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能将这三者做到位,很不容易。通常,学生走出校门,就与老师鲜有联系。
长沙师范学院李永新老师,有着20多年教学经验,桃李满天下。20多年来,李永新对老师这一职业赋予了新的解读——学生学有所成离开校园后,老师的任务只完成了一半,对学生的关怀还不能就此终止,学生走上社会后,仍要继续追踪观察。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不如意者不在少数,块垒郁积于胸,无法消融。而有些人即便走上工作岗位多年,仍磕磕绊绊,事业、情感抑或家庭上的不顺,让他们找不到合适的诉说对象。李老师认为,这时一个能走进他们心灵的人,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学生有困惑的时候,或拉他(她)一把,或点醒一句,他们便豁然开朗。
人生是一场长跑,学校里取得的成绩,并不能用来丈量一个人的未来。学生离校后,李永新一直在背后关注他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帮助,每一个人都需要关注,我希望我的关注,能为他们注入动力。”李永新说。
互联网没普及之前,李永新经常用书信跟离校学生沟通,倾听他们的声音,分享他们的快乐,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指点迷津。后来,随着互联网普及,他改用即时通讯工具跟学生联系。哪位同学久了没发言,他都心里有数。他的电话簿里,有数百个联系人名单,其中绝大部分是他带过的学生。李永新说,欣慰的是,家人都谅解他。
“学生一段时间没有消息,他就内心不安,吃饭不甜,睡觉不香。”同样奋斗在教师岗位上的李老师的妻子说,“前不久,深夜了他还在给一位学生发短信。这位学生在政府部门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外面的人很羡慕他,但他最近却萌生了创业的想法,遭到家里人一致反对,他为此感到苦闷,叫李老师替他支招。”
李老师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10年前,他教过一个童姓学生。在学校时,李老师在他身上花了很多工夫。走出校门后,这位学生交友不慎酿下大错,被判刑。那时,他才追悔莫及,他首先想到的是给李老师写信,愧对老师的教诲。李老师认真给他回信,并教育他在里面好好表现,最后果然立功减刑。从监狱出来后,在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情况下,李老师又主动借钱给他做生意,今天,这位学生的生意十分红火。
对于外界的各种褒扬,李永新并不放在身上,只是一笑而过。他心里装着的,永远是他的学生以及他们的未来。(陶芳芳)
一些可供参考的事例:
现在广州工作的黄明回忆,他入校时所在班级是李老师任班主任,学校后来安排另一位老师来接手这个班,学生都很不舍李老师,多次表达要李老师继续做班主任的要求,强烈要求李老师带班。“虽然说是不懂事的行为,但由此看出李老师在学生们心中的地位。”
李老师做班主任如此工作,不做班主任也是这样。他将促进学生终生发展看成是教育的目标,在课堂上,在日常交流中,注重引导学生树立终生发展的理念。刘晨思,是李老师在湖南商学院任教期间的学生。商学院以商科为特色,中文专业和外语专业的学生入学后普遍存在专业自卑心理。李老师上课时,有意识的将学生专业发展的美好前途融入讲课中,鼓励学生在自己喜欢的专业上发展。刘晨思入学时也很迷茫,经过李老师开导,专业思想稳定,立志考研,毕业后考上了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研究生。
王宁是李老师在渭南师范学院任教期间的学生,李老师只给他上过半学期的课,但他觉得李老师的人格魅力对他影响很大,至今与李老师保持着联系。
杨同学是李老师在长沙师范学院的学生,她患有抑郁症,李老师没有忽视她,常常做她的引导工作,联系,讨论做人、发展的问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