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是一个麦浪翻滚,充满收获喜悦的季节,母校在这个充满憧憬的季节也收获了自己的果实——顺利实现升本。对每一个毕业生来说,还有比这更好的消息吗?毕业后的我们一直在努力,母校也一直在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中默默储存着奋起的力量……”这是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原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一位毕业生在散文《理想飞扬的地方——写在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挂牌之际》的一个片段。
石榴花红了,校园醉了。
在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正式挂牌之际,记者慕名来到了这座繁花似锦、生态环境良好的校园。
新校门开放大气,气势如虹;信步校园,映入眼帘的万人教学大楼拔地而起,功能齐全的“白宫”实训大楼巍然耸立,多功能万人体育馆雄姿壮观,静谧祥和的图书馆书香四溢,一栋栋学生公寓温馨舒适,造型似“航空母舰”的办公大楼新颖别致,生态文化广场绿意盎然,勃勃生机。一栋栋建筑错落有致,矗立在青山绿水之间。
◎
陈鸿飞
朱章安
蔡祥辉
溯流·筑梦
几度蹒跚,几经风雨。追本溯源,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的前身可上溯到1991年秋创办的“衡阳市中南技工学校”。23个春秋的办学征程,学校几经变迁,数易其名,然“为民办学、大爱无疆、育人为本、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则一脉相承。
民族屹立,经济振兴,交通先行。
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关键在人才。从全国来看,交通工程类人才是制约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表现在人才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从数量上看,目前全国交通工程从业人员约6000万,到2020年,全国需要新增从业人员2000万左右,这些新增人员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从质量上看,目前全省交通工程从业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5%左右,其中国有企事业单位本科以上的占24%。因此,交通工程人员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能适应中部崛起和湖南“四化两型”建设的需求。
交通人才匮乏与交通工程教育的滞后有直接关系。全国开设交通工程类专业的本科院校70多所,中部地区六省只有11所。其中我省只有3所,这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以及湖南“四化两型”建设对交通工程人才的需求显得捉襟见肘。
“在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的基础上建立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发展我省本科层次的交通工程类教育,有利于促进全省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在中部地区建设交通运输枢纽,从而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副省长李友志的这番话,是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升格为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的最好诠释。
衡阳市是全国45个主要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公路、铁路、航空、航道纵横交错,京广五线、湘桂四线、兰厦干线和湘蒸耒三水贯穿全市。“1189”(1个民用机场、1个千吨级码头、8条高速公路、9条铁路)立体交通格局已成雏形,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华南国际汽贸城,随着华菱汽车1万台重卡及7万套车桥项目的落户,该市将成为汽车零部件示范基地,交通领域及相关行业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需求的总“预备队”。
随着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衡阳市已承接各类产业转移项目500多个,成功引进了中钢衡重等16家央企和富士康等14家世界500强企业,衡阳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沙工业园和湖南松木经济开发区发展势头强劲。据统计,到“十二五”期末,衡阳将需求各类专业工程技术人才20多万人。
目前,我省65%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聚集在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人才总量严重不足,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比例较长株潭地区低15个百分点,且结构不合理。
衡阳市正在大力实施“转型提质传统产业、培育提升新型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承接沿海优势产业”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型人才迫在眉睫。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重点培养交通、机械、电子、物流、管理、信息等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缓解湖南交通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矛盾。”第六届国家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升本评估组组长郑燕康教授说,学院升本将有助于实现发展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的战略,是适应湘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
十年磨一剑,功到自然成。从2011年起,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升本工作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历经了三年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建院升本艰难历程,湖南科贸职院建院升本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搏浪·逐梦
一所学校承载一生梦想。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具备了升格本科院校的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学院现有全日制专科在校生7620人。学生主要来自全省各市州、县区,同时面向江西、广西、贵州、重庆、四川、云南等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招生稳定,生源平衡。
——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学院适应湖南“四化两型”建设及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需要,开设了32个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医学、文学等5大学科门类,其中工科专业21个,构建了以工为主,管、经、医、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形成了与区域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紧密对接的交通运输类、机械制造类和电子信息类三大重点专业大类,及相关专业为支撑的8大专业群。目前,首批获得通过的汽车服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物流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均属工程、技术和管理类紧俏专业。
——师资力量雄厚。一所大学教学质量如何,管理水平是否到位,社会美誉度的高低,关键取决于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所以,学院一直采用名家治校的思路。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41人,兼职教师10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148人,其中二级教授3人、三级教授39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55人,其中博士12人;“双师型”教师309人。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人,获其他本科院校博士研究生导师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7人。
