底线”,最动人的是“给力”,你说呢?

统筹一体的一脉相承贯通——壮我教育长青,升级人生“花样年华”

“教育就要普惠人民,教育就是最大民生”;“一切为了人民,梦想便有了牢固的根基”;“人人出彩,中国梦之醴陵篇章更精彩”……

醴陵市壮我教育长青的强音,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激励全市上下为打造发展升级版添光彩。

市教育局奋起将教育教学质量的检测标尺面向全体人民,统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高教育“三级跳远式发展”,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一体化推进”,协调全市人民的人体与智力与时俱进发展,一脉相承贯通,升级人生“花样年华”。

“三教”统筹,成绩可圈可点: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以及建设教育强市和职成教育、学前三年教育、特殊教育和课改等全省先进,相继成为与这些殊荣有关的全省几个教育工作专题会议主现场……

每一项桂冠的摘获,每一场荣光的展示,都是对醴陵人民满意度和幸福感一次实实在在的提升。

不久前,该市又将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合格县奖牌收入怀中,因为去年顺利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检”。

而当时很少人知道,该市“国检”综合得分位居全省前列,再次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教育答卷。

而对于为这份答卷充分发挥了部门职能效应的市教育局,当地人民和党委政府为其记上了首功。

去年,该局首次在全市政风行风评议中获得第一名,首次评上了株洲市文明建设红旗单位,至今已连续3年在全市领导班子绩效考核中获评第一类。

“三教”统筹是面向人生幸福的全程教育人文关怀,为确保人人终身“有学上、上好学、学得好”,醴陵市对照教育现代化要求,整体提升办学水平。

在学校薄弱之处加强,更进一步,再进一步,着力抓好学前教育、促进义务教育、提振普高教育,大力发展职成教育……

在这其中,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做好“雪中送炭”角色,把当好广大群众和全体师生的服务员当作自己的最大追求。

“在醴陵,神福港等乡镇办学条件相对滞后,近年市里将其列为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行动的重中之重。就我们神福港而言,去年把西塘坪小学等几所学校改造好了,今年在神福港中学投资300多万元新建一栋标准化教学大楼,建成后我们农村孩子真正像城里孩子一样拥有优质教育资源。”来到神福港中学采访,该镇中心学校校长林铁良感叹说,“从教30年,近年来领导重视薄弱学校改造的力度特别大,不单我们醴陵市的各级领导常来督促改造进度,连株洲市教育局局长钟燕等上级领导也深入到我们这个穷乡僻壤考察,及时送来了‘阳光雨露’”。

为夯实基础教育基础,从学前教育入手更进一步抓好,该市一方面通过改建和新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做到两年内乡镇及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另一手加快推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全市幼儿园现发展到447所,普惠性幼儿园占到80%以上,一年入园巩固率100%,三年入园率达92%以上。

再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该市制定并着手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整体规划,建好一批示范学校,有针对性地恢复一批农村小学或教学点,方便孩子就近入学。同时,继续实施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对口帮扶制度,推动校际间丰厚的优质教育资源大融合。

而对普高教育更高看一眼,因为,这是基础教育“三级跳远式发展”的终点质量检阅。

市委书记周晓理在醴陵一中调研时直言不讳:“我也知道不能单以高考为论,但是高考是衡量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公平的一个平台,那么,你说社会重视不重视,你说家长关注不关注。”

为此,该市今年特别制订高考质量“三年攻坚计划”,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切实加强高中质量建设。同时,探索特色、普通、综合高中协调发展机制,形成多渠道升学、多样化成才的普高办学模式,坚持“一校一品、多元发展”,重点打造科技、体育、艺术等特色高中,全面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醴陵一中实施精品战略工程,持续发力“创新实验”项目攻关,建构了“五元四驱”高效课堂学习共同体,成为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学校和全国的特色高中培育学校、科技创新实验学校,还被列为我省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学校,获得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方勇校长把记者引向新建的青云书院介绍道,为把全市省级重点及示范性高中学校建成更有特色的学府,市政府全额拨款5000万元,建设一中、二中、四中的新图书馆。

“把房子建在树林里,让树木长在房子里!”青云书院依山就势建造,群楼自成天然氧吧,在人们仰望的目光里,于浓浓的绿荫中勃发古韵新风,活生生一本彰显生命质量的教科书,摊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箴言,实在令人惊艳!

更令人惊艳的是,醴陵“三教”统筹中有一个共同点——“书不离手、画不离笔”,无论大人,还是小孩。

这个只有醴陵才有的教育现象,缘于该市陶瓷、花炮两大传统文化产业繁荣壮大而天然生成。

渌江中学是该市目前办学规模最大的公立初级中学。记者跨入校园,只见全体师生自有一种“陶然”气质,原来该校寻求校本课改突破,增添了书画和瓷艺教学功能室,学生小小年纪练达“陶艺”本领,身心获得“陶冶”乐趣,精神得到“陶然”提升,不禁为此别具匠心的育才方式而“陶醉”其中浓厚氛围。

与此不同,这种“陶然”的气质,昭显在职校学生身上,一个个俨然就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

醴陵陶瓷烟花职校是湖南陶瓷职教集团龙头,创新打造了陶瓷工艺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课程体系,眼前五彩缤纷的实训课堂,简直就是红红火火的生产车间,学生和教师的优秀作品一起进了学校陶瓷艺术馆展厅,让前来观瞻的大师也为之叫好!

郭米红校长说,学校专业对着园区开,开办陶瓷工艺、花炮生产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16个,深度开展“校企一体、工学交替”产教合作,办学以来输出4万多初级及中级技术人才。

醴陵市注重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深化内涵,着力外延,以市职教中心为主体,各职业学校、乡镇农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立体构建现代职成教育体系,形成城乡社区终身教育网络,努力争创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

现在,陶瓷烟花职校升级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评为“大国教育之声——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职业院校”。同时,省轻工高级技工学校正在筹建湖南陶瓷技师学院,全市涌现德才职校等一批全国民办先进职校及中华职业教育名校。

顺应当今社会学习化时代潮流,各个职校毫不犹豫地把学校大门面向千家万户敞开。

依托陶瓷烟花职校,该市于2012年成立社区学院,全市32个乡镇、街道及经开区、示范区相应设立社区学校和教学点。学院终身教育服务指导中心还与全国各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合作开展免费远程教学,课程涵盖各个年龄阶段学科领域,这让全体人民足不出户,点点鼠标,也能和大学教授见上面了。

两年多来,社区学院举办讲座、培训等大型活动数百场,每一场都让大家内心震撼——终身教育是惠及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一生过程的幸福教育。

当地群众对记者说,自从终身学习成了自觉需求,觉得人生永远拥有“花样年华”,浑身都是朝气活力。

“渌江渌水绿悠悠,一枝文笔点春秋。”

渌江之畔,文笔峰下,位处于此的车顿桥社区学校传来欢歌笑语,记者循声而去探访,惊讶地发现,这里的居民竟能与来自该市老年大学和书画协会的艺术大师赛才艺,有的抖擞精神挥毫泼墨,有的亮开嗓子对唱诗词歌赋……

说起“我们醴陵”经济强市的强教之举,当中有人先声步韵放歌——

“优教优先情深深,文涛巨笔写公平!”

这是发自醴陵人民的共同心声。

这是对醴陵回应群众期盼、促进教育公平的最好点评。

“入梦东风,允放周莲宋杏”——还看今朝,醴陵教育的文光大开异彩湛碧空!

“归心德政,精描舜日尧春”——展望明天,醴陵经济的华光更加熠熠耀神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