——基础设施完善。学院占地面积1059.2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83.1万册,电子图书150万册,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管理系统。现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校内实验实训具有职业仿真氛围,设备先进,场地充足。现有仪器设备总值1.06亿元。实验实训总面积6万平方米,建有12个校内教学实验实训中心、1所驾校、1个校内生产性教学实习工厂(建有笔记本电脑、3G手机、高频变压器、机械零部件加工4条校企合作生产线),拥有“大学生创业培训一条街”。
为满足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学院建立了大学物理和基础化学实验室,校内实习实训能够满足基础性实验、过程性实验、功能性实验的要求,学生能在校内完成基础工程训练,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实训课开出率达100%。同时建有160个稳定的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的建立,不仅仅是硬件条件达标,软件条件也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特色鲜明。自办学以来,一直注重内涵建设,规范办学行为,形成了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多证融通,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专业技术过硬,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2014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
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对接市场。学院创新了
“产业+企业+专业”的校企一体化专业建设模式;推行了“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教学做合一”等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以职业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为本位的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紧密、有特色、内容与岗位同步、动态调整的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并完善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健全了由教学指挥系统、教学测评系统和教学信息反馈系统组成的立体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学院教学工作规范有序,教学质量较高。
强化特色和精品意识,硕果盈枝。学院共有省级特色专业3个,院级精品专业和特色专业12个,院级精品课程17门。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国家、省技能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奖项9个,省级奖项85个,省级技能竞赛团体总分第二名。
学院重视教研科研工作,效果显著。三年来立项课题153个,其中省级课题58个,市级课题29个,院级66项,获省级教科研成果奖18项,市级科研成果奖5项,学院教师获得专利40个,出版专著、教材49部,发表论文793篇(其中核心刊物77篇、EI收录论文8篇)。
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互惠共赢。学院先后与新加坡、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等世界知名大学开展校校合作、学术交流活动,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促进了友谊,弘扬了品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011年10月29日,经省、市主管部门认真考察和反复论证,确认在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的基础上升格建立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的条件已经具备,衡阳市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呈报《关于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申报本科院校的请示》,全力支持该院升本工作。
这是衡阳市第一所高职学院申报本科院校。
这一刻,注定要在三湘教育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捷报频传。今年2月,在上海召开的国家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六届三次会议上,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以高票顺利通过建院升本申请。
美丽的校园里,到处洋溢着喜悦,荡漾着笑脸,激动的泪水与辛勤的汗水交织在一起。“因为这一刻,我们等了很久;因为这一天,我们奋斗了数十年。我们微笑,我们相聚,我们庆贺。谱写一曲曲篇章,奏响一个个音符,我们用深情回顾历史,用热情讴歌今天,用激情憧憬明天。”这是一泓心河中流淌的清泉,这是一首欢迎广大校友、来宾的交响乐,这是一曲献给学校的高昂颂歌。
至此,承载着衡阳市委、市政府和800多万衡阳人民厚望的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建院的好梦成真!
丰碑·圆梦
一所学校,往往是一座丰碑,一种精神的象征。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原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在多年的办学中,形成了独特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创业就业优势明显。学院正在新阳校区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园,增强发展后劲。以学院为主导,在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沙工业园、松木经济开发区的鼎力支持下,实行开放式办园,封闭式管理的运行模式,致力把创新创业园打造成“创新成果孵化,创业实践训练”于一体的教学科研示范基地,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品质和实践能力的孵化器。
学科专业对接市场需求。学院根据衡阳老工业基地和新型工业化城市的需要,对接地方支柱产业设置专业,对接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结构,对接大交通调整专业方向,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培养适应区域地方经济和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改造、新产品开发、开拓市场等所需要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企业深度融合。近三年,学院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和决策咨询,为行业、产业、企业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提供科技服务。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32个,培训基地3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160个,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41万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1.1万人,消防安全培训8100人,教师培训330人,学生报考中级技能证通过率达96%,报考高级技能证通过率达70%。校企订单培养覆盖率达30%,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标准12个,校本教材20部,校企横向合作研究课题41个。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学院与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吉利集团湘潭基地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该基地是第一家进入湖南的整车企业,也是湖南最大的整车生产企业。学院还与富士康、欧姆龙、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华菱衡钢、特变电工等知名企业和央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教师实践、学生实习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互利共赢。
同时,学院与衡阳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共建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与可立克公司、香港世纪科创公司、深圳龙典塑胶电子公司共建高频变压器、笔记本电脑、3G手机、机械零部件加工等4条生产线,将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生产服务流程及价值创造过程相融合,促进了教学链、产业链、人才链和价值链有效对接。
怀抱梦想,风雨兼程。
建院以来,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郭开朗、原副省长唐之享、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玉娥等领导对学院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对学院申办本科院校高度关注,热情支持;省委常委、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工委书记张文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明华、副省长李友志等领导先后多次莅临学院现场办公,指导学院申本工作,现场拍板解难释惑;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副厅长肖国安等主管部门领导多次深入学院调研升本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升本工作的后顾之忧;省市财政拨专款对学院升本工作给予有力支持。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2012年12月,衡阳市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支持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专升本工作”,摆上政府重要工作日程。2013年4月,衡阳市人民政府将学院升本建设二期工程列入市级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市委书记李亿龙、市长周海兵多次召开专题办公会,在土地征用、校园建设、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校企融合、院校合作、教师事业编制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使学院升本工作步入快车道。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的建立,点燃了全院师生对未来的信心和希冀。记者多次到学院新校区采访,从一座座崭新的教学大楼、实验实训基地和学生公寓,从师生的话里话外精神状态中,感受到了一种奋发向上的新气象,一种点燃梦想的自豪感。
“学院升本后,师生的精神面貌变化很大,大家热情很高,工作干劲十足。”院长章怀云教授脸庞荡漾着微笑,深邃的目光远眺着窗外,聚精会神描绘着学院的美好蓝图。
回首如歌的岁月,第二次创业的曲折经历让湖南交通工程学院人无不百感交集——这三年,是一个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的艰难创业征程;这三年,是一个破茧化蝶、攀登高峰的艰难蜕变历程;这三年,是一个释放激情、点燃梦想的艰难实现过程;这三年,是一个辛勤耕耘、成就未来的艰难奋斗行程,更是一个上下求索、不断提升的艰难跋涉旅程!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的建立,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替代另一个名字,而是学院办学层次由专科向本科的质的飞跃,同时也意味着办学思想的变革、办学思路的创新;意味着面对新形势,学院将更有利于吸引优秀生源和师资,有利于提高经费自筹能力,有利于获得政府更大的支持,有利于优化学校的内外部环境,有利于学院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办学,促进学院的建设与发展,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学院升本,对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是一个新的起点。
梦想·飞扬
放眼今朝,我们信心百倍。今天,走过风雨,我们书写阳光;走过岁月,我们书写辉煌。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带着春的气息,携着梦想出发,明确办学定位: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富有创新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显,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型高级专业人才。立足湘南、辐射周边、服务湖南、面向全国,把学院建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院的远景规划令人振奋,激荡人心。
根据规划,到2018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8000人左右,其中本科生达5000人;专业总数达到35个以上,拟申办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等18个本科专业。
学院结合重点学科专业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继续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加大高层次、高水平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注重学科专业带头人、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的培养。到2018年,力争引进和培养省级学科专业带头人3-5名,院级学科专业带头人30名;建设省级教学团队1-2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6-10个。同时,引进和培养省级教学名师2-3名,院级教学名师15人;培养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5-8名,院级中青年骨干教师60名。
依据学院校园建设总体规划,五年内新征校园土地面积200亩,新建校舍9万平方米。到2018年,校园占地面积达到126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达到34万平方米。建设生态校园、智慧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满足本科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需要。
学院将重点投资建设本科专业教学、科研需要的基础和专业实验室,确保实验实训场所能够满足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建设2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将加大投入,逐年增加图书藏量,购置本科教学和科研需要的专业图书资料,使馆藏纸质图书总量达110万册,电子图书达180万册,建成完善的中外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图书结构更为合理。
大力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建立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师教学能力。强化专业办学特色,注重品牌专业建设,建设一批办学实力强,办学水平高,有一定影响的学科专业。到2018年,建设2-3个省级特色专业,7-8个院级特色专业。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省级精品课程5门,院级精品课程20门,力争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以上。
学院董事长刘福生说:“建设三湘一流的本科院校是一个长期奋斗、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坚信,有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重点支持,有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热情帮助,有全院师生员工的辛勤努力和不懈奋斗,我们一定能够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不断推进创建三湘一流大学的步伐!”
“展望未来,我们激情满怀!站在新世纪的苍穹下,沐浴着新世纪的朝阳,我们热血澎湃,同激荡的钟声共鸣!足够的沉着,久蓄的力量,正喷薄着明天的辉煌。这是一个多姿的世界,这有一个学校的梦想。背负着一个美丽的希望,我们依然执著于前方。”
清亮绚烂的曙光又一次照临着古城雁城。
祝福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更美好的未来已握在手中!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